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初一語文期末考試題
巴蜀初一語文期末考試題
1、山光悅鳥性, 。
2、 ,病樹前頭萬木春。
3、可憐身上衣正單, 。
4、人生自古誰無死? 。
5、 ,語不驚人死不休。
(二)古詩詞鑒賞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6、詩中“涕泗”的意思是 。
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本詩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
B. 本詩是近體詩,屬于五絕。
C.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D. 本詩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美好情操。
(三)課內文言文語段A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 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8、上文節選自課文《______》,作者是______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10、不能體現表演者技藝高超的一項是( )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觀眾的孩子被嚇得大哭。
C 表演者模仿各種聲音惟妙惟肖。
D 觀眾聽得入迷,默默贊嘆.
(四)課內文言文語段B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嗚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傲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心樂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過清(以:因為) D、乃記之而去 (乃:于是,就)
13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第二自然段寫潭中游魚的姿態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寫小石潭險峻的岸勢和源頭。
C.第四自然段寫潭的四周環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隨景而變,由樂而憂。
1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表現了作者 的心情
二、現代文閱讀
(一)課內語段
閱讀《永遠執著的美麗》,回答問題
①現實中農村的落后、貧 和瘡痍,讓尋找美麗的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卻絕沒有讓他就此退縮,“真的,我從沒后悔,我這個人有點‘癡’,認準的路—定要走到底。”60年代初那場席卷全國的饑餓,深深震撼了他的心靈,他把童年的憧憬蘊藏心底,將“所有人不再挨餓”奉為終生的追求。
②他義無反顧地一頭扎進了雜交水稻這個世界性的難題之中。為了雜交水稻,他幾乎奉獻了自己美好年華中的一切,知識、汗水、靈感、心血,沒有什么不是圍著“雜交稻”而運轉。在他研究的最初階段,為了獲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兩年時間,頂著烈日差不多踏遍了當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檢查了14000個稻穗。 這樣巨大的付出,在他幾十年的育種研究生涯中,可以說成了家常便飯。無論是科學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敗,還是人為的干擾、破壞,所有可能遇到的磨難都曾經跳出來考驗他的心智。如果他僅僅是美麗的欣賞者,也許他早就被沉重的現實消磨一空;但作為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學的力量去創造美好的科技工作者,袁隆平百折不撓,堅忍不拔。
③或許上天也被這種精誠所感化,自1966年他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學通訊》第4期發表,引起了國內外矚目之后,他的研究成果一個接著一個,他的雜交水稻創造的神話一個接著一個,三十多年間他在這個領域始終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國家“超級稻”研究項目又傳佳音,續寫了“綠色革命”的新突破……
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谷3500億公斤,相當于每年解決3500 萬人的吃飯問題,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⑤對于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么巨大而深遠的貢獻!難怪一些地區的農民稱他為當代“神農”,而國際同行稱他的研究是“帶給全人類的福音”。他先后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云市場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
15、第①段中拼音寫漢字的字是(jì)
16、第④段以“35億、3500億、3500萬”等數字,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袁隆平
17、用第①段文章中的語句說出袁隆平的理想是 。
18、第② 段中“這個世界性的難題”指 。從“義無反顧”一詞中體現了袁隆平 的精神。(用原文回答)
19、“真的,我從沒后悔,我這個人有點‘癡’,認準的路—定要走到底。”“癡”的原意指“傻”,聯系上下文說說本句中“癡”的含義是 。
(二)課外語段
閱讀李漢榮的《父親的鞋子》(有刪改),完成20—23題。
①那年,記得是深秋,父親搭車進城看我們,帶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條。“沒上農藥化肥,專門留了二分地給自己種的,只用農家肥,無污染,保證綠色環保有機,讓孫女吃些,好長身體。”父親放下糧袋,笑著說。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條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兩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顛簸過的。老家到這個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親也是快八十歲的老人了。看著父親一頭的白發和駝下去的脊背,我沒有說什么,心里一陣陣溫熱和酸楚。
②父親看著我們剛剛入住的新房,墻壁雪白,地板光潔,說,這輩子當你的爹,我不及格,沒有為你們墊個家底,你們家里,連一塊磚我都沒有為你們添過,也沒有操一點心,也沒幫過一分錢,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們安然、安分,我就心寬了。我不住地說,爹你老人家還說這話,我們長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體不錯好好活著就是我們的福分,別的,你就別多想了。
③父親忽然記起了什么,說,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東西老是硌腳。昨天黃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為你受涼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麥冬,樹葉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給灌滿了,當時沒抖干凈,衣服上頭發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沒得及理個發,換身像樣的衣服,就這么急慌慌了。走,孫女兒,帶我下樓抖抖鞋子,幫我拍拍衣服上的塵土。我說,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樓。父親執意下樓,說新屋子要愛惜,不要弄臟了。
④樓下靠墻的地方,有一小片長方形空地,還沒有被水泥封死。父親就在空地邊,坐在我從樓上拿下的小凳子上,脫了鞋子仔細抖,又低下身子讓孫女兒拍了衣服,清理了頭發。上樓,我幫父親用梳子梳了頭發,這是我唯一的一次為他梳頭。我看清了這滿頭的白發,真有點觸目驚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發后面積壓了多少歲月的風霜?
⑤第二年春天,樓下那片空地上,長出了院子里往年沒有見過的東西,車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燈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樓房轉角的西側,還長出一苗野百合。
⑥大家都感到驚奇,有個上學的孩子開玩笑說,這不就是一個百草園嗎?大家都說,新鮮,真新鮮。也有人說這個院子向陽,有空地就不愁不長苗苗草草。議論一陣也就不再管這事了。只有我明白這些花草的歷。它們自父親,自父親的頭發、衣服和鞋子,自父親的山野。
⑦是的,父親也許沒有帶給我們什么財富、權力和任何世俗的尊榮。清貧的父親唯一擁有的就是他的清貧。清貧,這是父親的命運,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沒有留下什么,父親更沒有帶走什么,連一片草葉、一片云絮都沒有帶走。
⑧他沒有帶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⑨連我對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沒有帶走,都留在了我的心里。這么說,我的所謂的感念和心疼,說到底還是我從父親那里收獲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續收獲著這種感情。而他依然一無所有地在另一個世界孤獨遠行。
⑩是的,他沒有帶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著大地上的一切,是一代代清貧的父親們留給我們的啊。
⑾何況,我的父親,曾經,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氣息都留給我們。
⑿他清貧的生命,是那般豐盛和富有,超過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⒀父親越去越遠,越去越遠,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20.文章寫了有關父親的哪幾件事?從這些事情看到父親怎樣的特點?
21.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1)第④段加點的“看清了”與“又怎能看清”是否矛盾?為什么?
(2)賞析第⑥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22.說說第⑩段在文的表達作用。
23.文章以“父親的鞋子”為題,有什么用意?
三、寫作
24.《堅持》
要求: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