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15篇
人無信不立,誠信,是立人之本,無論對人還是對事都要把誠信放在第一位。
有一個星期六,媽媽上班,爸爸有事去上海,只有我一個人在家。媽媽出門前交待我把周末作業完成,我不假思索地答應了。早飯吃好后,我拿出作業來寫,剛寫完英語作業時,小宇打電話來讓我跟他一起聯機玩迷你世界。我本來想不理他,可經不住他的軟磨硬泡,和他一起玩了起來。
到媽媽快下班時才驚覺還有作業沒完成呢!為了怕媽媽責罵,我在媽媽下班前把作業藏好,想等媽媽晚上出門散步的時候再拿出來做。媽媽回來問我做好了沒,我面不改色,爽快地回答:“做好了。”心想媽媽肯定要急著做飯不會來檢查的。誰知媽媽說拿出來看看,我的心怦怦直跳,忐忑不安地拿出作業慢慢地走向媽媽,媽媽一看,臉上頓時陰云密布,狠狠地批評了我:“我批評你,不是因為你沒寫作業,而是因為你不誠實,不講信用。你沒寫你可以告訴我,而不應該用謊言欺騙我。記住,做人要一諾千金。”
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下,我時刻謹記誠信比任何品質都珍貴,努力成為一個講誠信的人。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行善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兒女的義務責任。爸爸就是我們家最孝順的人,去年爺爺住院,爸爸怕爺爺在醫院的伙食吃不習慣,每天醫院來回燒爺爺喜歡吃的菜,給爺爺按摩捶腿,還叫我每個周末去醫院陪爺爺,給爺爺端茶倒水,講故事給爺爺解悶,說笑話逗爺爺開心。
最近爸爸公司為獎勵優秀員工,爸爸可以帶一個家屬坐豪華郵輪去日本游玩。爸爸和媽媽商量后決定帶爺爺去,可我很想去見識見識,我都沒去過這么遠的地方呢!可是爸爸說什么也不同意,他說:“爺爺年紀大了,以后出國的機會也不太有了,你還小還有大把機會呢!”我聽了很慚愧,心里暗暗地發誓:我也要像爸爺一樣,孝順父母長輩,平時也要多體諒爸爸媽媽,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晨讀晚誦里有一段話:“飛禽走獸,饑知食,渴能飲,又能營巢穴為休息之所,能為人言。惟不知讀書,故終不如人。人不讀書,則于禽獸何異?”是啊,如果我們不進取讀書,那又和飛禽走獸有什么區別呢?我們家最勤奮的要數爺爺了。他雖然已經六十多歲了,每天晚上依然專注地看著論語之類的書,就算在住院期間或外出旅行,少不了的就是他的寶貝書,他還常常教育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喜歡上了看書。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我在這種家風的熏陶下,也逐漸成長成一個有良好品德和習慣的人,我以后也會把它好好地傳承下去。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2】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
我的家人們從小就教導我要好好做人.
我的爸爸在電管所上班,他是個誠實、憨厚的人。由于他很喜歡看書,所以他懂得的道理非常多。他經常教育我要誠實守信。記得三年級的一個周末,因為我按質按量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所以,爸爸準許我玩40分鐘的電腦游戲,但是,由于我玩得太津津有味了,所以不知不覺就超過了時間。爸爸很嚴肅地收起了電腦,之后,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銘源啊,銘源,一定要從小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啊,不然,長大后你到社會上就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爸爸一樣經常告訴我要做個誠實的學生。因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記得那是三年級的一個星期日,我不小心把別人最喜愛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罵,不過最后,我還是鼓起勇氣向他道歉.但是,他卻原諒了我,并且對我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杯子打碎了可以再買,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誠實,就沒有人會相信你了,那將是很可悲的。”
我的媽媽在中心校,她是個漂亮、有教養的人。她經常教育我做人要謙虛.不能驕傲自滿。記得那是五年級的一次期末考試,我的語文考了96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媽媽。媽媽卻和藹地對我說:“我的兒子真棒!一定要再接再厲!不過要記住:“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我的家人們不僅教導我要好好做人,還教育我要好好學習。
上了四年級后半期,我因沉迷網絡,所以,期中考試語文只考了七十幾分。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很害怕媽媽回家會打我、罵我。但是回到家,媽媽卻溫和地對我說:“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永遠爬不起來!你要以此為教訓、起點,爭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績。”然后媽媽讓我拿出卷子,和我一起分析沒有考好的原因,并為我解答難題。經過媽媽的輔導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績直線上升.在期末考試中,我再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的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一定要多讀書,多讀點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好書。在他們的教育下,我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從我跨入了小學的大門,我便開始讀一些故事書.后來這二年里,我開始接觸一些文學書,例如《草房子》、《城南舊事》、《窗邊的小豆豆》等。我一有時間就拿出一本如饑似渴地來看,并把優美詞語、優美句子和精彩段落抄在摘抄本上,天長日久,厚積薄發,我的作文也越寫越好。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禮儀之邦而著稱的國家,良好的家風讓我受益匪淺,我會永遠繼承下去,讓自己健康成長。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3】
一家八個老人,我的內心被這看似不可能的震撼的。
按照慣例,剛開學的我們要收看新春第一課。節目開始了,可是電視節目的呆板,著實然人沉不住氣。好不容易快熬到了下課,他出現了。
羅必炎,一位標標準準的老農民。他的故事,從為我們講述他的家人開始。“我有我的生父生母,繼父繼母。我愛人的生父生母,養父養母。”他說的好似輕描淡寫,但我似乎感受到平靜外表下,不平靜的心。
教室里嘰嘰喳喳的很吵,大概是被這贍養八位老人的不容易給震撼了吧。我提起精神仔細聆聽他的故事。我很難想象,以一人之力,是如何照顧好如此多的親人?一家八個老人,我對他多了一份欽佩之情。
頭頂著巨大的壓力,羅必炎自己都年歲已高,可他在講述的的時候,對于孝道,他依舊堅守。“除了我愛人的養母還在,其他七位我都為他們養老送終。”羅老這話說的毫無保留。每一位都養老送終,羅必炎做的沒有虧欠,不留遺憾。我隱約看到,羅老的臉上,有一絲絲自豪,那是對自己盡孝了的幸福滿足吧!
我猛然想起了媽媽常常念叨的“父母原來樹木同那能免得落秋風。勸君盡力生時養死后悲啼總是空”。作為家里的獨生女,他沒能看到爺爺最后一面。她覺得心中有虧欠,而今不留余力的照顧奶奶。她也常常給我灌輸孝的重要性,她不希望我長大后后悔。
我知道,每個老人,每一位父母。都不容易,有哪個子女不想為父母盡到最后一份孝心呢?所以,我們要極力避免這種事情。第一代人沒能盡孝,不能再延續到第二代第三代。那樣只會把遺憾越積越多。因此,我們需要一種風氣,一種能夠流傳的風氣,一種孝道之風——孝的家風。
人們常將家風總結成五常八德。即,仁義禮智信五常。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忠孝便是其中之一,顯然的,羅必炎家已經有了這種風氣,或者說是羅必炎掀起了這種風氣。他的女兒,在節目中的幾句話更是揭示了他們家擁有一個好的家風——孝。我敬重這樣一個優秀的家庭,也會努力學習他。
中國,這樣一個禮儀之邦,向來也注重孝。例如我們學校的孝雅文化,已經小有成就。再例如媽媽為了不留遺憾,努力孝敬奶奶這都是前人帶得好頭。我們從小受到這樣的熏陶,有良好的家風左右,可當我們成家立業后呢?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庭,也許不再留在父母身邊。沒錯,我們需要新的家風。當有一天回家看看都成了父母的奢望時,我們是失敗的。我們要為子孫后代帶好頭,代代相傳成為如顏氏、曾國藩那樣卓越的家風家訓。
等到我們老去那一天,我們能像羅老那樣不留遺憾;我們還能看到有一群年輕人,周旋于優良家風。等到有一天,還有更多新的、舊的家風在傳承!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4】
父親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教齡的小學教師,如今已年近七旬,退休在家。
書法是第一國學。父親就是名書法愛好者,他的這一愛好,對我影響最深。
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家里真窮,窮得舍不得花錢買練字的墨汁和白紙。但為了練字,父親竟別出心裁地找來兩塊普普通通的磚頭,將凹凸粗糙的地方磨平、磨光。每當晚飯后,父親和我便一人拿著一支毛筆,蘸著清水,在平展光滑的磚頭上練字,很有點像唐朝兩位書法家:懷素用桑葉、鄭虔用柿葉練字時的快樂和虔誠。開始,磚頭的吸水潛力較強,每寫完一個字,它就基本上把清水給吸收了,但寫到之后,由于滯留在磚頭里的水份難以蒸發,寫出來的字就模糊不清,只有借著燈光側視才能依稀看到字的模樣。為此,父親經常將磚頭放在太陽下曝曬,以盡快蒸發水份,備每晚練字之需。那時,父親和我練的是顏真卿的《多寶塔帖》和柳公權的《神策軍碑》。在練字過程中,父親常常開玩笑地說自己在十年以后定能成為一名書法家,并反復對我說“顏筋柳骨”這句書法術語。那時,他還常引用柳公權“心正乃筆正”的話來談練字與做人的關系。
退休前十年,校園安排他教學生寫字之后,父親開始拼命地練字。他說,練字不是為了成為書法家,而是不能誤人子弟。墨汁用了一瓶又一瓶,毛邊紙寫了一疊又一疊,毛筆也寫壞了好幾支。有道是“功到自然成”,父親的字果然有很大長進,尤其是楷書功力頗到家,站著懸筆寫字,不抖不顫,與字帖差不多形神皆似,令我產生自愧不如的感覺。
父親還曾“發明”了一項練字方法: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字帖,用夾子夾起來掛在墻壁上,墻壁旁放置一張供休息用的躺椅,這樣他能夠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時間“讀帖”,很有點心摹手追、如癡似狂的狠勁……
如今退休在家,父親依然不忘練字。因為他明白練字的種種好處,其中一項就是有益于長壽。據一份統計資料顯示,歷史上書法家的壽命比同時人的平均年齡高出15周歲。父親說,此刻的退休條件很好,我要多活幾年,看著孫女慢慢長大,期盼第二胎孫子順利出生。我要言傳身教,把喜歡練字的好家風傳給他們。
如今的我,自然繼承了父親的家風,每一天讀帖,每周臨帖,每月創作。我還并決定以“詩書傳家”,將女兒名字取為“謝詩樾”,將剛出生的兒子取名為“謝書樾”,還寫了幅“詩書雙寶貝,幸福傳家人”的“墨寶”。我常常讓8歲的女兒跟著我一齊練毛筆書法,我期盼小兒子,像我的父親和我一樣,愛上練字,愛上書法。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5】
——愛存于生活點滴中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它是什么味道。讀六年級時,不知道是因為破了皮感染了還是不小心扭傷了,左腳從腳踝到腳趾腫了一圈。那天醒來我腳一動,隨即便傳來了刺骨的刺痛,突然由心中生出一股恐懼,腳……腳怎么了?我慌張地喊著媽媽,尋求大樹依靠,只記得當時媽媽看著失了魂的我語重心長地說:“若若啊,做事啊,要學會臨危不亂,尤其是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更要冷靜下來去尋求方法解決,以前給你講的諸葛孔明的故事還記得嗎……”她總是愛講些小故事給我聽,那時無知,只覺得有趣,現在想想,好像每個故事都飽含深意,媽媽的用心良苦,我總是后知后覺。
之后請了半天的假,媽媽帶我去了醫院,醫生拿了瓶紅花油給我。我每天按時的涂抹,而上下學的路程,就由父親負責。那段時間啊,是痛和快樂的交替。爸爸上班時間并不充足,他早早地帶著我來到學校,便要急急忙忙的趕去上班。每天我坐在后車座上,伴著泛白的天空,就那樣靜靜的,靜靜的看著父親那寬闊的背影,原來,父親早已有了白發……記得上一次看還沒有……上一次?在什么時候來著?是父親來接我到廣東那次?不……應是更早些……
讀二年級那年便爸爸來了廣東,第二年媽媽也來了,家里只剩下爺爺奶奶、年僅五歲的妹妹和我。那時的我極為依賴父母,第一次嘗受到了離別之痛,每日的眼圈都是紅的,竟還得了“愛哭鬼”這個稱號,在那時,我才終于領悟到了王維先生“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深刻含義。妹妹懵懂無知,卻也極為地依賴我,幾乎成了我的小尾巴,與我形影不離。而每次只要我一哭,妹妹便會跟著我哭,她總是拿她那單薄的小手抱著我,輕輕地拍我的背伴,隨著抽泣聲的嫩稚安慰傳入心底……回想那些日子,少了些心酸,只感受到了兒時簡單的童真與情意。
爸爸來廣東那天,是媽媽跟我一起去送他坐的車,那天下雪了,初冬的第一場雪,飄飄揚揚的撒落,一會兒世界便只剩下了白色,爸爸卻穿著極簡,提著一個大包便上路了,他的步伐很慢,我卻覺得他好像是跑著過去的,在他即將上車的那一瞬間我下意識地大聲喊了聲爸爸,他愣了一下,回頭笑著沖我揮手,那刻不知道為什么就是委屈的想哭……媽媽摸摸我的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負的責任,為了以后更好的相處,只能被迫的分開,但分開不等于永別,筱若要好好學習啊,以后為了我們的小家的團聚和大家的繁榮富強盡一份力量……”
一晃過去了這么多年,爸爸何時的背影好像都沒有改變,依舊的簡樸,依舊寬闊的讓人安心。腳傷早早的便好了,而爸爸的背影我卻永遠刻在了心上,因為那是對一個家的責任與擔當,那是我努力學習的方向。我想,我家的家風,便是爸爸的那個簡單的背影吧,便是那對家人的的擔當與負責……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6】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所以我們要學習家訓,樹立好的家風。讓自己變得更加出色!
人生像一場旅途,漫漫漂泊,無論我們漂泊到哪里,我們都會回到人生中最溫暖的地方——家!家,是個充滿愛的地方;家,是個充滿笑聲的地方;家,是個充滿親情溫暖的地方。但家如果“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再溫暖的家庭都會有一些家訓。只有好的家訓才會有一個好的家風,其家風的好與壞,是有長遠影響力的,是有強大滲透力的,它會長遠地影響到許多代人的成長。
我家雖然不是什么大家族,但也有家訓和家風。我家的家訓是:“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好好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關心他人,是贏得他人關心的開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所以我總是用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在公交車上我一次次給老人讓座,在家里我一次次給媽媽捶背,在學校我一次次幫同學抬書。這聽著很簡單,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我們家把關心別人定為家訓就是希望下一代的人記住:只有自己關心別人,才有資格獲得別人的關心。讓下一代的人永遠記住中華五千年文明禮儀的璀璨。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經常的用真誠關心別人,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才會主動地來幫助我們。我們自己也可以從中獲得愛的教育。在良好的家訓熏陶下,樹立良好的家風。要是所有的人都做到了關心別人,那么在不久的將來世界上每一個家庭就都能實現幸福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每個家庭都是社會的細胞,千千萬萬個家庭就湊成了社會的整體。關愛,就是關心愛護,它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愛,生活上也少不了關愛,別人給予我們關愛,那我們更應該去關心愛護他人,這樣世界上才會充滿——愛!讓我們共同努力把良好的家訓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7】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的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了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憶往昔,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給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矛盾的現象。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隊的生活特別艱苦,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高人一等。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吧!我想。
看今朝,我已經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成了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而如今,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后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展未來,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么我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8】
有人說,小孩子剛生下來是一張白紙,如果要畫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首先,要有一支好的畫筆,而我認為,這支畫筆就是好的家風。在生活中,爸爸媽媽經常告訴我與人為善是為人之本。
與人為善就是要將心比心。去年年底,我們家裝修房子,幾個工人叔叔在我們家忙了一天,累得滿頭大汗、口干舌燥,于是,我們不時地倒茶、倒水給他們喝,我還給他們切水果吃,工人叔叔非常感激。臨走時,他們感動地說:“我們以前在外地打工的時候,從來沒有人這么熱情地對待我們,謝謝你們!”那一刻,我知道工人叔叔心里一定是暖暖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們也會把這份溫暖傳遞給別人。
與人為善就是要樂于助人。在我們家附近的菜市場,有一個老人每天總是孤零零地挑著一籃子少得可憐的青菜在菜市場旁邊叫賣。由于她的青菜品種少,品相差,所以很少有人去買。但是,每次媽媽帶我去買菜時,總會叫我跟老奶奶買一些,而且從來不討價還價。我不明白,媽媽為什么要這么做,“菜市場里面的菜又多又新鮮,為什么偏要去買老奶奶的菜呢?”媽媽摸了摸我的頭,說:“這位老奶奶已經七八十歲了,還出來賣菜,她的家里應該比較貧窮,我們是不是應該幫幫她呢?”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與人為善就是要有社會責任。上個月,我和爸爸媽媽去劍英公園郊游時,看見草地上散落著各種各樣的垃圾,于是,我們一手拿著塑料袋,一手去撿那些垃圾。草地很大,垃圾不少,我們的頭上開始沁出細細的汗珠。這時,幾個家長和小朋友也加入了我們的隊伍。不一會兒,草地就干凈了很多。爸爸媽媽告訴我,梅州市我們的家,她還是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呢!我們要給人們帶來一份清潔,給外來的游客留下一份好印象。
與人為善其實并不難做到,只要我們有心,身邊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成為善事。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與人為善,那我們的家庭就會多一份歡笑,我們的社會也會多一份安寧。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9】
什么是家風?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家訓就只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有一回,我家因為入保險起了一點小爭執,大家的意見也都不同。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為什么呢?用爸爸的話來說,這就是百孝順為先,意思就是要適當地順著老人,讓他們順心。如果沒有順,又哪來的孝呢?
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時會有些小矛盾,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地勸說,從不頂撞爺爺奶奶。盡管他們有時說的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
有一次,爸爸出差去了,奶奶病了,咳得很嚴重。媽媽立即出門準備給奶奶買藥,奶奶說:“不用了,沒有什么的,這會兒刮著大風,你會感冒的,還是不要出去了。”媽媽說:“你咳得很嚴重,要是不去買藥,你會咳得越來越嚴重的。”說完,媽媽就趕忙穿起衣服,幫奶奶找來藥,倒上開水,然后讓她吃下去。每天,媽媽還特意為奶奶做可口的飯菜。在媽媽的悉心照顧下,奶奶的病不久就全好了。
在生活中,我會幫媽媽洗碗、掃地、擦灰。每次吃完飯,我都會主動收拾碗筷送到廚房,有時間就幫媽媽洗碗。媽媽總是夸我是她的好幫手。每逢星期天,我不單單幫媽媽掃地、擦灰,還自己疊被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媽媽開心,我也很開心!
百善孝為先,是我家家訓。同時,我也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親所好,力為具。”視為我的家訓。從今天開始,我一定把這幾句話牢牢記住,并把它告訴我的同學們,讓大家一起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10】
她喜歡在閑暇之余縫補衣物。我的大腳趾頭比較長,常常會把襪子突破洞。她總是會把我的破襪子洗干凈,用針線把缺口補上。即使這個缺口很大,她也總能一針一線,不急不躁的補好。不僅僅是襪子,凡是我用過穿過的舊物,她都能用她的巧手幫我修復完整。外婆的習慣不僅影響了我媽媽,也深深地影響到了我。我用過的舊東西都不舍得扔,擦一擦,洗一洗還能接著用。一件衣服,穿不下了就裁剪一下,做成小布袋,還能裝許多東西呢。
外婆的小潔癖也在我媽媽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媽媽是個特別愛干凈的女人,家里的地板被她洗得光亮亮的,一根頭發掉地上也能很清晰地看出來。但我最羨慕的是我媽媽的氣質,她有著面臨大風大浪時依然能處變不驚的從容,生活中的她,在我心中,知性又優雅。不管多大的難處,她都能理智的去應付。記得爸爸剛去世不久的那段時間,她一個人扛起了爸爸的事業,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的撫養我和弟弟,她就像一個女超人,用她的言傳身教,告訴我,該怎樣堅強地努力生活,遇到再大的困難也絕不退縮,也許,下一個拐角,就能遇見美好。自立、自強、自愛,我想這是我媽媽教給我的最有價值也是最寶貴的東西。我希望會有那一天,我也能擁有像媽媽一樣干凈又優雅的氣質。
我的奶奶與我的外婆和媽媽都不太一樣。她沒有受過半點教育,但她身上總透著讓人很舒服的慈祥。她有顆佛心,對人,對事都極盡善心。不知多少過路的人,動物喝過她盛的水,吃過她做的飯。媽媽影響我最深的就是一句“人在做,天在看。”我不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但我敢肯定自己至少是一個善良的人。我想,我的善良與奶奶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
我家里的這三個女人,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她們用她們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來告訴我,怎么做人,做一個好人。我想,這就是家風,它是每一代人都要學習的。
家風輕輕撫過,溫暖流過心頭。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11】
“愛國如愛家,愛家如愛國,人講精氣神,國講正清和;家風連國風,國風興家風……”每當聽到這首《中華好家風》,我就想到了那一次,媽媽對我的教導。
以前,我每次吃完了東西都會隨手一扔,不一會兒家里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垃圾,讓人看了很是不舒服。這時,我那勤勞的媽媽二話不說,拿起掃把就開始打掃起來,不一會兒她的頭上就爬滿了汗水,但是從來不喊一聲苦,叫一聲累。
這天,家里來了許多客人。客人走后,客廳,房間都亂糟糟的,我還在沙發上吃著零食。媽媽又準備打掃了,看到沙發上的我,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長大了,也是家里的一份子,你可以一起來打掃衛生了,而且一個干凈的家會讓我們的心情也變得舒服,不是嗎?”聽了媽媽的話,我心想:是啊,我已經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朋友了,該做些事情了,該懂事了。我沖著媽媽笑著說:“好的,我馬上就來。”
我先打掃客廳,地上的垃圾真是多,桌子上的也數不勝數,一開始有些手忙腳亂。媽媽看了,指導我:“先拿空的垃圾袋,把大的垃圾撿到垃圾袋里,小的抹到地上再掃。”我一直彎腰撿垃圾,時間長了,腰酸了,腿麻了,說不出的難受。想著媽媽說的話,想到平時自己總是隨手扔垃圾,真的難為情。撿好垃圾,掃好地,我又認認真真地把地拖了一遍。
在家里變得勤勞的我,在外面就更不用說了,再也不會亂扔垃圾了。勤勞的家風,我傳承下來了。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12】
一個家族的家風,就像一缸陳年的好酒。它經歷過時間的洗禮,在時間里,慢慢地承至后代,浸潤至骨肉里,使得后代擁有優良的傳統。媽媽有一句話,雖然質樸,卻包含人生的一種哲理。
媽媽經常教導我,如有不必要的事,就不要麻煩別人。
一次,我興高采烈地問媽媽:“媽媽,同學邀請我去她家玩,我能去嗎?”媽媽頭也不回,斬釘截鐵地回答:“不行!”“為什么?”我氣憤地跺了一下腳,無奈地攤開雙手,帶著哭腔,可憐巴巴地期待媽媽回心轉意。媽媽嘆了一口氣,溫柔地看著我,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家你都去過多少次了啊!每次都是人家一邀請你就去,有時候也要學會拒絕,你這么頻繁地去,多不好意思啊!這件事不必要,就不要去麻煩別人。”
媽媽的一番話說得我心服口服。是啊,如果我去了,人家還要招待我,多麻煩、多費事啊。我都去過那么多次了,可以不去的。“如有不必要的事,就不要麻煩別人。”這句樸實的話,未經修飾,卻在我的生活和學習中,激勵著我。
“媽媽,我明白了,謝謝您的教誨!”自己能做的事,就不要麻煩別人。好的家風,是一個人前進的路標。每個人對生活各有追求,但家風依舊不能丟下,這是一個人修身成人的開始,它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精神路標和支柱。
這句樸實的話語,是最美的家風。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13】
我的老家在社旗縣城郊鄉一個偏僻的小鄉村,說起家風,還得從我老爺那一輩說起。
我們家在老爺那個時代很貧窮,可是老爺酷愛學習,家里沒錢讓他上學。于是他就跑去給地主家當長工,他的條件是不要工錢,只要上地主家辦的私塾。經過幾年學習,老爺不僅成績優異,更是練得一手好字,每當逢年過節,大半個村子里的人到我家找老爺寫對聯。雖然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但是老爺知書達理又樂于助人,在村子里很受人尊敬。
由于老爺愛學習,所以我的爺爺從小也很愛讀書。雖然出生農民,但他勤奮好學,成績優異,考上中專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后來他從了政,甚至走上了領導崗位。雖然當上了領導,但爺爺兩袖清風,受人愛戴。退休后的爺爺在家也是手不離卷,我經常看到爺爺邊看書邊記筆記,我們家光爺爺的筆記本都有厚厚的好幾摞。爺爺愛看書,懂的也特別多,鄰居們有什么事情,都愛找他商量。他常說:知書才能達理。
受到他們的影響,我的爸爸、姑姑都愛學習,也都考上了不錯的大學。
爺爺經常告誡我們:要樂善好施,耕讀傳家。意思是要樂于助人,心存善良;要靠自己的勞動和勤奮學習來換取美好生活。
到了我這一代,我也要繼續努力,發揚光大,讓我們的家規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下去。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14】
家是溫暖的、是美好的、是和睦的,我們每個人都要遵守家里的規矩,這就是家規,也是家風。在我們這小小的三口之家里,媽媽給我立了許多的規矩。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的家風。我們家從爺爺奶奶起,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爺爺奶奶從不浪費糧食,即使飯菜掉到了桌子上,他們也舍不得扔,總是撿起來再吃;洗臉洗腳時也只放少少的水;大風把樹上的杏子刮下來,摔爛了不能吃,奶奶會不厭其煩地把杏核取出來曬干,拿去賣錢。我們受爺爺奶奶的影響,也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不需要的東西就不買,盡量不用一次性用品,洗腳水用來沖馬桶……
現在有很多人都喜歡賭博,而我的奶奶告誡我們:“賭錢的都不是好人。”媽媽也告訴我:“賭博會讓人上癮,失去理智、失去誠信、失去責任。”賭博會影響家庭和睦,對社會也有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家從來都沒有人去賭錢。
一個好的氛圍,離不開每個人的做法,我在家最小、也是最任性的,媽媽常說對我:“你可以發表意見,我們可以溝通,但你不可以頂嘴。”爺爺奶奶對我愛護有加,爸爸媽媽也從來不對爺爺奶奶和別人大喊大叫,總是要求我遇事要講道理,去溝通,不要急躁。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漸漸改掉了任性的壞毛病,在和家人、同學相處時,我覺得自己越來越講道理了。
家風,會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好的家風會讓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我們家最樸實的家風,你喜歡嗎?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作文【篇15】
家,多么溫馨的字眼!一個寶蓋頭遮住了外面寒風,冷雨;一橫三撇是家人的期盼,向外的兩撇是游子對家的眺望,一個豎鉤把家人緊緊圍在一起。
家,是溫馨、和諧的港灣。
前兩天爺爺說他的的眼睛不舒服,我也發現爺爺的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似的,一眨一眨的。媽媽二話不說就把爺爺帶到了醫院,醫生說是什么白內障,給動了手術,爺爺眼上還裹著紗布,我怕爺爺寂寞,逗爺爺開心:“爺爺像個獨眼龍。”爺爺笑得臉都開成了菊花。過了幾天雖然爺爺的紗布去掉了,但是眼上還有個月牙似的印痕,爺爺耿耿于懷,我又逗著爺爺:“爺爺的眼上長牙了,真好看!”“你呀!成天沒大沒小的”爺爺嗔怪著。
媽媽在私立學校工作,兩周休息一次,平時吃住都在學校。我和哥哥自然得跟著。天天在學校吃大鍋飯,慢慢就覺得沒胃口,開始嚷著跟媽媽要錢,在學校附近買零食吃,甚至到后來,把零食當飯吃。
爸爸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來。爸爸一回來,就沒到外邊吃過飯,都是媽媽在家做的,不管媽媽做的什么,爸爸都把飯菜吃完,末了還來句“家里的飯菜真好吃”,我和哥哥就問:“有那么好吃嗎,跟平時也沒什么區別啊!“”爸爸說“這是你媽媽做的呀”,直到這一刻我才懂了:媽媽的飯菜,是家的味道!
我愛我家,我愛我淳樸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