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題模板(2)
13. 人口遷移小專題:
⑴ 人口遷移的基本原因:
不同地區的人口和生活資料在數量上的不平衡,地區的生存環境有很大差異。
⑵ 人口遷移的主要、經常起作用的原因: 經濟原因
⑶ 美國老年人口向陽光地帶遷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緯度高,氣候寒冷;②社會原因:工業發達,環境污染嚴重。
⑷ 新疆吸引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 開發資源和發展邊境貿易。
⑸ 四川人口遷出對當地的積極影響:
① 緩解了本地區人地矛盾;
② 加強了四川與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聯系;
③ 增加了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
⑹ 流動人口增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利:積極推動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增加社會活力;
弊:對城市環境造成巨大壓力,影響城市交通以及社會經濟秩序。
⑺ 人口遷往邊疆和工礦區的影響:
利:利于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工業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改善綜合環境。
弊:加劇生態環境問題。
14. 蘭州問題:
⑴ 石化工業區不合理:
① 位于河流谷地 工業廢氣不利于擴散;
② 位于城市盛行風向的上風向,造成城市大氣污染;
③ 位于城區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⑵ 山谷地形的不利影響:
① 易發生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
② 使污染物不易擴散,加重城市大氣污染;
③ 使城市的空間發展受到限制。
⑶ 布局形式與地域形態:
位于黃河谷地,發展被迫沿河流兩岸東西延伸
地形、河流 條帶式 分散疏松式
( 因 素 ) (地 域 形 態 ) (布 局 形 式 )
15. 城市小專題
⑴ 分析我國武漢市的城市區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中國大陸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 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
② 處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
③ 長江、漢江匯合處,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轉。
社會經濟因素:① 附近鐵礦、棉花資源;
② 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京廣鐵路穿過,交通便利;
③ 科技發達;
④ 勞動力豐富,素質高;
⑤ 湖北省省會城市,華中地區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
⑥ 現代工業、新興高科技產業(光谷)。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棉紡織、光谷等)。
⑵ 第一批城市誕生的地區:世界上一些大河沖積平原,如:長江黃河中下游平原;
恒河和印度河、尼羅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條件,農業發達; 便利的水運。
⑶ 上海市的發展:
優越的區位因素:
① 便捷的交通; ② 廣闊的消費市場; ③ 高素質的勞動力;
④ 寬廣的經濟腹地; ⑤ 充足的商品供應; ⑥ 豐富的農副產品;
⑦ 雄厚的技術力量。
城市化問題:產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脹;用地規模擴大;
表現:① 道路狹窄,交通堵塞; ② 居住擁擠;
③ 綠地面積小,環境質量差; ④ 用地緊張。
浦東新區的規模和發展:
作 用:解決城市化問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有利條件:位置:接近上海繁華市區; 面積:相當于建城的2倍;
地形:平坦、開發空間大; 水源:河網密集,水源充足;
產業:農業為主,開發成本低
城市規劃:① 分為城市化地區和非城市化地區兩部分;
② 采取軸向發展與綜合組團相結合的布局形態;
③ 縱橫交錯的快速干道和河流;
④ 各種類型的綠地組成綠化體系。
建設成就:浦東新區已建成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
⑷ 城市道路網問題:
形式:環行—放射式 方格--環行—放射式
作用: 放射線: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為通達度最高的地區。
環 線:縮短了城市各端點的距離,避免把大量人流、車流引入市中心,
減少市中心的交通擁堵和交通污染。
⑸ 城市交通環境問題:
兩大問題: ① 交通線路擁堵; ② 交通環境污染
措施:解決交通線路擁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規劃城市道路
解決交通環境污染: ① 實施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的技術措施;
② 廣種花草樹木,綠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 合理規劃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⑹ 逆城市化問題:
原因:① 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② 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發展:英國---美國、西歐、日本---北歐(聯系經濟發展水平記憶)
表現:① 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② 大城市中心區萎縮;
③ 中小城鎮發展迅速; ④ 鄉村人口數量增多。
⑺ 城市中工業區區位特點及原因:
① 不斷向市區外緣遷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緊張,工業企業污染環境的問題突出。
② 趨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原因:工業生產活動的大量運輸需求。
16. 文化小專題:
⑴ 新石器文化源地屬于 文化系統 源地。 原因:
每個文化遺址都是由特定的文化事物構成的文化綜合體,若干個具有一定聯系
的文化綜合體就組成特征明顯、結構完整的文化體系。
⑵ 為什么說都江堰是順應了自然規律?
① 既可防洪又可灌溉 ② 沒有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變式: 為什么說江南丘陵的梯田順應了自然規律?
① 丘陵地區坡度較小,開墾梯田后,既沒有造成環境污染,
也沒有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
② 開墾梯田后,既充分利用了地形、光熱等自然資源,又使農業得以充分發展。
⑶ 民族風情、民族的節日
元宵節舞龍燈-----漢族 潑水節-----傣族 那達慕大會----蒙古族
蘆笙節-----------苗族 火把節---------彝族
17. 黃山與廬山旅游問題:
⑴ 欣賞黃山云海,最佳季節是夏季,最佳天氣是雨過天晴。
⑵ 黃山四絕中的“怪石”在游覽時,應選擇特定的觀賞位置才能欣賞到
這些巖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⑶ 廬山黃山比較:
① 游覽價值:黃山大,廬山小
② 市場距離:黃山較短,廬山較長
③ 地區接待能力:黃山較小,廬山較大
④ 交通通達性:
黃山道路較少,交通不便
廬山有京九鐵路和長江航線,通達度較好
⑤ 環境承載量:黃山缺少較大平臺,環境承載量較小
廬山有較大平臺,生活、服務設施齊全,環境承載量大
⑷ 在規劃黃山旅游規模時應注意的問題是:
旅游活動的規模與黃山游覽區的環境承載量相適應
⑸ 黃山與廬山較好協調了旅游活動的規模與黃山游覽區的環境承載量
的關系,均獲“世界人類和自然遺產”殊榮,成為著名旅游區
⑹ 制約黃山夏季旅游游客數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環境承載量
⑺ 黃山與廬山兩地開發條件不同,
不同:主要原因是: 環境承載量
地區接待能力
⑻ 如何才能體會到“黃山天下奇”:
以情觀景,綜合感受,發揮想象,以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知求真
⑼ 到黃山旅游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查閱資料,對景觀加以全面了解:
①了解主要景點及其分布,確定旅游路線
②了解景觀形成原理,以及美學價值或歷史文化價值
變式: 到蘇州旅游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查閱資料,了解園林的構景手法和景觀特點
⑽ 對黃山開發為旅游區的影響作出評價:
利:① 增加地區的經濟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② 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
弊:① 帶來環境污染 ② 對動植物的破壞 ③ 對背景環境的破壞
④ 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⑤ 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
⑾ 對黃山的開發條件作出評價:(從游覽價值方面分析)
①“黃山天下奇”,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質量較高;
② 集群狀況優良;
③ 附近沒有雷同景點,具有較好的地域組合狀況。
⑿ 西歐旅游業發達的原因:
① 歐洲西部自然條件多種多樣,自然景觀豐富;
② 歷史文化燦爛,各地有獨特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豐富;
③ 歐洲西部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18.政治經濟地理格局小專題:
⑴ 第三世界長期貧困落后的原因:
① 自然災害頻繁,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② 長期受殖民統治掠奪,經濟基礎差;(歷史根源)
③ 長期內亂,社會動蕩不安;
④ 經濟結構不合理,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根本原因)
⑵ 我國(發展中國家)如何吸引外來直接投資,促進經濟發展:
① 持續的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投資商;
② 制定有效的產業政策:
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勞動密集和資源密集型產業
③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質;
④ 爭取國內、國際穩定的政治局勢。
⑶ 中國為什么要加入WTO?
① 當前世界國家、地區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
② 可增強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交流,提高我國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
增強產品的競爭力,改善出口商品構成;
③ 利于改變國際經濟舊秩序,提高我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的地位。
⑷ 解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是:
改變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起相互尊重主權、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⑸ 跨國公司:
國外組織生產的原則( 跨國公司采取全球化戰略):
① 在資本過剩的國家籌集資金;
② 在原材料和勞動力低廉的國家加工產品;
③ 在物資短缺的國家銷售產品。
跨國公司進軍我國的利與弊:
利: 引進資本和技術,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利于我國經濟同世界經濟接軌.
弊: 對我國傳統工業造成沖擊
⑹ 阿以沖突和平解決步履維艱。主要原因是:
內因:① 巴勒斯坦問題; ② 耶路撒冷問題;
③ 被占領土問題; ④ 水源問題。
外因:⑤ 帝國主義國家維護其全球戰略利益,插手中東事務。
⑺ 歐盟問題:
① 歐盟的成立對世界格局有何影響?
歐盟成立后,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美、日、歐多足鼎立的局面,
使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② 歐盟的成立說明了什么?
歐盟的成立說明在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的同時,世界經濟全球
化趨勢在迅速增強,從而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⑻ 西亞地區倍受西方列強關注,原因:
① 西亞石油資源豐富,是西方列強主要的能源供應地;
② 地處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戰略位置重要.
19. 港口的建設:上海、紐約、天津等
⑴ 荷蘭的鹿特丹的區位因素:
自然區位: ① 位于萊茵河口,河海聯運便利;
② 港闊水深,不淤不凍;
③ 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社會經濟因素:
① 經濟腹地廣闊;
② 位于第二條歐亞大陸橋的終點,連接歐亞大陸兩岸;
③ 以鹿特丹為依托。
⑵ 上海港的區位因素不利方面:
三角洲地形坡度緩,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積,影響通航。
20. 三峽工程小專題:
意義:① 防洪(提高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緩解洪水對武漢市的威脅;
減輕洞庭湖淤積;大幅度減少分蓄洪造成的損失)
② 發電(緩解華中、華東地區能源緊張狀況)
③ 變輸煤為輸電,減輕鐵路運輸的壓力;
④ 水電代替火電,環境效益十分顯著);
⑤ 航運、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調、水產養殖、旅游。
成敗的關鍵:移民
移民安置最大困難:庫區移民環境容量不足
移民安置政策:本地安置(就近后靠安置)和異地安置相結合的農村移民政策
移 民 方 針:開發性移民--------—通過發展經濟來安置移民
開發性移民好處:開發性移民把移民安置和庫區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兩者相互
促進,有利于移民的長治久安
下一頁高考地理答題模板的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