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現代文閱讀試題答題技巧方法介紹
第一遍:通讀全篇,大致了解。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閱讀時憑感覺劃出自認為重點的詞語、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審清題意,回讀原文。看一遍題目,確定回答問題的閱讀范圍,再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段、句,截取關鍵性文字;找出或歸納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細,并回讀檢查]
最后:理清要點,認真答題。根據答題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煉。(盡可能利用原文中的關鍵性文字答題) 一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的三個步驟詳解:
第一步,通讀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數。那么我們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東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話題?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結構,主要思路。了解文章敘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記敘的人物、事情、時間、地點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樣安排的? 文章是怎樣過渡的?弄清文章的線索、順序、層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項:用以下幾種方法可以達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標題、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句、議論句、反復出現的詞句、重點關聯詞(如段落開頭的詞:不但……而且…… 因為 何況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應特別注意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為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隱藏在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當隱晦,我們也能從這些詞句中找到蛛絲馬跡。
二、弄清文章的結構。
從結構形式入手比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就是說,把結構層次弄清了,也就比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從這一點來講,弄清結構是記敘文閱讀的基礎。
弄清記敘文的結構,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 l )找出文章的線索。記敘文的線索形式有:以時空轉移為線索,以一人、一事、一物為線索。
閱讀文章要設法找出文章的線索,就能沿著它弄清段落層次結構。
( 2 )明確文章的順序。記敘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序方法。
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如《皇帝的新裝》。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后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后面。插敘:如《羚羊木雕》
閱讀時,注意倒敘、插敘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敘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 3 )理清文章的層次。理清文章的層次是弄清文章結構的重要一環。
( 4 )把握文章的詳略。文章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
第二步,審清題意,回讀原文。
在對文章有了整體把握后,我們再仔細閱讀題干,找出每一題的出題點,回讀原文,將題干和文章對應起來,那么回讀原文的方法和步驟是什么呢?
1、找準了原文中對應題目的相關區域。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2、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只要找準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準確抓住關鍵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綜合,順藤摘瓜。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關鍵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綜合,歸納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點,認真答題。
1、引用原文。題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直接找出答案認真的寫上。
2、抓住對應的關鍵詞句。沒有明確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不能機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來說,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我們應抓住這些重要的詞句,進行有效的提取、剪輯、概括、重組、歸納。
3、組織好語言作答。先根據分值理清好答幾個要點,再作答。答題時要緊扣題意,盡量包含文中對應的關鍵詞句,選用恰當的句式,選取適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問就如何答,按照題干要求將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但還有一些題目無法用簡單的重組文章語言的方法來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起來進行表述。
4、還有一些題目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所以我們要了解這類題錯誤選項設置的規律(如斷章取義、偷換概念、范圍不清、無中生有、強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選項和原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一對一的比較,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即可。
初中語文考點之現代文閱讀(解說型考點)
[基本層級訓練]
會變色的花很多。例如紅喇叭花,它初開的時候是紅色,開敗的時候就變成紫色了。杏花含苞的時候是紅色,開放以后逐漸變淡,最后幾乎變成白色了。最有趣的要數“弄色木芙蓉”。它的花初開是紅色,第二天變成淺紅色,后來又變成深紅色。到花落的時候又變成紫色了。這些變化看來很玄妙,其實都是花內色素隨著溫度和酸、堿的濃度變化所玩的把戲。
1.說說“弄色木芙蓉”的“最有趣”表現在哪里?
2.文段中“這些變化”指的是哪些變化?
3.花色變色的原因是什么?
4.這段文字緊扣的說明對象的特征是:
[發展層級練習]
鳥類學家研究發現,烏鴉的聰明機靈令人吃驚。在歐洲的一些公路兩旁,常常可以看到烏鴉,因為每當載重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時,地面震動往往迫使地下的蟲子爬出地面,這樣,烏鴉一伸嘴便可把蟲子吃掉。烏鴉還會把核桃扔在馬路上,讓汽車替它們把殼壓碎,它們再吃殼里的果實。
在英國,烏鴉吞食耗子很有趣。烏鴉站在豬背上“值班站崗”,因為它確信,在豬圈干草堆中爬來爬去的耗子,絕不會留意哼哼叫個不停的肥豬,于是烏鴉從豬背上猛然往下跳,便可將耗子叼到嘴里。
烏鴉看到狗在吃東西,往往會有幾只飛去啄它的屁股,等待狗反身攻擊時,另外幾只即迅速將它放下的食物搶走。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漁民常常把漁竿擱在冰窟窿中釣魚,烏鴉會利用漁民不在的機會,用嘴叼著釣魚戲,把線繩子抱著,直到魚鉤上出現活蹦亂跳的魚。美餐一頓后叫幾聲便飛走了。
新喀里多尼亞島上的烏鴉還會用樹葉和細枝制作捕捉昆蟲的“工具”。它們折斷一些鉤形小枝以腳固定,除去樹皮和葉片,用喙把鉤部整理成像魚叉且帶有倒鉤的工具,然后用這種工具設下陷阱引誘并捉住獵物。
草原上的烏鴉還會銜著充滿膻氣味的羊糞“空投”于狼腳爪下,給狼報信和“導航”,饑餓的狼跟蹤烏鴉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之時叼走小羊。狼飽餐之后,烏鴉再飛來吃“殘羹剩飯”。
1.文題“鳥中諸葛”擬得好嗎?為什么?
2.說說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
3.文中哪些事例說明了烏鴉能聰明地利用他物?
4.試舉一例說明這篇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
看了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還看:
1.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思路
2.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答題技巧方法
3.初二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方法
4.中考語文現代文課外閱讀答題技巧
5.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有什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