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填報高考志愿
第一步:清楚所在省市高考志愿填報方式和數量
雖然各省高考實行平行志愿報考,遵守“分數優先、遵循志愿”投檔原則,可由于新高考的改革,各省高考志愿填報方式卻不相同。
在填報高考志愿之前,考生和家長要了解高考志愿填報方式和數量,特別是實施新高考“3+1+2”模式的河北、江蘇、廣東、湖南、湖北等省份的考生和家長,今年是新高考第一年高考,更要清楚報考方式和報考志愿數量,做好準備。
第二步:新高考省份考生要了解專業對選科的要求
相比傳統的文理分科高考志愿報考,新高考“3+1+2”模式省份的考生填報志愿會更難一點,不僅高考志愿報考數量增多,并且大學招生專業會對選科有明確要求,可能文理分科前文科生能報考的一些專業,比如金融學、數學、統計學等專業,新高考考生就報考不了了。
比如985高校北京理工大學的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要求考生選擇“物理”科目;比如985高校北京師范大學的心理學、地理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等專業要求考生首選“物理”再選“化學”科目;比如“兩財一貿”中央財經大學的保險學、投資學、統計學類、金融學類等專業要求考生選擇“物理”科目。
所以實施新高考“3+1+2”選科模式省份的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前,一定要多去了解專業對選科的要求,尤其211/985高校、醫學類院校,它們招生專業對選科的要求會比較多,大家要去關注。
第三步:查找近三年院校招生最低分排名數據,找出大學范圍
高考志愿報考我們會采用“省位次”方法挑選大學,即是用高考成績排名來對比院校招生數據來選擇大學,那我們就需要查找院校近三年招生最低分排名數據,很多考生和家長并清楚如何找這個數據,老師推薦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去所在省份教育考試院查找,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你想要的招生數據;第二個方法直接在網上搜索“某年某省份本科批院校投檔線”,甚至你可以找出別人統計好的院校近三年招生數據;因此查找數據比較簡單,大家千萬不要傻傻地掏錢買數據。
第四步:根據報考大學和專業,篩選大學并確定報考大學
通過第三步,我們可以選擇出40所大學或60所大學,選擇如此多的大學并一定全部適合我們報考,因為有的大學可能院校位置不好、可能是較高收費、可能綜合實力不強等等,所以我們需要根據報考大學和專業先去篩選大學。
比如考生想報考省會城市的大學,那我們就先把院校位置在省會城市的大學篩選出來;比如考生又想學財經類專業或電子信息類專業,那我們就把有這些招生專業的大學也篩選出來。
篩選出大學后,需要進一步確定報考大學。第一個方面看院校招生最低分排名數據,第二個方面去查找專業招生最低分排名數據。
怎么樣填報高考志愿篇2
1、要明白自己的興趣所在,所選專業要是自己喜歡的。
2、選好了專業,再全面搜索一下有這個專業的學校的名錄。
3、接下來把這些相關的學校,根據知名度先排一下名次。
4、根據排定的名次,依次整理匯總他們的歷年分數線、師資力量、歷年招收人數等。然后再微調一下這些學校心目中的名次。
5、根據這些綜合的信息,把這些學校最終排一下名次。選出5-6個靠前的學校。
6、把名次最靠前的一個學校作為第一志愿。
7、把與自己成績相當水平的兩所學校作為第二志愿。
8、把與自己成績低的2-3所學校作為第三志愿。
9、把最后一個學校名額留給第四志愿。
10、最后注意,服從調劑要勾選上。
怎么樣填報高考志愿篇3
報考志愿時如何選擇專業也是考生和家長們格外關心的。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名單,今年,本科和高職院校共新增了2297個專業。其中,多所高校新增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等專業,以滿足國家對新興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這些新增專業也給考生和家長提供了更多的報考思路。比如,今年清華大學新增了“人工智能學堂班”,首批預計招收30人。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余瀟瀟介紹:“我們設立了人工智能班,作為清華大學學堂班當中的新成員,由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先生擔任首席教授,目標是培養未來人工智能方向的拔尖創新人才。”
新增部分專業的同時,教育部還撤銷了部分高校總計416個本科專業。從高校分布看,被撤銷專業的也有一些被考生和家長熟知的重點大學。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岳昌君提醒,教育部調整的是具體學校的某個專業,并不代表這個專業的整體水平。岳昌君表示:“撤銷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不代表全國的這個專業都不熱門或者都不重要,而僅僅說明該學校辦這個專業是有問題的。我建議考生或者家長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看看勞動力市場上需要怎樣的能力。專業是不斷動態變化的,但是能力的需求基本上是比較穩定的。”
高考成績出爐后,不少考生會存在比如成績不夠理想、報志愿缺乏針對性等困擾,這些困擾也會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給考生和家長的權益帶來損害。教育部已發布通知提醒,自稱可修改高考分數的網絡帖子純屬騙局。所謂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數在技術上也行不通。因為高考網上閱卷并非在互聯網上,而是采用內網閱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
此外,每年高考志愿填報前夕,總有中介或網站宣稱掌握內部大數據。各地教育考試院也已明確表示,沒有跟任何社會性機構或企業合作,考試院按照教育部信息公開工作要求,對招生計劃、錄取結果等數據均已進行公開。這里也提醒考生和家長們要格外警惕,多加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