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數學公式常用常考總結
中考數學公式常用常考總結
乘法與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 |a+b|≤|a|+|b|
|a-b|≤|a|+|b|
|a|≤b<=>-b≤a≤b
|a-b|≥|a|-|b|-|a|≤a≤|a|
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與系數的關系X1+X2=-b/a
X1__X2=c/a注: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注: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注: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注: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 根
某些 前n項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__2+2__3+3__4+4__5+5__6+6__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表示 的外接圓半徑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中考數學解題方法答題
先易后難:原則上應從前往后答題,因為在考題的設計中一般都是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設計的。先答簡單、易做的題,有助于緩解緊張情緒,同時也避免因會做的題目沒有做完而造成的失分。如果在實際答卷中確有個別知識點遺忘可以“跳”過去,先做后面的題。
答卷仔細審題穩中求快:最簡章的題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題目至少要看兩遍。中考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答題時間比較緊,尤其是最后兩道題占用的時間較多,很多考生檢查的時間較少。所以得分的高低往往取決于第一次的答題上。另外,像解方程、求函數解析式等題應先檢查再向后做
對題目的書寫要清晰:做到穩中有快,準中有快,且快而不亂。要提高答題速度,除了上述的審題能力、應答能力外,還要提高書寫能力,這個能力不僅是寫字快,還要寫得規范,寫得符合要求。
比如,填空題的內容寫在給定的橫線上,改正錯誤時,要擦去錯誤重新再寫,不要亂涂亂改;計算題要把解寫上,證明題要把證明兩字寫上,內容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整齊有序,過程清楚;尤其幾何題要一個步驟一行,步驟要詳細,切不可跳步。作圖題用鉛筆作答等。答題時不注意書寫的清晰,字跡潦草到看不清楚的地步,亂涂亂改的結果使卷面很不整潔,在教師閱卷時容易造成誤解扣分。
初中數學考試中答題技巧訓練
站在出題人的角度思考
學生在數學考試的過程中,容易陷入“主觀臆斷”的誤區,實際上這也是學生在參加任何考試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何為主觀臆斷?就是學生在某種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解題,甚至有時候會進行一定的想象。因此,思路經常出現偏移,從而最終導致解題出現錯誤。這是學生必須要盡力避免的一個大問題。其實,以往教師在講解數學考試卷的時候一定會反復強調一件事,那就是告誡學生一定要站在出題人的角度去思考。
學生在解題的時候,在進行充分的思考后,一定要仔細忖度命題人為什么會以這樣的方式出題?為什么會給出這些條件?出題人究竟想通過這道題考查什么樣的知識點?還是想鍛煉一下學生的思維能力?等等,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也應該有一個這樣的思考過程,這樣在考試的過程中就可以很自然地去這樣想,而不會因為考試中的時間緊張而將這個過程忽略。學生平時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中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題如何解,而通過從出題人的角度去思考,去仔細揣度出題人的意圖,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也會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將思路不斷拓展,這樣在以后考試中就可以更加從容,也更有針對性。
聯想所學知識答題
如上文所提,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一定要站在出題人的角度去思考。對于那些非常簡單的“送分題”,可以省略這個步驟,但是同樣需要認真對待,因為往往簡單的題容易出錯,而且有時候看似簡單的題卻“暗藏玄機”,學生一不小心就會做錯。對于那類思考良久后仍然無從下手的題來說,就需要學生站在命題人的角度思考,如上文所提,在此不贅述。那么在學生從命題人的角度思考過后,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聯想所學知識,結合所學知識解題。這個步驟可能會出現這樣幾種情況。
第一,學生知道考查的是什么知識點,但是卻并不會用,也記不清所需的數學公式是什么。這種情況下,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只有系統地復習,牢固地記憶知識點,在做題的過程中去熟練公式。第二,學生可能掌握了命題人想要考查的知識點,但是學生卻并沒有看出來。這就是典型的運用知識點不熟練,最有效的避免這種情況的方法就是大量練習,不斷通過習題來熟練知識點,從而熟悉把握同一知識點的不同運用方法。可以說只有在系統把握了初中階段數學的知識脈絡之后,才能在考試中將能考慮的情況基本考慮到,才可以更加靈活地去應對考試中出現的各種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