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暑假作業及答案2015(2)
第二組同學研究“改變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的經濟發展方式”。在對某鄉的實地調查中,同學們發現該鄉鄉政府為了發展當地經濟,準備與外來投資者簽訂協議,引進一個高污染、高能耗、低科技含量的項目,一旦項目落實,勢必污染當地的空氣和水源,嚴重威脅附近村民的健康,有關村民憂心忡忡。
(2)結合材料,請你就如何促進該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談談你的建議。
14.[2012·黃岡模擬]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這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1)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談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意義和要求。
(2)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下列地區或企業是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
某市過去以加工貿易為主。2009年以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通過科技園區的建設把所有高端行業和研發企業集中到一起,形成板塊
①某軟件公司提出由產品經營向客戶經營轉變,即按照客戶的要求來配置解決方案,提供專業服務
②某企業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就業、醫療和教育的環境,及時了解員工的想法和需求,從而吸引了大量人才
③某市由于歷史等各種原因,一直是東富西貧。為改變這一局面,該市加大對西部投入,建設大型商業開發區、休閑度假區
④某市立足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區域實際,引導農民分層次向城市、農村的新型社區集中,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和集約經營
⑤課時作業(十)
1.A [解析]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決定性意義,A正確。
2.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社會建設,A正確,其他三項與題意不符。
3.A [解析] 此題考查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降低能耗,必須優化產業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故答案為A。降低能耗要促進高能耗產業的轉變,而不是禁止發展,排除B。優化產業結構在于調節一、二、三產業的比重,而不是限制第二產業,排除C。節能減排必須發揮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排除D。
4.C [解析] 支持中原地區發展是國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的體現,排除①,②正確。區域的協調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故③④正確。
5.A [解析] 4G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利于推動科技進步,以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業,推動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故①②③正確。科技進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并不一定能夠降低恩格爾系數,故排除④。
6.B [解析] 漫畫表明我國目前的文化建設與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相比是落后的。這是不全面的體現,故選B。
7.B [解析] 此題考查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遼寧省“五點一線”的發展格局,實現了以大連沿海工業區為重點,帶動周圍地市的發展,平衡了區域差距,故選B。
8.C [解析] 此題考查了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措施,貧困地區為了發展而引入污染企業,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沒有兼顧長遠利益,從而導致對環境的破壞,故答案為C。統籌城鄉發展,主要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故①材料無體現。單純市場調節無法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故②不合題意。
9.C [解析] 材料強調降低能耗,節約資源,所以必須推動科技進步,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故①③正確。降低能耗,并不一定要降低經濟發展速度,排除②。優化出口、投資和消費的比例與能耗高低無關,排除④。
10.D [解析] ②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有誤,混淆了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11.B [解析] 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就要改變經濟發展方式,處理好質量、效益和速度的關系,故正確選項為B。
12.A [解析] 綠色指數主要強調對經濟發展中環境的保護,強調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故答案為A。此題與城鄉協調發展無關,故排除④。
13.[答案] (1)①消費影響居民生活水平;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②生產決定消費。③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收入差距和總體消費水平有密切聯系。④市場調節具有局限性,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加強宏觀調控。⑤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2)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②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發展低碳經濟的自主創新能力。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經濟發展要由依靠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④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
[解析] 第(1)問,屬于依據類試題。①凸顯了消費的作用。
學科網(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②體現了生產決定消費。③體現了收入與消費的關系。④體現了市場缺陷。⑤體現了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第(2)問,主要涉及污染問題,所以解決污染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貫徹科學發展觀,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科技進步,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14.[答案] (1)意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促進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節能減排,保護環境,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有利于促進城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要求:堅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2)①調整產業結構,進行規模化經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②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提高服務質量,關注市場需求。③調動勞動者積極性,營造人盡其才的制度環境,吸引高素質人才。④統籌兼顧,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距。⑤加快城鎮化建設,發展現代農業,使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解析] 第(1)問比較簡單,根據教材知識回答即可。解答第(2)問,要善于把材料信息轉化為理論性的語言,這就需要考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材料進行概括和抽象。
高一暑假作業及答案2015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