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讀散文書目5篇
小學生必讀散文書目:橡樹
[意]費拉里斯
初春,大地從沉睡中蘇醒。田野里飄來一陣陣泥土的清香,草兒吐露出嬌嫩的幼芽,好奇地窺視著人間;姑娘們穿著艷麗的衣裳,在碧綠色的草地上歡快地歌唱。
萬木爭春,小溪嘩嘩作響,兩岸鋪上翡翠般的地毯。舉目眺望,大自然一片生機,令人陶醉,使人神往。
只有一棵橡樹默默地站在一旁。它沒有穿上新裝,它那飽經滄桑、滿是皺紋的老皮一絲不掛地袒露著;它雄偉、挺拔、巍然屹立,干枯的樹枝直指天穹,猶如高舉雙臂,祈求上帝的憐憫??墒撬难阂呀浤郎?,生命的火花已經消失,嚴酷的寒冬結束了它的殘生。
不久前,它還神采奕奕,英姿勃勃。然而,自它睡下去,就再也沒有醒來。
幾天之后,來了幾個人,七手八腳把它鋸斷,又把它連根刨出,裝車運走。在生長過它的地方,只剩下一堆黃土。
橡樹啊,我童年的伙伴和朋友,你曾賦予我多少甜蜜的幻想!我喜歡在你高大的軀干上攀登,在你堅韌而富有彈性的樹枝上盡情地悠蕩。
多少次,我在你那幽靜、涼爽的濃蔭下悠閑地歇息,自由地暢想。如今,那些甜蜜的時光同你一起離開了我們可愛的故鄉。
幼小的橡樹長出第一批嫩葉,又把枝條向四處伸延,轉眼之間填補了你留下的空間。茁壯的幼苗變成參天大樹,孩子們又會在它的樹蔭下嬉笑、玩耍,成年人又會在那里歇息、暢想。
小學生必讀散文書目:雨之 歌
[黎巴嫩]紀伯倫
我們是上帝從天上撒下的銀線;大自然將我們接住,用我們來美化山川。
我們是從阿斯塔特女神王冠一落下來的美麗的珍珠,早晨的女兒搶走了我們,將我們撒遍大地。
我在哭,一個個小山丘卻在笑,我往下掉,花兒們卻高高地昂起了頭。
烏云和大地是一對戀人,我同情他們,并為他們傳遞書信。我傾注著,沖淡了他們倆中間的這一個強烈欲念,撫慰了另一個的受創的心靈。
雷聲和閃電預報著我的到來,天空的彩虹宣布了我旅程的終結。生活就是這樣,它從憤怒的雷電腳下開始,然后在安謐的死亡的懷抱里結束。
我從海里升起,在天空的羽翼上翱翔??吹矫利惖幕▓@,我就下降,我去親吻鮮花的嘴唇,擁抱樹木的枝條。
萬籟俱寂,我用纖細的手指敲著窗上的水晶玻璃,這聲音組成了歌曲,使多愁善感的心靈沉醉。
大氣的炎熱生育了我,我卻要驅散這炎熱的大氣,正像女人一樣,她們總是從男人那里取得了征服他們的力量。
我是海洋的嘆息,是蒼穹的眼淚,也是大地的微笑。愛情也是這樣,它們是感情的海洋里發出的嘆息,是深思的天空滴下的淚水,是心田里浮出的微笑。
小學生必讀散文書目:白 鷺
郭沫若
白鷺是一首精七的詩。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者很適宜。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然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子人忘卻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則嫌黑。
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站著鉤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出的鏡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不是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黃錯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許有人會感著美中的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優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鞏散文詩。
小學生必讀散文書目:天 窗
矛盾
鄉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開直,光線和空氣都有了。碰著大風大雨,或者北風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關起來,屋子就黑的地洞里似的。
于是鄉下人在屋上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陣雨來了時,孩子們頂喜歡在雨里跑跳,仰著臉看閃電,然而大人們偏就不許,“到屋里來呀!”孩子們跟著木板窗的關閉也就被關在地洞似的屋里了;這時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籍。
從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雨腳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會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瞥;你想象到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你想象它們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這么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會使你的想象銳利起來。
晚上,當你被逼著上床去“休息”的時候,也許你還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灘,你偷偷地從帳子里伸出頭來,你仰起了臉,這時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籍!
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無數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你的想象中展開。
啊唷唷!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來秘密;它會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件!
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該感謝的。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們會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任憑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
小學生必讀散文書目:明月夜
席慕蓉(臺灣)
很晚了,她才和母親從臺北回來。車子開上了鄉間那條小路的時候,月亮正從木麻黃的樹梢后升了起來,路很暗,一輛車也沒有,路兩旁的木麻黃因而顯得更加高大茂密。
一直沉默著的母親忽然問她:
“你大概不會記得了吧?那時候,你還太小,我們住在四川鄉下,家在一個山坡上,種著很多的松樹,月亮升起來的時候,就像今天晚上這樣……”
那么,媽媽,那多年來的幻象竟然是真實的了?
她怎么會不記得呢?心里總有著一輪滿月冉冉升起,映著坡前的樹影又黑又濃密。記得很清楚的是一個山坡,有月亮,有樹,卻一直想不起來曾在哪里見過,一直不知道那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你大概不會記得了,你那時候應該只有兩三歲,還老是要我抱的年紀。”
那么,媽媽,那必定是在一個滿月的夜晚了,在家門前的山坡上,年輕的婦人抱著幼兒,靜靜地站立著。
那夜,一輪皓月正從松樹后面冉冉升起,山風拂過樹林,拂過婦人清涼圓潤的臂膀。在她懷中,孩子正睜大著眼睛注視著夜空,在小小漆黑的雙眸里,反映著如水的月光。
原來,就是那樣的一種月色,從此深植進她的心中,每人月圓的晚上,總會給她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給她一種恍惚的鄉愁。在她的畫里,也因此而反復出現的一輪極圓極滿的皓月,高高地掛在天上,在畫面下方,總會添上一叢又一叢濃密的樹影。
媽媽,生命應該就是這樣了吧?在每一個時刻里都會有一種埋伏,卻要等待幾十年之后才能得到答案,要在不經意的回顧里才會恍然,恍然于生命中種種曲折的路途,種種美麗的牽絆。
到家了,她把車門打開,母親吃力地支著拐杖走出車外,月光下,母親滿頭的白發特別耀眼。
月色卻依然如水,晚風依舊清涼。
小學生必讀散文書目:論求知
[英]培根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潢,也可以增長才干。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潢。當你處世行事時,求知可以促成才干。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理論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欺人自欺,只會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呆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于運用學問。知識本身并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求知時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是應該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要淺嘗即可。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鉆研、仔細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讀其中一部分即可,有的書只讀其中梗概即可,而對于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后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只限于質量粗劣的書。否則一本好書將像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乏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辨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準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不愿作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愿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是一個狡黠的家伙。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長于思辯。總之,“知識能改變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還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運動來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于消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數學稍不仔細就會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院哲學,因為這門學問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學,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的缺陷,是都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