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上冊《長征》節選課件
《長征》本文充分渲染了紅軍長征過草地途中的險惡環境和悲壯場面,表現了紅軍指戰員堅定的革命意志和積極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下是相關的課件設計供大家參閱!
八年級上冊《長征》節選課件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紅軍過草地的險惡環境,了解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
過程與方法
理解含義深刻 的語句,探究基本的情節結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紅軍指戰員豐富的內心世界。
【教學 重難點】
理解故事情節,體會環境的作用,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
【教學法】
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運用朗讀,討論交流,表演等方式進行有效地學習。
【課時】1課時
【預習導學】
1.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長征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波瀾壯闊的壯 舉,關于長征,你都知道哪些知識呢?
生:根據已有知識回答。(可以是有關長征的歷史知識,也可以是有關長征的文學著作。)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關于它的一個文學劇本——《長征》節選。(板書課題)
[ 通過問答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2.作者鏈接
王朝柱,總政話劇團編劇,電視劇《長征》、《延安頌》、《鄧小平》編劇。河北吳橋人。1966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 院作曲系。1972年調總政文工團工作,歷任總政歌舞團、總政歌劇團作曲,總政話劇團編劇。1964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女囚徒》、《蔣介石和他的密友政敵》(6部)、《愛的旋律》、《功臣與罪人——潘漢年的悲劇》、《東方勞倫斯》、《龍云和蔣介石》、《張學良》等。 《李大 釗》獲全國優秀圖書獎、中國傳記文學東方杯獎,話劇劇本《決戰淮海》獲全國優秀劇本獎,電視劇劇本《巨人的握手》(已錄制播出)獲全國飛天獎二等獎。
題解
3.《長征》是王朝柱寫的一個電視文學劇本,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中央電視臺把這個劇要搬上了屏幕,演成了長達24集的電視連續劇,本文就是從中截取的四個場景。
【合作•探究•展示】
一、自學展示,解疑合探
1、學生閱讀課文,理清思路 。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討論交流,明確文章結構。
課文是從 電視文學劇本《長征》中截取了四個場景,根據時空畫面的轉換與由人物對話推進的作品情節的發展,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泥濘的草地”)
由于斷糧,許多戰士餓死在過草地途中,盡管如此,紅軍將士北上抗日的決心矢志不改;面臨困難,彭德懷欲殺死自己的戰馬以救急。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邊”)
眼見兩抬擔架的戰士因饑餓而生命垂危,為攻占婁山關而失去一條腿的周團長毅然將所剩不多的炒面讓給戰士,繼而爬向水塘赴死。
第三部分(“泥濘的草地”)
劉 少奇和彭德懷尋找掉隊的周團長,含著極大的悲痛向殉難的指戰員致哀;彭德懷忍痛殺死心愛的戰馬來挽救極度饑餓的戰士們的生命。
第四部分(“草地之夜”)
饑餓難耐的紅軍指戰員高唱《馬賽曲》,舉行篝火晚會,用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來戰勝困難。隨著先遣隊送來糧食解危,紅軍指戰員沉浸在勝利的 喜悅中。
二、局部細品,質疑再探
1、 師引導學生學習第1個場景---泥濘的草地。
① 分角色朗讀第1個場景。
② 課件展示圖片:泥濘的草地上躺著許多頭向著北的紅軍烈士。
[ 讓學生通過視覺的刺激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悲壯。]
③ 請同學概括第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紅軍將士北上抗日的決心矢志不渝,面臨困境,彭德懷欲殺死自己的戰馬以救急。)
④ 分析人物形象。
師:這個場景中一共有幾個人物?分析一下他們的形象。
可以叫多個學生回答(兩個;彭德懷:愛兵如子、克己奉公;劉少奇:急人之急、虛懷若谷。)
[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2、 讓學生總結我們是如何學習第一個場景的。
生可以同桌交流著總結。(分角色讀—看圖片--概括主要內容——分析人物形象 )
[這里采用的是交路導學法,即教給學生一個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