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復習
1、什么是力?力是 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力不能離開 物體 存在,其中給出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另一個接受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
2.力的單位:物理學中,力用符號 F 表示,力的單位是 牛頓 ,簡稱 牛 ,符號是 N
3.力的作用效果有兩種:一是力可以使物體的 形狀 發生改變;
二是力可以使物體的 運動狀態 發生改變。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物體運動快慢 的改變和 運動方向 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 大小 、 方向 、作用點 叫力的三要素。
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點
5.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物體所受力的 大小 和 方向 。這種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圖。
6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墻,人會向 后 退,這是因為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第2節 彈力
1、物體由于 發生彈性形變 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物體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形變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做 彈性 ;不受力時不能自動恢復到原來形狀的特性叫做 塑性 。拉力、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對嗎?答 對 。
2、測力計是測量 力 的大小的工具 。實驗室里測量力的工具是 彈簧測力計 ,它是根據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 拉力 越大,彈簧的 伸長 就越長的道理做成的。測量力的工具還有握力計,臂力計等。而各種各樣的秤是測 質量 的。
3、 使用彈簧測力計時,首先要觀察它的 量程 和 分度值,不許超過它的 量程 。還要觀察彈簧的指針是否指到零刻線,若沒有,則 要調 零 或讀數時要進行 加減修正。彈簧在測量范圍內有: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 正 比,彈簧的伸長=長度-原長。如原長2厘米,受3n時彈簧長5厘米,受6n的拉力時彈簧長 8 厘米。
4注意:.測力時 力的方向要與彈簧測力計的軸線方向一致.
第3節 重力
1、重力:物體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 G 表示。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地球 ,方向是 豎直向下 。地面 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了 重力 力的作用。
2、物體重力的大小跟它的 質量 成正比,表達式為 G=mg ,重力與質量的比值為 9.8N/kg ,它的意義是 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所受到的重力為9.8牛頓。 。粗略計算時,g取10 N/Kg重力的大小要隨位置而 變化 ,而質量隨位置 不 變。物體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 1/6 。地面上60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 600 牛頓,拿到月球上去重力為 100 n。地面上800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 8 牛頓,用量程為5n的彈簧秤能稱出它的重力嗎?答 。
3、重錘線(又叫鉛垂線)是利用重力的 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下 原理 制成的,用它來檢查所砌的墻壁是否 豎直 。
4、重心是重力在物體上的 作用點 。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這個物體的幾何中心上。畫出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圖:
5.宇宙間的任何兩個物體間都存在 相互吸引 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
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復習:運動和力
第1節 牛頓第一定律
1、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運動的小車受的阻力減小,向前滑行的距離變 大 .如果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小車將 勻速直線 運動下去.
2.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 靜止 狀態或 勻速直線運動 狀態。這就是著名的 牛頓第一定律 。
牛頓第一定律是:經驗事實++ 科學推理 得出的,因此 不能 (能/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
3.牛頓第一定律直接描述:物體在不受力時所處的狀態,即 靜止 狀態或 勻速直線運動 狀態。牛頓第一定律間接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是 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4、慣性指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 運動狀態不變 性質叫做慣性。一切物體任何狀態下都有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質量有關. 能用慣性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第2節 二力平衡
1、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如果保持 靜止 狀態或 勻速直線 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相互平衡,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平衡狀態是指 靜止 狀態和 勻速直線 狀態 。
2、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并且在 同一直線 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它們的合力等于 0 。歸納為八個字“等大、反向、共線、同體”。
3、物體在非平衡力作用下運動狀態將 改變 。(改變、不變).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時,物體的運動狀態將 不變 。(改變、不變)
4.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物體處于勻速或靜止(沒推動),則受到的力都是一對對的平衡力,即受到的這對力方向 相反 、大小 相等 、作用在同一物體同一直線上。
第3節 摩擦力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發生相對運動或要發生相對運動時,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系。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冰刀與冰面之間發生相對滑動,它們之間產生的摩擦稱為 滑動 摩擦,瓶子與手之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它們之間產生的摩擦稱為 靜 摩擦。自行車在地面上滾動,車輪與地面之間產生的摩擦稱為 滾動摩擦。共同點:兩個物體相互接觸 ,都產生了 阻礙相對運動的 力
綜上可得: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是
(1)兩個物體要相互 接觸 ,(2)兩物體之間發生 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
4、磨擦分為 滑動摩擦 、滾動摩擦和靜摩擦。
5.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觸面粗糙些和增大壓力(自行車的剎車)。
6.減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加潤滑油;(4)利用氣墊或磁懸浮。
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復習:壓強
第1節 壓強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方向:垂直于物體表面,并指向被壓物體。
作用點:壓力的作用點在被壓物體的表面上。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壓力越大,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2.壓強: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
3.壓強公式
4.(1) 增大壓強方法 :(1)S不變,增大 壓力 ;(2)F不變,減小 受力面積 (3)同時增大 壓力 和減小 受力面積 . 壓強越大越容易切進去,鉆進去。菜刀刀口薄、圖釘尖做的很尖等都是為了增大 壓強 。
(2)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壓強越小越不容易陷進去,勒進去。書包帶做的寬、挖土機用兩條了履帶、鐵軌墊上枕木等都是為了減小 壓強 。
第2節 液體的壓強
1.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測量儀器:壓強計.液面高度差越大,則液體壓強就越大.
2.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
3.液體壓強計算
5.、1)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圖象
2). F=G FG
6、計算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和壓強問題:
一般方法:㈠首先確定壓強p=ρgh;㈡其次確定壓力F=Ps (固體則先確定壓力F=G,其次確定壓強p=F/Sp)
特殊情況:壓強:對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壓力:①作圖法 ②對直柱形容器 F=G
7、連通器: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連通器如果只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這就是連通器的原理。
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第3節 大氣壓強
1.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著名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吸盤、懸空塑料管里的水不會流出都證明
了 大氣壓 的存在。
2.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3.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測得的大氣壓值與玻璃管的粗細、形狀、上提、下壓、傾斜(豎直高度)等無關。 實驗時若混進了氣泡,則測得的大氣壓值偏小
4.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氧氣瓶和滅火器上的氣壓計是 無液 氣壓計。
5、1標準大氣壓:等于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1.013×105Pa,粗略取1×105Pa。
6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反向變);氣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越小
7抽水機是利用大氣壓把水從低處抽到高處的。在1標準大氣壓下,抽水機至多可把水抽到10.34m高。
喝飲料、吸墨水、針管吸針藥等都是利用大氣壓來工作的。
第4節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流體的壓強與流速有關。流速大壓強 小 ,流速小壓強 大 。飛機的升力是由于飛機的上方空氣流速快壓強 小 ,下方流速 小 壓強 大 ,在機翼的上下表面存在 壓強 差,因而有 壓力差 差,這就產生了升力。
2、氣體壓強大,沸點 高 ;流速快,壓強 小 ;質量一定時,體積大壓強 小 ;隨海拔高度的增加壓強 減小 。(一個同向,三個反向)
看過“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