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廣東中考地理測試題及答案3套
面對中考地理復習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備考效率,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下面就這個問題,以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3套2016廣東中考地理測試題及答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2016廣東中考地理測試題及答案一
1.“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二寧青陜甘”是指哪幾個省?
兩湖:_____________,兩廣:_____________,兩河:_____________,
兩山:_____________,五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寧:_____________,青陜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歌謠可以幫助學生利用簡單的方法記住相似的省區。
答案:湖南、湖北 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 河南、河北 山西、山東 江蘇、江西、黑龍江、新疆、浙江 遼寧、寧夏 青海、陜西、甘肅
2.我國人口總數占世界人口總數的_____________以上,居世界第_____________位。
思路解析:我國人口2002年統計的數字為13.14億,世界總人口為62.15億,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們常常形象地說:地球上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中國人。
答案:1/5 一
10分鐘訓練(強化類訓練,可用于課中)
1.世界人口數量居前三位的國家是( )
A.中國、印度、美國 B.中國、美國、俄羅斯
C.中國、日本、美國 D.中國、日本、巴西
思路解析: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2000年)有:中國12.95億,印度10.14億,美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日本、俄羅斯、尼日利亞、巴西、印度尼西亞。
答案:A
2.以黑龍江的_____________市到云南省的_____________一線,作為我國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分界線。東部地區人口_____________,西部地區人口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從我國人口密度圖上可以看出,人口分布不均勻。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的一些省區的人口密度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較小,東西之間大致以黑河到騰沖作為劃分的界線。
答案:黑河 騰沖 稠密 稀疏
3.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實行計劃生育,控制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思路解析: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國政府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開始落實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并且努力提高全國人民的基本素質,控制人口的數量。
答案:人口數量 人口素質
4.(1)根據表1-2提供的人口資料,畫出我國1950—2000年人口增長曲線圖。
表1-2 1950—2000年我國人口增長表
年份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
人口數(億)5.56.16.67.28.29.29.810.511.312.112.95
注:表中各年人口數包括大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數字。
圖1-5 1950—2000年我國人口的增長
(2)我國堅決落實計劃生育國策取得了很大成績,人口增長速度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據所給的數據和資料進行曲線圖的繪制,是地理學應該掌握的基本繪圖方法之一。在繪制人口增長曲線圖的時候應該注意橫縱坐標,橫坐標表示年份,縱坐標表示人口數量(單位:億),從橫坐標找到相應的年份對應縱坐標相應的人口數就可以繪制出基本點位,將所繪制的點位連成曲線則成人口增長曲線。
答案:(1)(略)
(2)慢
快樂時光
地球是什么形狀
老師:“同學們,地球是什么形狀?”
學生:“地球是圓的。”
老師:“威利,你怎么知道地球是圓的呢?”
威利:“好吧,那就說是方的好了。我爸爸媽媽說過,學生同老師爭執是很不禮貌的。”
2016廣東中考地理測試題及答案二
1.下列是我國水稻主要種植區的是( )
A.華北平原B.東北平原C.長江中下游平原D.海南島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雖然位于我國季風區,但是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少于800毫米,氣溫上看也不適合發展水稻種植。海南島氣候條件適合,但是土地面積小不適合大面積種植。長江中下游是我國水稻的主要產區,這里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是發展水稻種植業的有利條件。
答案:C
2.我國牦牛主要生長在( )
A.青海牧區B.內蒙古牧區C.新疆牧區D.東北平原
解析:此題主要是考查我國四大牧區以及相應的牲畜。牦牛原是我國青藏高原一帶的特產動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肅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答案:A
3.我國油料作物播種面積最大的是( )
A.油菜B.花生C.芝麻D.大豆
解析: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類型。油料作物在我國分布地區上和分布面積上都存在著差異。從分布面積上看,油菜南方和北方地區都有播種,是我國播種面積最大的一類油料作物。
答案:A
4.關于我國南北方種植業差別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北方主要為水田,南方主要為旱地
B.北方主要種植水稻,南方主要種植小麥
C.北方的糖料作物為甘蔗,南方的糖料作物為甜菜
D.北方地區農作物生長期較長,南方較短
解析:北方主要為旱地,主要種植甜菜、小麥,南方主要為水田,種植水稻、甘蔗。北方地區因受到的太陽光熱比南方少,所以農作物的生長期比南方長。
答案:D
5.下列關于我國四大牧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降水量多B.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地區
C.天然草場廣闊D.有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區
解析:我國牧區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區和青藏高原地區,有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區。
答案:D
6.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全部分布在( )
A.秦嶺—淮河一線以南B.秦嶺—淮河一線以北
C.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界線以東D.季風氣候區
解析: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位于秦嶺—淮河以北,其他商品糧基地位于秦嶺淮河以南;成都平原位于第二階梯,其他商品糧基地位于第三階梯。
答案:D
7.下列商品糧基地中,年收獲次數最多的是( )
A.三江平原B.珠江三角洲C.成都平原D.江淮地區
解析:三江平原可一年一熟,珠江三角洲地區可一年三熟,成都平原和江淮地區可一年二熟。緯度越低的地區,年收獲次數越多。
答案:B
8.農業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必須依靠( )
A.充足的勞動力B.優越的自然條件
C.科學技術D.精耕細作
解析:農業生產力的提高應依靠科學技術。
答案:C
綜合•應用•創新
9.我國農業生產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主要標志是( )
A.山區發展經濟林B.改造中、低產田
C.興修水利抗旱災D.建立生態農業園
解析:目前,我國農業市場化程度還很低,應當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積極推進農業市場化進程。
答案:D
10.從干濕地區上看,我國以種植業為主的地區主要分布在( )
A.干旱地B.半干旱地區C.半濕潤區D.青藏高原區
解析:我國種植業的大致分布是在我國的東部地區,以降水量400毫米作為劃定界限,以西則為半干旱區和干旱區,以東為半濕潤區和濕潤區。從作物的習性看,多數作物應該分布在降水量超過400毫米的地區,即半濕潤區和濕潤區。題干中給出的最佳選項為C。
答案:C
2016廣東中考地理測試題及答案三
1.京九線的起止點是( )
A.北京-九江 B.北京-九華山
C.北京-九龍 D.北京-上海
2.浙贛線的起止點是( )
A.杭州-株洲 B.杭州-長沙
C.杭州-南昌 D.寧波-萍鄉
3.下列各組鐵路線中,不屬于東西走向的是( )
A.京哈線 B.隴海線
C.湘黔線 D.滬杭線
4.下列各組鐵路線中,不屬于南北走向的是( )
A.哈大線 B.蘭新線
C.焦柳線 D.京滬線
5.隴海線與京廣線交會的鐵路樞紐是( )
A.濟南 B.徐州
C.鄭州 D.蘭州
6.在蘭州交會的鐵路線是( )
A.隴海、京廣、京滬、寶成
B.京包、包蘭、蘭新、川黔
C.隴海、包蘭、蘭新、蘭青
D.焦柳、浙贛、湘黔、黔桂
7.在各省中,目前尚未有鐵路的是( )
A.新疆 B.青海
C.西藏 D.海南
8.我國現在最重要的運輸方式是( )
A.航空 B.公路
C.海運 D.鐵路
9.以下交通樞紐中屬于單一交通運輸樞紐的是( )
A.包頭 B.蘭州
C.福州 D.重慶
10.一次運量最多的運輸方式是( )
A.航空運輸 B.公路運輸
C.海上運輸 D.鐵路運輸
11.運輸價格最高的是( )
A.航空運輸 B.水路運輸
C.公路運輸 D.鐵路運輸
12.在現代運輸工具中,速度最快和最慢的是( )
A.火車、船舶 B.飛機、火車
C.飛機、船舶 D.火車、汽車
13.有關我國交通運輸網密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全國分布均衡 B.東部地區大于西部地區
C.南部地區大于北部地區 D.北部地區大于南部地區
14.下列各組鐵路線中,屬于南北走向的是( )
A.京廣線、京包線 B.京九線、成昆線
C.京哈線、滬杭線 D.太焦線、大秦線
15.下列各組鐵路線中,屬于東西走向的是( )
A.京滬線、京包線 B.隴海線、蘭新線
C.京哈線、京廣線 D.浙贛線、寶成線
16.徐州是( )
A.京滬線與隴海線的交會點 B.京滬線與滬杭線的交會點
C.京廣線與隴海線的交會點 D.京九線與隴海線的交會點
17.第二亞歐大陸橋的起點和終點是( )
A.北京-莫斯科 B.上海-巴黎
C.連云港-鹿特丹 D.天津-鹿特丹
18.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高速公路比較多,最重要的原因是( )
A.這里地形平坦,沒有大的山川阻隔
B.這里城市和人口集中,經濟發達,資金雄厚
C.這里原有的公路網密布,便于改建高速公路
D.這里地處沿海,便于國際交往,發展對外貿易
答案:
1.C 2.A 3.A 4.B 5.C 6.C 7.C 8.D 9.A 10.C 11.A 12.C 13.B 14.B 15.B 16.A 17.C 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