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中考知識點歸納
孫權勸學中考知識點歸納:重點字詞解釋
孫權勸學中考知識點歸納:重點翻譯
1、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蒙以軍中務多辭)
譯: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忙為借口推辭了。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譯:我難道是想讓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掌管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3、卿言多務,孰若孤?
譯:你說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
譯: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
4、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譯:只不過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5、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譯:與有志之士分別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認識他)。
6、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譯:長兄怎么認清事物這么晚啊!
7、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譯: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
8、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譯: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大有好處。
9、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譯:你現在的才干謀略,已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
孫權勸學中考知識點歸納:簡答題
1、文章主旨是什么?
本文通過孫權勸勉呂蒙學習的故事,突出了孫權關心下屬,耐心說服,不以權勢壓人的故行為,贊揚了呂蒙接受意見并努力學習學有所成的事跡,說明人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長進的道理。
2、寫出出自本課的成語及其意思
答: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開卷有益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3、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4、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6、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1)讀書學習非常重要。
(2)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
(3)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
(5)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
7、人物語言分析
(1)、孫權 : “不可不學!” (語氣堅決、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不悅責備)。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2)、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吃驚,贊嘆)
“刮目相待”后,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么?(與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3)、呂蒙:“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8、、人物性格分析
孫權(深謀遠慮、循循善誘)、
呂蒙(知錯就改,勤奮好學,自信)、
魯肅(敬才愛才)
9、《孫權勸學》與《傷仲永》這兩篇文章在寫法上的不同點主要體現在哪里?
:前者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賅;后者先敘后議,以事說理。
10、簡略說說讀了《孫權勸學》與《傷仲永》這兩篇文章后你受到的啟示。
我們要重視學習,哪怕天資再聰明也要學習,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崗位也還要加強學習。
11、概括情節:
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12、魯肅贊揚呂蒙的語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這是側面描寫,作用是:突出表現呂蒙就學,學有所成。
13、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① 學習沒有早晚之分,只要認真學,終有所成。
②學習能改變人的一切。(要想讓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學習,并學有所成。 虛心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 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態度端正刻苦努力就能學到東西,提高水平。)
14、孫權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
用自己的讀書的體會現身說法。先一語道破的,指出學的必要性“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接著現身說法,證明學的可能性“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讓呂蒙無法推辭,“乃始就學”。
16、本文說明了“開卷有益”(讀書有益于認得發展和完善)的道理。本文呂蒙是中心人物。
17、孫權指導呂蒙讀書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
方法:但當涉獵。 目的:見往事耳。
18、孫權勸呂蒙“就學”的理由中哪句話有說服力?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看了“孫權勸學中考知識點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