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改革方案!史地化生四科改為考查科目
9月26日,北京市教委發(fā)布《關于深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改革的實施意見》。根據(jù)新的考試方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設定的科目全部納入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范圍,考試科目分為考試、考查、考核三類,計分的考試科目由此前的10門減至6門。
6門成績計分 4門等級呈現(xiàn)
按照《意見》,改革后的考試科目包括道德與法治、語文、數(shù)學、外語、物理、體育與健康6門,成績以分數(shù)呈現(xiàn),用于畢業(yè)和升學。語文、數(shù)學、外語分值均為100分,其中外語筆試分值為60分、聽力和口語考試分值40分。道德與法治由閉卷調整為開卷,分值為80分,其中筆試分值70分、綜合素質評價分值10分。物理分值為80分,其中筆試分值70分、實驗操作分值10分。體育與健康分值為70分,其中現(xiàn)場考試分值30分、過程性考核40分。
考查科目包括歷史、地理、化學、生物學,成績以等級呈現(xiàn),由高到低分為A、B、C、D四等,考查科目成績用于畢業(yè),在升學中參考使用。
考核科目包括信息科技、藝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xiàn),用于畢業(yè),在升學中參考使用。
減少考試頻次 減輕學生壓力
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李奕解讀,本次改革著力點是統(tǒng)籌做好“大減法”和“小加法”——減少機械性、重復性、低水平的考試內容和形式;優(yōu)化考試方式和成績呈現(xiàn)形式,在考出學生基礎知識、興趣和思維品質上做加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在組織實施上,我們進一步減少考試頻次,減輕學生壓力。”李奕介紹,其中,考試科目由全市統(tǒng)一命題、分區(qū)評卷。道德與法治、語文、數(shù)學、外語、物理科目筆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緩解學生過去從初二即進入中考周期的緊張情緒。體育與健康科目考試按照《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分步實施。外語聽力和口語考試采取計算機考試方式,與筆試分離,有兩次考試機會,和以往相比沒有變化。考查科目由各區(qū)負責命題并組織實施。考核科目由各區(qū)指導學校組織實施。
本次改革從現(xiàn)在的八年級開始實施。
初中不得隨意增減課時
李奕介紹,《意見》發(fā)布后,本市將出臺多項措施配套,確保改革落地見效。“我們將修訂《北京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實施辦法》,明確規(guī)定考試時間、成績呈現(xiàn)方式,以及實驗操作測試方案,制定道德與法治科目成績中計入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相關結果的實施細則等。”
李奕表示,各初中學校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加快進度,不得提前結課備考。下一步,市教委也會強化督導評估。同時,本市繼續(xù)堅持以學定考,防止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的內容,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lián)系,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我們也正在同步健全多渠道、新載體的招生培養(yǎng)方式,深化學區(qū)制改革和集團化辦學,推動人才培養(yǎng)的貫通銜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升學途徑和多元化的成長路徑。”
北京中考每個區(qū)的題都不一樣嗎
北京中考每個區(qū)的題是一樣的。
北京中考是全市統(tǒng)一試卷,各區(qū)自行組織判卷、成績上報考試院中招辦,錄取的時候是中招辦統(tǒng)一錄取,但是招生計劃是分區(qū)的,錄取的時候也是分區(qū)的,但不是區(qū)里操作,中招辦統(tǒng)一操作。
北京中考備考方法有哪些
北京中考備考方法有很多,以下為您推薦:
制定學習計劃,根據(jù)復習時間的分配做出詳細的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每天的學習任務以及每周的復習內容,確保復習不遺漏。
針對不同科目,備考策略各異,要具體分析,科學安排,加強實踐。
學習方法的建議,學習方法是中考備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要注重記憶方法、思維方法和應用方法。
心理建設,學生們的心理狀態(tài)非常重要,這會影響到他們在中考中的表現(xiàn)。
北京中考志愿填報
北京中考志愿填報步驟如下:
考生登錄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www.bjeea.cn)。
點擊首頁"公告欄"下"2023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網上志愿填報"鏈接,進入2023年中招網上志愿填報登錄頁面。
正確填寫報名號、密碼,點擊"登錄"按鈕,進入"網上志愿填報說明"頁面。
考生須認真閱讀志愿填報說明,閱讀完畢后點擊"繼續(xù)"按鈕,開始進行網上志愿填報。
北京中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考生所填報的內容是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jù),考生要熟悉了解中招有關政策、實施方法、學校招生要求、上課地點、收費標準等,并按要求認真填報,因填報錯誤造成后果由考生本人負責。
志愿填報結束后考生和家長需在學校提供的志愿信息確認單上簽字確認,志愿信息確認單是考生錄取的依據(jù)。
不得利用志愿系統(tǒng)進行任何可能對互聯(lián)網的正常運轉造成不利影響的行為,由此造成的后果將追究當事人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