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3年中考時間及科目安排
初三學生的六大心理特點
1、產生成人感:
表現為生理功能進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識向獨立成熟方面發。他們在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行為的內容和方向等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同時也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能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還成人那種深刻而穩定的情緒體驗,缺乏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缺乏社會經驗。由于初 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現出種種心理沖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
2、 獨立性和依賴性:
表現為增加了對同伴關系的以來,與父母在情感上、行為上、觀點上日益脫離,父母的榜樣作用在削弱。在對教師的態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評、懷疑的成分。 當學生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后,他們就對一切都不愿順從,不愿聽取父母、教師及其他成人的意見,常處于一種與成人相抵觸的情緒狀態中。但是,他們對父母的 依賴則表現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護。比如他們有時反抗是在向別人表明自己是獨立的,或者需要掩飾自己的軟弱。
3、 自我評價能力提高:
對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事物關系的一種認識。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體驗、自我評價、自我控制等形式。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開始形成。他們不 僅體驗到自己和家人、老師以及他人各種關系的存在,而且能進一步體驗到自己內心世界和心理活動的存在,進入到一個“自我發現”的新時期。
4、 自尊心增強:
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尊重,這正是他們認識自我價值的反映,他們表現為渴望得到理解寬容,追求浪漫輕松、自尊、好勝、求知和參與是中學生的典型特征。他們害怕 教師 指責嘲笑他們的幼稚和沖動 , 反感教師居高臨下的訓斥與批評。
5、 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初中生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上,還存在著偏執性的特點,對于發生的誤解和不愉快,由于認知不全,容易對問題的認識產生偏差,繼而引發孤獨、抑郁、偏 執等心理障礙,因而帶來了情緒上的固執性。例如,一些初中生會因為幾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種無助和抑郁的情緒所淹沒,很長時間不能擺脫。
6、 性心理的產生、發展和表現:
由于性的`發育而導致的性別意識、性意識又進一步在心理上產生斷乳,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成人意識。正是這些意識的形成,使他們認為 自己已長成大人,理應自己管理自己,決定自已。面對老師的教育,家長的指教容易出現幼稚型的情感沖動,如他們對自己年齡相當的異性產生興趣,并希望有機會 接觸異性,或在各種場合想辦法吸引異性對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緒不穩,自我意識甚強,因而在接觸過程中,容易引起沖突,常因瑣碎小事而爭吵,甚至絕 交,因此交往對象常有變換。
解讀中學生心里叛逆的成因及應對策略
一、中學生心理叛逆的原因:
(一)青春期的叛逆是一種正常現象,它符合學生發展規律!
青春期的中學生心理叛逆,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這是因為他們已經“長大了”。他們長大了但他們依然愛你。他們希望并且需要你一不同于以往的、同志式、朋 友式的平等態度對待他們,而不是仍然將它們當成“乖孩子”。與同齡人關系密切,與家長和老師關系慢慢“疏遠”。這是在同一時期發生的同一事情的兩個方面。
獨立和成熟的感覺使得青春期同齡人之間的關系格外密切,同樣是獨立和成熟的感覺,使得他們不再滿足于過去那種對父母的服從和依賴。他們的一系列行為讓 家長老師感覺到了他們的叛逆,封閉自己!青春期閉鎖心理的出現,在人的生命長河中,不但是必經的,而且有著進步的、發展的作用,推動人們從幼稚走向成熟。 通過自我反省,樹立起正確的自我觀念,抑制本能的無意識沖動,逐步認識自我,認識社會。
(二)家長的教育觀念較為落后是造成中學生心理叛逆的一個成因。
我們的孩子是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原來是一家幾個小孩一起搶著爭大人的寵,現在反過來了,是一家六個大人要爭,要搶小孩的寵了——家庭結構變化了,與 以老三屆為代表的一代父母比較,現在的孩子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了根本的不同。而我們卻用過去成長經歷中形成的觀念來教育現在的孩 子,孩子自然難以接受。。
(三)我國的教育模式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計劃經濟的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落后不能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下的人才需求來培養學生。
(四)我們國家的家庭教育非常落后。市場經濟下家庭教育的無系統性指導,也是造成中學生心理叛逆的一個原因。
二、如何正確引導和疏導學生心理叛逆的?
1、承認規律,尊重規律
承認中學生的心理叛逆是一種正常現象,就會用一個平和的心態來對待中學生的心理叛逆!
2、培養家長和教師的良好的教育觀念!
(1)、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家長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人。市場經濟環境下,
A:家長不親自參與孩子的教育是不行的。
B:當家長的要關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孩子個性發展、創新意識的開發。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
C:家長主動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我認為學校以抓學習為主,家長配合;家長以抓素質為主,學校配合。
(2)要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標準
要轉變觀念,觀念一變,做法自然就變!
A:要尊重孩子,欣賞他們的創新!
B:尊重孩子的差異性!
(3)要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
培養孩子學會愛父母,愛老師的品質;
培養他感恩的心態;
培養他與人協作的能力;
培養他耐挫的能力;
培養他思維的能力。
3、教師和家長要注意和孩子的溝通方式。
采取一種平等的和諧的溝通方式!
家長和老師都要樹立學習的觀念,教師要能走進孩子心靈居所,父母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而且有效地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如何讓孩子成為聽課高手
聽課前:做好預習
有些孩子說:“預習重要是重要,可作業都做不完,時間那么緊,哪有時間預習?”確實,現在的孩子學習夠緊張了。但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中等的學生一個顯 著的區別就是前者做作業快,效率高。在相同的學習時間里,他們可以留出10-30分鐘的時間預習。如果預習了,聽課效果就好,作業做得就快,預習的時間自 然就節省出來了。所以預習是形成良性循環的一種重要手段。
如果時間確實很緊,怎么辦呢?
對于聽課效果好的科目,少預習或不預習;對于聽課效果差的科目,多預習。單科課程的預習時間控制在8-15分鐘,主要是把握整體知識內容,記錄或記住 對于個人的難點和課程重點,方便聽課時在此處集中注意力。實在沒有時間預習,可以在一門課開始前的課間花2分鐘快速瀏覽,從而快速進入聽課狀態。
聽課中:注重理解
有了好的預習做基礎,只能保證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便于我們更好地當堂消化知識。有些學生上課拼命記筆記、抄板書,出發點是好的,但卻沒 有理解老師講的內容,課后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理解課堂上的內容,自然得不償失。該怎樣記筆記呢?寧可筆記記不全,也要先聽老師講課的內容;課本上講述很詳 細的內容,不再做詳細的筆記;不抄老師的板書,而是重點記老師的分析思路與解題方法。
聽課后:及時復習
有了前面的預習和認真聽課,能保證孩子記憶和理解的深度。但遺忘是一種自然規律,對抗遺忘的利器就是復習。因此在聽完課后,還應即時復習以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并形成有計劃性的復習習慣,從而將所學知識深深地印入腦海。
如果家長將以上的預習、聽課和復習的方法傳授給孩子,孩子聽課的效率就會更高,成績自然會更優秀。
中考備考技巧
每個同學都有掌握得好的科目,也有掌握得不好的科目。對初三的學生而言,向弱科要分數是最為有效的途徑。
1、明確目標,端正思想。補弱科的目標是在短時間內提高弱科的分數,達到快速提高中考[微博]總分的目的。因此補習弱科不能盲目追求滿分,要有所取舍。現實的目標是穩拿難度低的題目的分數,集中力量突擊難度中等和中等偏上題目的分數,放棄難度高題目的分數。
2、抓大綱、抓基礎。考生在某個科目上分數低,往往是在知識、技能掌握上存在缺陷,或者是記憶不牢,或者是理解不透,或者是應用不熟練。因此,對照大綱,回歸課本,查漏補缺,及時彌補,這才是提高分數最有效的辦法。如果考生丟掉課本和大綱一味地做模擬試題,對付偏題難題,其結果只會是耽誤時間,難有提高。
3、改正錯誤越多,中考分數越高。考生在對照大綱、課本、范文進行學習后,做配套的練習題,檢驗自己是否已經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如果發現,有的題目錯了,就要找到原因,復習相關章節的知識內容,改正做錯的題,并且把正確的答案抄寫一遍,以加深印象。對模擬題,態度也一樣。把做錯的題目要改正過來,抄寫一遍。過一段時間后,再做這套模擬題,直到全部答對為止。補習弱科就是要在減少錯誤方面下功夫,誰功夫下得越多,誰對改正錯誤越重視,考試分數提高就越快,成績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