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的填報技巧
1.先查詢錄取結果再填報征集志愿
考生填報征集志愿前應該先查詢自己的錄取結果,看是否已經被高校錄取。已經被高校錄取的考生是不能參加征集志愿的,如果考生的錄取狀態顯示為“自由可投”,就說明考生沒有被高校錄取,可以參加該批次錄取結束后的征集志愿。
2.密切關注高招辦信息,注意多次征集的情況
有的高校一次征集志愿后,仍然沒有完成招生計劃,就有可能進行第二次征集志愿。參加征集志愿的考生如果在本批次第一次征集志愿時仍沒有被高校錄取,還可以繼續關注下一次征集志愿的情況,關注的方式在本省(區、市)級招生考試機構的官方網站獲得信息。
征集志愿的填報技巧精選篇2
根據往年情況,各省各批次征集志愿時間較短,一般為24小時以內。一些省份征集志愿填報時間為10小時以內。考生家長要密切關注當地省級招辦(考試院)網站,及時獲取信息,按時選報。
正常征集志愿填報一般是在普通批次錄取結束之后的一天。還有一種情況是在一段錄取結束后并沒有單獨的征集志愿,所謂的征集志愿會滾動到二段,與二段的志愿一起填報。
征集志愿的填報技巧精選篇3
1、不盲目擠“熱門”高校和專業
前文分析過,一些辦學實力較強和社會知名度比較高的大學因為超退等原因也會出現在征集志愿的名單當中。勿庸質疑,這些高校在征集志愿階段,當然會成為考生優先選擇的對象,在征集志愿時成為考生報考的“熱門”,從而也使錄取分數上漲明顯。因此,建議分數不太占優勢的考生避開這些“熱門”院校。
2、選擇大中城市
在確保自己能夠被錄取的情況下選擇大中城市。選擇學校也是在選擇城市,大中城市這么受歡迎是有道理的。
3、確保自己能夠被錄取
選擇缺額較多的學校、冷門專業、地理位置偏僻的院校都能幫助你提高自己的錄取率,但是卻讓你大學生活的質量下降。為了確保你能夠被錄取同時還能保證自己的學校不錯,你應該選擇實力較強的學校中的較冷的專業,上面說到了,專業的局限性可以通過你的努力而改善。
4、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有的學生會面臨這樣的兩難選擇,一個學校排名較高,但是自己想上的專業沒有缺額,只能填報別的專業;另一個學校排名較低,但是有自己喜歡的專業。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怎么取舍呢?
5、線下考生,也有機會
征集志愿為“上線落榜”的考生提供了一次“補錄”的機會,那么線下考生是不是就無緣了呢?
也不完全如此,部分省市在某些情況下也為部分線下考生提供了上某一批次院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