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原子的結構知識點
原子結構常考知識點總結
1.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2.分子與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區(qū)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聯(lián)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3.化學變化只是研究分子與原子之間的相互轉化。其余變化都屬于物理變化
4.原子的結構
①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③原子里含有帶電微粒,但是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它們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質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種氫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個質子,沒有中子。
⑤中子數(shù)不一定等于質子數(shù)
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體積很小。核外電子圍繞原子核高速,運動且分層排布。
⑦原子中,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個質子的質量≈一個中子的質量
二、原子結構示意圖
1、核外電子圍繞原子核高速,運動且分層排布。1-20號元素每個電子層上最多容納的電子個數(shù)為2、8、8。
2、當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個時(只有一個電子層時,電子數(shù)為2個),原子很難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wěn)定,稱為穩(wěn)定結構。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都是屬于8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He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
3、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于4個的原子(大多數(shù)金屬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層電子達到穩(wěn)定結構;最外層電子數(shù)大于4個的原子(大多數(shù)非金屬元素原子),易得到電子而達到穩(wěn)定結構。
4、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該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的。
三、離子(重點)
1.定義: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2.分類
3.離子的形成如圖
4.離子符號的書寫及意義
①離子所帶的電荷標在元素符號(原子團符號)的右上方,且電荷數(shù)在前,電性在后。如果離子只帶一個單位的電荷時,電荷數(shù)1省略不寫。如,陽離子:Na+、Mg2+、Al3+、NH4+;陰離子:Cl-、SO42-等。
②原子與離子可以相互轉化
③原子與離子之間通過得失電子而相互轉化。在轉化過程中質子、中子不發(fā)生得失。
原子結構知識中的八種決定關系
1、質子數(shù)決定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shù)(核電荷數(shù)),因為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
2、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
3、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決定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因為原子中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4、電子能量的高低決定電子運動區(qū)域距離原子核的遠近,因為離核越近的電子能量越低,越遠的能量越高。
5、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類別,因為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shù)<4為金屬,>或=4為非金屬,=8(第一層為最外層時=2)為稀有氣體元素。
6、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因為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shù)<4為失電子,>或=4為得電子,=8(第一層為最外層時=2)為穩(wěn)定。
7、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化合價
原子失電子后元素顯正價,得電子后元素顯負價,化合價數(shù)值=得失電子數(shù)
8、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shù)決定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
原子失電子后為陽離子,得電子后為陰離子,電荷數(shù)=得失電子數(shù)
看了“初中原子的結構知識點”的還看了:
1.初三統(tǒng)計初步知識點
2.初三酸堿鹽知識點總結
3.初三化學分子原子知識點
4.初三化學知識點復習
5.初三中考化學必考知識點
6.中考化學必備考點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