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名單
強基計劃每年各高校報名條件不一,但最基本的都是要求考生高考成績優異,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此外,個別學校還會要求不能兼報其他高校的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報名條件由招生高校制定,具體可參考所報考高校的招生簡章、招生專業、報考條件等信息。已知的是強基計劃報考條件是要求高考總分占比不低于85%,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聚焦高端芯片與網站、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名單(精選篇2)
不能轉專業
根據強基計劃36所高校招生簡章中都明確說明本科期間是不可以轉專業的。所以廣大學子在選擇專業上還需更加慎重,需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
入圍分數線較高
分數線是廣大學子與家長們所關心的,根據各院校的入圍分數線可以看出,強基計劃的入圍分數線可能比統招分數線還要高,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低分進名校這一想法是很難實現的。
專業選擇受限制
由于強基計劃招生專業限定為基礎學科,大多數招生專業都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學科和文史哲等方面學科,這些學科有的固然發展前途無限,但學習難度較大,學習內容繁雜枯燥理論性較強。
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名單(精選篇3)
考生有更多的機會
強基計劃是以成績為核心的,學校將考生的高考成績、學校的綜合考核以及綜合素質評價按照比例整合成考生的最終成績,其中考生的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這樣高考分數比其他考生低幾十分的也能得到同樣的競爭機會。
更加的公平及公正
強基計劃看重的是高考成績與綜合成績的結合,考生的奧賽證書只是作為破格錄取的條件而已,最終還是以考生的分數為主,如果前面分數高的考生已經把錄取名額占滿了,那么即使擁有奧賽證書也是沒有用的,并且科協還會公示獲得強基計劃的考生名單供錄取學校查詢。
教學質量會更加高
參加強基計劃招生的考生都會集中在一個班里面學習,高校會派出優質的師資隊伍來給這個班的考生進行教學,保證了考生所獲得的教學資源。
考生可以優先保研直博
強基計劃的目的就是給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讓這些優秀的人才為祖國添磚加瓦,因此強基計劃的考生都是可以優先保研直博。
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名單(精選篇4)
1、成績優秀的考生
雖然強基計劃入圍成績最低要求在一本線上,但強基計劃高校院校層級較高,36所高校全部都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是每年高考關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報考這些學校的學生非常多,并且強基計劃按照高考成績從高到低的分數來入圍。所以成績越好,對報考越有把握。
2、對基礎學科感興趣或學科能力突出
強基計劃定位在基礎學科,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如果單靠高考成績也許無法考上這36所國家最高層次的大學,強基計劃給予這類考生優惠同時,也希望能建設國家的基礎學科,達到雙贏。
所以對學生來說如果在某一基礎學科方面非常感興趣,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也傾向于基礎學科,那么強基計劃就是非常好的選擇;
3、想沖刺更高水平大學的考生
強基計劃的36所學校均為國家最高層次的大學,對于想要上名校并且提前規劃的學生來說,報考強基計劃的同時兼顧高考,可以增加名校錄取機會。
從強基計劃政策來看,高考成績是入圍校測標準,其備考與高考不沖突;從強基計劃招考流程來看,校測考試安排在高考成績公布后,在高考后有一定備考時間,不耽誤高考學習。
4、有競賽獎項的考生
不論是否在競賽中獲得銀牌及以上的獎項,擁有競賽經歷,在強基計劃中就比沒有參加過競賽的考生有了更大的優勢。
(1)競賽獎項比較高的:獲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競賽銀牌(含)以上獎項的學生符合強基計劃高校破格入圍條件;
(2)從各高校近兩年校測難度來看,各校強基計劃校測難度一般大于高考,清北華五等頂尖高校更是接近競賽水平,這讓有競賽基礎的考生占據了非常大的優勢,更容易在校測中勝出。
5、有深造打算、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
強基計劃設計本碩博連讀培養模式,并且不能轉專業。需要在高中階段已經有堅定地興趣愛好,對于未來有規劃,想要進行本碩博連讀的學生來說,強基計劃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此外,大多數高校本碩博連讀至少需要8年時間,考生家庭最好可以負擔“本碩博連讀”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