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讀后感
貨幣戰爭讀后感(一)
整部《貨幣戰爭》貌似危言聳聽,故事情節生拉硬套,與近來歐美流行的有關陰謀論的小說、電影如出一轍,但是仔細想來,習慣了天真、單純、學究式思考問題的我們真的需要從實際中獲得一些關于世界的真實認知,至少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服,2007年此書出版后,書中所預言的國際金融危機真實的發生了,而且肇始者就是書中警示到的房利美、房地美,而黃金的價格也隨之大漲,書中部分言論不可不謂之洞見。但是,部分觀點確實無法茍同,和許多讀者提出的異議一樣,我懷疑當前具有缺陷的金融體制是否只有通過回歸金本位一種方法才能矯正,金本位真的是被國際銀行家的陰謀所顛覆的還是如經濟學家們反復灌輸的“作為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長期作為貨幣而存在的黃金最終為法幣所取代”。我個人認為,為防范應對這種無形的“貨幣戰爭”,在當前應該探究籌劃的不是金本位的問題,中國正面臨著金融人才競爭力不強,金融體系不夠發達的問題,而越來越猛烈的國際化浪潮裹挾著機遇和風險已經到來,我們無法拒絕這樣的大趨勢,不能由于害怕被人給謀了國家資產而閉關鎖國,更不能毫無防范之心地引狼入室,在各方面必須準備好應對措施,比如金融業,什么領域是永遠不能向外資開放的,什么領域是暫時不能向外資開放的,什么是允許同業競爭的,都必須界定清楚,并制定好各類方案,就和下棋一樣,現在來競爭的是強手,我們就要精打細算的構思好每一步棋怎么走,他們要給我們下什么樣的套,這些都要想。
所謂多難興邦、居安思危,國人多一點這樣的思考和顧慮并不能就說是“小肚雞腸、沒有大國國民風度”,在睦鄰友好、親善合作的宏大背景里尋找一些尖利刺耳的音調,多聽聽一些所謂“極左”的言論和觀點其實也挺有價值的。
貨幣戰爭讀后感(二)
隨著國內房價的不斷攀升,我們也在向通貨膨脹不斷前進。是什么主導了這個過程呢前兩天看完的《貨幣戰爭》已經給了我明確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幣的超量發行。為什么人民幣會超量發行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錢來買房子,銀行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斷以個人購房的名義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鈔票轉賬到了地產商、政府以及一手房東的手里,而這些既得利益者為了明天更高的回報,又把這些鈔票拼命的撒向社會。一時的繁榮導致了國內的人民幣數量猛增,而看看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你就知道了,還是那個房子,還是那斤豬肉,原來要1個銅板的東西,現在要一個金幣才能買到了,這就是通貨膨脹。
書中揭示了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一、以債務為貨幣發行的抵押,而非實物,這樣就讓有些機構有機會做一些不負責任的濫發貨幣行為;二、現在銀行的部分儲備金機制。美聯儲就有憑借美元是世界貨幣的優勢而濫發貨幣的嫌疑。以前美國憑借國債發行美元導致本國的通貨膨脹,現在很多國家都有美國的國債,就相當于美國通過國債將通貨膨脹轉嫁到其它國家。中國也是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國家。因此中國的通貨膨脹也是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持有美國國債的增加)有很大關系的。
通貨膨脹會導致兩個互相矛盾的現象:資產價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貨品價值的降低(由于生產力的提高)。資產價值的提升恰恰體現了人民對擁有財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政府為了平易通貨膨脹,只能想辦法讓老百姓手中的貨幣原地不動,怎么辦呢答案很簡單,讓這些貨幣在股市里窩著去,只要不出股市,這些多余的貨幣就不能去肆意的拔高商品貨幣價格。于是,今年年初,我們如期看到了股市上揚,如期看到了外資撤退后國資殺入救市的場面。但國資還能撐多久呢作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我們怎樣能度過這個難關呢
首先就是要想盡辦法讓你手中的貨幣保值。例如,將貨幣兌換成房產或是金條。當然,如果負債買房的話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風險,因為在通貨膨脹的過程中,銀行將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貸款利率,也許今天你要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來,已經要為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現在是人類重新認識金錢的時候了,人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人應成為金錢的主人,金錢應為人服務,而不應成為魔鬼的化身。人類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錢變成鳥籠中的鳥,為人類服務的鳥。人與錢,人與權,權與錢和諧相處的社會,以人為本的社會。重義輕利,重正義,重感情的社會。
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現代人如何在不斷變化的貨幣政策,產業環境下生存是一個很值得人們思慮的的問題。
貨幣戰爭讀后感(三)
與一些專家認為中日釣魚島之爭背后是貨幣戰爭陰謀不同,世界各地的銀行家們并沒有這種想法,他們認為人民幣10年內還難以打破美元的優勢地位,因此不會爆發貨幣戰爭。
在日前舉行的全球銀行金融電信組織Sibos年會上,來自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BBH)的全球貨幣戰略領導人MarcChandler指出,雖然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在日本位列全球第二的許多年間,日元作為外匯的儲備率只有5%左右,最高點也沒有超過10%。
BBH成立于1818年,最早是為國際原材料貿易提供銀行服務,其英鎊匯率在19世紀末被紐約證券交易所作為官方匯率。目前,BBH主要從事全球托管、投資管理、公司財務、商業銀行、外匯及經紀業務,該行70%的托管資產是跨國資產。
“實際上,日本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在推動日元國際化,但美元的優勢并不容易打破。”日本銀行亞洲貨幣合作中心負責人AtsushiTakeuchi說。
但勞埃德銀行集團批發銀行和市場部首席經濟學家TrevorWilliams認為,日元的根本問題在于日本不愿意它成為通用貨幣。“日本零售業、農業等領域一直是比較保守的,
在促進直接投資方面有很多問題,而美國是比較自由的,是允許資本自由流動的,這種狀況造成資本無法流入日本。”
勞埃德銀行是英國四大私營銀行之一,于1765年建立,1889年改為現名,控制的銀行主要有倫敦蒙特利爾銀行、勞埃德歐洲銀行、新西蘭國民銀行等。與石油、鋼鐵、飛機、航運界關系密切,在國際上設有多家分支機構。
看過“貨幣戰爭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