2023全國強基計劃有多少學校
序號 | 學校名稱 | 省市 |
1 | 北京大學 | 北京 |
2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3 | 清華大學 | 北京 |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5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
6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 |
7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8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 |
9 | 南開大學 | 天津 |
10 | 天津大學 | 天津 |
11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12 | 吉林大學 | 吉林 |
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14 | 復旦大學 | 上海 |
15 | 同濟大學 | 上海 |
16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17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 |
18 | 南京大學 | 江蘇 |
19 | 東南大學 | 江蘇 |
20 | 浙江大學 | 浙江 |
21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 |
22 | 廈門大學 | 福建 |
23 | 山東大學 | 山東 |
24 | 中國海洋大學 | 山東 |
25 | 武漢大學 | 湖北 |
26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27 | 中南大學 | 湖南 |
28 | 中山大學 | 廣東 |
29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30 | 四川大學 | 四川 |
31 | 重慶大學 | 重慶 |
32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 |
33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34 | 西北工業大學 | 陜西 |
35 | 蘭州大學 | 甘肅 |
36 | 國防科技大學 | 湖南 |
37 | 東北大學 | 遼寧 |
38 | 湖南大學 | 湖南 |
39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陜西 |
高考可以報考強基計劃的大學嗎
高考可以報考強基計劃的大學。
一般來講,高校強基計劃的招生章程,會在每年的3~4月份公布,只要能夠確保高考成績,在本省一本線或者特殊類型錄取分數線以上,就可以報考。
自主招生和強基計劃有沖突嗎
自主招生和強基計劃沒有沖突。
自主招生和強基計劃都是高校選拔優秀人才的方式,二者區別在于: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而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此外,自主招生和強基計劃的批次順序在其他批次之前,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本省后續高考志愿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后續各批次志愿錄取。
強基計劃的錄取辦法及培養模式
錄取辦法
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單。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據考生填報志愿,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
培養模式
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學生高校實行單獨編班,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實行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同時,在發展上暢通成長發展通道,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高校可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本科階段培養要夯實基礎學科能力素養,碩博階段既可在本學科深造,也可探索學科交叉培養。
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招生的區別
(1)招生院校
強基計劃招生院校是39所雙一流高校;綜合評價招生2022年有89所招生院校,層次更多、范圍更廣(985、211、雙一流、省屬重點、創新型大學都有)
(2)招生范圍
強基計劃面向全國招生,范圍更廣;綜合評價部分學校面向全國招生,部分高校僅面向本省招生。
(3)招生專業
強基計劃注重基礎學科;綜合評價沒有限定專業,有學校的優勢專業,也有普通專業。
(4)報名平臺
強基計劃所有高校均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上報名;綜合評價大部分在陽關高考信息平臺上報名,小部分在高校官網報名。
(5)初審依據
強基計劃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可以破格入圍;綜合評價主要是考生的平時成績與相關報名材料(包括省級競賽、地市級榮譽)。
(6)錄取方式
強基計劃是折算綜合成績錄取,高考成績不低于85%;綜合評價是折算綜合成績錄取,高考成績占比各校均有不同。部分高校采用“631”模式(即高考成績占60%、校測成績占30%、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