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初中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3、考察說明順序。
常見題型:對某些段落或語句的順序是否能調換。
4、辨別說明方法及作用。
近幾年中考試題,不但要考查考生辨別運用了何種說明方法,而且還要指出具體說明方法的作用。(見上面第一部分說明方法部分)
5、考察對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的把握。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對策:答:準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對策:答:(1)不可以。(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4)換后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 右” 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量。(3)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么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4)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并體會。
類型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6、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這類題,其答案的形式通常為:說明了……介紹……。解題目方法:先找中心句;然后結合語段中對說明 特征的概括,進行認真提煉。
7、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1)理解說明文結構:事物說明文一般用總分式的結構(包括總分式和分總式);事理說明文一般用遞進式結構。閱讀中“分”是如何組合的,是并列,還是遞進,若是并列關系,分清是總分關系,還是分總關系。若是遞進關系要分析各層是按邏輯順序中的哪一種逐層深入的。題型是劃分段落層次。
(2)考查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求信息,對段落內容的歸納;或對全文要點進行概括。
(3)從文章中進行拓展延伸閱讀式的題型。(材料鏈接類)
主要考查觀點的提煉,相同點或不同點的準確捕捉,以及鏈接材料帶來的啟示,感觸等。題型:(1)用文中的知識解釋材料中的問題。(2)給出與文中相同的鏈條,找出探究結果,找共同點。
8、考查發散創新的能力。
綜合各地開放型試題我們可以看出。這類試題大概從以下方面考查:
(1)對說明內容進行創新性的表述。
(2)對某種現象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
(3)結合實際對某個問題談自己的認識。
(4)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性的推斷和大膽想象。
(5)由文章內容延伸到現實生活,對現實生活中相關現象進行解釋。
(6)對人類關注的環境問題等提出解決的方法,擬寫警示性標語、建議、廣告等。
這種題考查的是綜合能力。考查的是對生活的關注情況。做好這類題首先要對所給材料有準確地把握,然后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再遷移到文段中來。開放性試題,雖然沒有規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見。但在答題時要從三個角度作答:
(1)是就材料回答問題。不一定按標準答案作答,意思答對就給滿分;
(2)是閱讀材料后受到的啟示、感想。這樣的答案也是具有個性化的;
(3)是從材料出發,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擴散聯想到其它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