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說明文復習知識點
初二說明文知識點整理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章體裁,客觀地說明事物或闡明事理的文章,以說明事物的顏色、形狀、構造、性質、成 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闡明事理。
從文體內容來看中考說明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多與日常生活、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等關系緊密,趣味性較強,篇幅不長,難度一般不會太大。
說明主要內容
事物說明文,內容就是說明對象+特征;
事理說明文,內容就是說明的對象。
說明順序:是指作者在說明文的主體部分排列內容次序時所依據的原則。
1、時間順序(事物發展變化、操作過程);
2、空間順序(方位路線、結構解剖。一般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由外向內、由上到下、由中間至兩側、由左至右、由東而南……);
3、邏輯順序
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征——用途、一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說明文的語言
從全文整體上看,說明文的語言準確嚴密,可平實,可生動,但都要以準確為前提。
說明文的結構
1.總分式:它反映的是事物的總體的綜合的特點和這個事 物的各個方面的特點的關系。可分為先總后分、先分后總、總分總。
2.層進式:各層次之間是逐層遞進的關系。
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舉例子】具體、形象
【列數字】科學、具體、準確。
【作比較】突出強調
【打比方】生動形象
【分類別】條理清晰
【下定義】簡明科學、準確的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
【作詮釋】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畫圖表】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引資料】權威有力地說明了或使文章富有文采或增強趣味性
1、綜合順序;(常常是幾種說明順序的綜合運用。或整體上按時間順序而局部按空間順序,或整體上按邏輯順序而局部又按空間或時間順序)。示例《南州六月荔枝丹》
2、下定義和作詮釋。
作詮釋比下定義自由靈活,下定義必須抓住事物的本質,而作詮釋是根據具體情況,對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說。下定義前后兩部分可以相互調換。
3、分類別和作比較
作比較有主從之分,強調比較,突出其中的一方面。分類別沒有主從之分,沒比較,相互平行。
4.分類別和舉例子
分類別是以某一標準對整體進行劃分,每一個劃分部分之間具有差異性;舉例子是在整體中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例子。它與整體具有共通性。
5、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增強說服力。
引用詩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增強文章的文學色彩。
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6、明確題干要求
區分選文使用“哪種、那些、什么、主要運用什么”的區別。
一、關于說明對象和說明的中心內容
【常見題型】“這篇文章(或文段)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概括選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A、看題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關鍵詞句 D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示例:
1.選文說明的中心內容是什么?《天氣預報為何有時候不準確》( 2012 陽中考模擬試題)
2、肌肉記憶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不假思索”的肌肉記憶》(2013河南)
二、關于說明順序
【常見題型】
① 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判斷不清不要說具體)
② 選文的A段和B段能夠調換順序?為什么?
不能調換:A說明了XXX,B說明了XXX,原文采用由( )到( )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后不合邏輯。 請簡要說明4、5、6三個自然段的順序不可以調換的原因。
三、關于說明文的寫作思路
【常見題型】
①本文的說明結構屬于 結構。
②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全文的行文思路。
若能夠明確是什么結構,應這樣答:本文采用了——結構。首先介紹了——再介紹了——然后介紹了——最后介紹了——思路清晰,邏輯嚴密。
示例:理清選文的寫作思路
四、關于說明方法
【常見題型】
①請結合具體內容,列舉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②選文中第幾段主要運用了那種(哪幾種)說明方法?
③選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④選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⑤選文中畫線句子主要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示例:
1.什么是垃圾食品、請用一句話概括。
2.請用簡潔的語言給“放射線”下定義。
3.結合選文第三段內容為“PM2.5”下定義。
4.文中多處運用作詮釋的說明方法,請列舉一例簡要分析其作用。
5.選文引經據典說“秋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五、關于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常見題型】
①選文中加點詞語有何作用?
②選文中加點的詞語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
③文中加點的詞語不能刪去的原因是什么?
④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并體會其作用。
⑤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生動”特點的詞句,并體會其作用。
要領:
(1)表時間:已經 、一直、早已、一向、漸漸、當時、迄今、剛剛、 曾經、正在等。
(2)表范圍:全、都、大部分、總共、少數、至少、一切、之一、總、僅、只、一律等。
(3)表程度:比較、幾乎、相當、尤其、很、稍微、更加、最、太、挺、更、非常等。
(4)表估計預測:大約、可能、左右、也許、據說、應該、似乎等。
(5)表頻率:屢次、往往、常常、經常、通常、總是、有時等。
示例:
1、《關于禽流感病毒》(2013鐵西一模)結合語境理解“開路先鋒”和“鑰匙”體現了說明文怎樣的語言特點?請具體說明。
2、下列各句加點詞語去掉后意思不發生改變的一項是()《關于 PM2.5(原文無題目)》(2013鞍山中考試題)
六、關于說明文題目
【答題格式】:①、交代了說明對象或中心內容②、揭示說明對象( )的特點;
③、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新穎,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示例:選文的題目有什么作用?《生物在搬家》(2012鐵西模擬)
七、關于文中代詞的指代對象
【常見題型】文中加點的詞語“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
【題型分析】:如果這些加點的詞語位于這句話的句首,一般指代的內容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例如:《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第②自然段劃線句子中的“這樣”指代什么?(“這樣”指代:“資源短缺的表現之一,是可耕土地資源不足,糧食生產的增長趕不上人口的增長 ”)
八、關于文段作用
【常見題型】:說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對策:這種題目答題的角度有二:
(1)、結構、內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啟下、總結全文或前文。在文章在開頭,還起著引出說明對象或說明事理的作用。
(2)、結合說明方法談。通過……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說明……(作用)。 示例:
1.選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從火鍋湯到亞硝酸鹽》(2012鐵西模擬)
2.下面這段文字介紹了一種利用肌肉記憶原理發明的新技術,如果你想用它為上文錦上添花,你會把它放在開頭部分還是結尾部分?為什么?《“不假思索”的肌肉記憶》(2013河南)
九、【中考考點】:如何答好開放性試題?
【題型分析】:這類試題大概從以下方面考查:
1、對說明內容進行創新性的表述。
2、對某種現象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
3、結合實際對某個問題談自己的認識。
4、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性的推斷和大膽想象。
5、由文章內容延伸到現實生活,對現實生活中相關現象進行解釋。
6、對人類關注的環境問題等提出解決的方法,擬寫警示性標語、建議、廣告等。
示例:
1.結合選文或運用其他學科知識為沈陽市控制熱島效應寫出一條建議《熱島效應:城市健康的難題》(2013沈河二模)
2.閱讀鏈接材料借助文中相關知識,說出鏈接材料俄國黑海艦隊中的四艘艦艇所遇到的風屬于哪一類風,并說明理由。 《怪風解密(2012沈陽中考模擬)
一、學生在答說明文閱讀題時,常常會出現下面三個方面的問題:
1、文章沒讀透,盲目答題;
2、題意分析不到位,忽視關鍵詞,倉促答題;
3、不注意結合文章內容,表述籠統,粗放答題。
二、幫助學生掌握答題的一般思路和技巧。
1、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做到整體能把握、細部有印象,可以邊讀邊標出體現段落重點信息的關鍵詞語。
2、認真審題,把握題干中的重點信息,迅速找準解題的方向;注意題干中的修飾、限制性的詞語,明確括號中的要求,理解題目意思和考點所在,避免盲目性。
3、帶著問題,回讀文章,在文中尋找解題的思路或答案。
4、組織語言,陳述理解表達,力求言簡意賅。
5、檢查。看看是否“漏點”,答題語言是否規范、流暢,是否寫了錯別字(特別注意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作詮釋、不矛盾)等。
三、幫助學生采用有效手段進行說明文閱讀訓練。
最有效的訓練手段應該能夠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站到更高的角度去審視說明文閱讀命題的特點和規律。 方法1:精選具有典型意義的中考原題,先讓學生練習,再給他們參考答案,讓學生在比較中摸索答題的規范和方法。(第一輪復習使用)
方法2:在中考試卷中選擇典型文體,讓學生先擬題,再給出中考原題,在比較中讓他們發現命題的特點和規律。學生在此過程中收獲的不只是關于一篇文章的體會,而是一種答題的方法和思想。(第二輪復習使用)
四、備考指導:樹立四種答題意識
文體意識——區分不同文體的特點
文本意識——以文解文
語境意識——依托提示語、關鍵詞、過渡句、中心句等,準確、深入理解
要點意識——抓關鍵詞、要點找全、簡潔回答
看了“初二說明文復習知識點”的還看了:
1.初二語文說明文閱讀
2.初二說明文范文
3.初二語文說明文練習
4.2016年中考語文考點大全
5.初二學生怎樣復習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