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項計劃志愿填報指南
1高校專項有兩個批次(部分省份不完全相同,有的省份是只有一個批次一個志愿),一個是在提前批(北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范等六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的公費師范生),一個是在提前批之后本一批之前,師范生外,其它的在這里填報。
2高校專項在志愿填報的時候只能報考一所(過了直屬師范大學初審,還過了另外別的院校初審的同學可能可以報兩所),所以對于那些通過了多所院校初審的同學,需要好好斟酌,哪所學校更有可能錄取。
3注意高校專項是否跟別的批次志愿沖突。假設你高校專項某所院校基本穩(wěn)走,你也最想報考這所大學。那么你高校專項批次前的志愿:提前批,國家專項,地方專項等就需要特別慎重,萬一你前面被一個沒那么好的大學錄取了,那么你高校專項計劃志愿就無效了。
高校專項計劃志愿填報指南(篇2)
◆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志向、興趣結合。
高考志愿的填報和城市的選擇是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我跟人工智能專家李開復老師討論過,未來三十年之內(nèi),人工智能來代替人類情感性、創(chuàng)意性、服務性以及需要感情交流型的工作幾乎還是不可能的。
所以從這個方向來說,學習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關系,反而是未來人工智能可能沒法取代的。高考志愿的填報盡管很重要,最重要的原則是和孩子自己的志向興趣相結合。
一個人的志向興趣愛好,是我們愿意為之付出努力的最大動力。作為父母稍微想一想,如果這輩子活得不開心,是不是因為你不喜歡你那份工作?不一定是因為那份工作帶來了更低或更高的收入,而是我們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每天從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終生想要從事的事情。人在興趣愛好中,會不自覺地產(chǎn)生人生的動力,不自覺地付出更多努力。
◆ 不能只聽父母的,更要聽自己的內(nèi)心。
未來上什么樣的大學,到哪上大學,到哪個城市上大學,學什么專業(yè),這一定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決定的話題。父母把我們養(yǎng)到18歲,也有資格和權利和我們共同討論我們的未來。
而孩子到了18歲,作為年輕人,也有資格決定自己的未來。同時我們也要有能力,照顧到父母的情感,并且跟父母達成一致,千萬不要父母、孩子為了高考志愿互不相讓。
既不能光聽父母的,也不能光聽老師的,而是更多的是通過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再回過來和父母和老師進行討論,作為一個18歲的孩子,這是我們應該要能夠做到的。
◆ 不了解自己的興趣怎么選專業(yè)?
還有一些孩子,就為了拿個分數(shù)上大學,興趣點不明顯。這類學生可以考慮基礎學科領域,或者是考慮更熱門的學科。既然興趣點不明顯,那就要對應規(guī)劃大學學的東西,未來做什么可能被用上,因此學的太窄就不行。比如學日語,未來工作相對只能跟和日本有關系的方向走,比如與日本的外貿(mào)、交流,這樣相對來說有一點窄。
但基礎學科,比如數(shù)學、物理、歷史、哲學未來也都能用。這種大學科,比如文科中的歷史、哲學、政治、經(jīng)濟,理工科中的數(shù)理化。
◆ 選擇地區(qū)遵循兩個原則。
第一要遠離自己的家鄉(xiāng)。如果你在自己家鄉(xiāng)的話,你的生活習慣、對城市的了解,完全和上大學前一模一樣。而且如果在家鄉(xiāng),父母離你很近,常常就會回家,父母會對你的生活帶來更大的影響。
如果說在高中之前,沒有辦法擺脫父母的影響,大學無論如何要跟父母離得遠一點,讓影響減到最少。很多獨生子女,父母的關心和關愛是過分的。不光是孩子在依賴父母,很多父母在心理上非常的依賴孩子,甚至把依賴孩子作為自己安全感的一個保證,這樣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為了擴大自己胸懷,讓自己習慣于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必須遠離家鄉(xiāng)。我自己當時可以進南京大學,也可以進蘇州大學,但是后來到了北京大學,離江蘇很遠。當時的中國北方和南方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我到北京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沙塵暴,對面看不見人,這個讓我無比的吃驚,把我江南小男子的那個這個風情打磨掉了,慢慢地在我的內(nèi)心注入了一些北方的豪爽。在飲食方面,我在家鄉(xiāng)的時候只吃米,到了北方以后,開始喝玉米糊糊、吃玉米餅,慢慢改變了我的飲食結構和習慣。
原來我只是跟江南人打交道,但是到了北大以后就發(fā)現(xiàn)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我開始與完全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遠離家鄉(xiāng)進入一個陌生城市的大學,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第二,如果能進入大城市或者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更好。大城市帶來的是更豐富的生活、更復雜的人際交往,同時大城市,實習機會也會更多,大城市你所要學習的資源也會更多。但是如果你僅喜歡的幾所的大學并不在大城市,那還是更關注大學本身比較好。
◆ 父母不要跟到你上大學的城市去。
父母一定不要犯的一個錯誤,不要孩子離開你去上大學了,但是你還跟著又到他上大學的城市。
其實每個年輕孩子都希望過上自己離開父母影響的生活。孩子長大了,父母要有自知之明,放飛孩子是讓孩子成功和發(fā)展的最好方法。
◆世界未來的發(fā)展更趨向于個性化的選擇
世界未來發(fā)展是更趨向于個性化的,大家想一想,四五年前有大數(shù)據(jù)嗎?有元宇宙嗎?云計算甚至都沒有對不對?現(xiàn)在想著選一個專業(yè)讓孩子過一輩子,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的還是要在大學學到技術,學到基礎。現(xiàn)在不要考慮太多職業(yè)問題,而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喜好做出個性化選擇。
◆ 如何建立正向循環(huán)機制?
如果高考后成績或者錄取的大學不那么理想,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考慮國際教育這條路。
國際教育包括香港澳門的國際性大學,也可以去距離中國近一點的像新加坡這些地方的大學。中國的高考成績可以作為很多國際大學錄取中國學生的標準。所以從這一點上,高考一定不會白考。當然前提是,你可能還得參加一到兩門英語考試,但要求也不會很高。
高校專項計劃志愿填報指南(篇3)
過了初審,拿到報考資格后在志愿填報網(wǎng)站對應批次填寫志愿即可。
高校專項有兩個批次部分省份不完全相同,有的省份是只有一個批次一個志愿,一個是在提前批北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范等六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的公費師范生,一個是在提前批之后本一批之前,師范生外,其它的在這里填報。
高校專項在志愿填報的時候只能報考一所過了直屬師范大學初審,還過了另外別的院校初審的同學可能可以報兩所,所以對于那些通過了多所院校初審的同學,需要好好斟酌,哪所學校更有可能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