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劣之中有至好談審丑快感閱讀答案
《陋劣之中有至好談審丑快感》閱讀材料
第二,丑往往比美更能揭示內在的真實,更能激發深刻的美感。丑的對象,其外在的形態對審美感官具有阻拒性,它不會順利地給人們帶來快感。但它卻具有一種吸引力,而且促使人們從對象的外在表象中解脫出來,而去關注與追尋對象內部蘊含的意味,這樣,丑的對象就給人帶來一種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而藝術家也就利用“丑”這個特性,用以表現人們的內心世界里最深邃的東西。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有一件《歐米哀爾》的雕塑,所表現的是一個年老的風塵女子。面容的憔悴,肌肉的萎縮,皮膚的皺紋,表情的悲哀,都令人感到這是一位再丑不過的女人。然而這件雕塑卻比無數的美女雕塑更成功。有的評論家在《歐米哀爾》面前驚呼:“啊,丑得如此精美!”實際上,羅丹的這件雕塑吸引人之處,是超越外在形態的更加深刻的美學意義:罪惡的社會把一個人美好的青春和幸福給毀滅了。正是這種內在蘊含使《歐米哀爾》顯得精美,并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動和深刻的美感。
第三,對丑的揭露、譴責和批判,是令人痛快的。藝術既是對客觀的反映,同時又是主體的創造。在這種創造中,藝術家的審美理想是一道美的光亮,它可以刺穿丑,使其丑態畢露而被征服。對丑的征服會使人產生勝利感而激起愉悅之情。車爾尼雪夫斯基早就說過:“在滑稽中丑態是使人不快的;但是,我們是這樣明察,以至能夠了解丑之為丑,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們既然嘲笑丑態,就比它高明。”這種以美裁判丑從而激起快感的說法,是解釋審丑快感的一種最流行最重要的說法。這是因為“丑的現象本身不會令人高興。但是痛斥他卻真是一件快事啊!這是對丑的譴責,在美的理想之光照射下使人目眩,讓丑的劣跡在美面前原形畢露”。在《紅樓夢》中,王熙鳳的所作所為,只能引起我們的厭惡。但對她的心狠手辣、無惡不作的揭露、譴責,卻使人無比痛快。由此可見,藝術創作中以美裁判丑,是審丑快感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陋劣之中有至好談審丑快感》閱讀題目
1.下列有關“審丑快感”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心理學實驗證明,對比效應是人們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審丑快感的產生離不開這種對比效應;從這個意義上講,丑可以成為美的一個源泉。
B.丑的對象的外在形態雖然不會順利地給人們帶來快感,但它能促使人們關注與追尋對象內部蘊含的意味,并給人們帶來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
C.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中丑的東西進入到藝術作品中能夠給人們帶來“審丑快感”,這種快感完全取決于藝術家的主體創造。
D.在藝術家審美理想之光的照射下,丑的東西會原形畢露,這種對丑的征服會讓人產生勝利感,從而也就產生了審丑快感。
2.下列各項中,不適合用來證明“丑是一種背景,用來襯托美的麗質”這一觀點的一項()(3分)
A.求美則不得美,不求美則美矣。求丑則不得丑,不求丑則有丑矣。(《淮南子》)
B.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興•其五》)
C.貴珠出乎賤蚌,美玉出乎丑璞。(葛洪《抱樸子》)
D.滑稽丑怪作為崇高優美的配角和對照,要算是大自然給予藝術的最豐富的源泉。(雨果《<克倫戚爾>序》)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真正的藝術作品中,丑的對象能轉化為美,讓人產生興味盎然、無比震撼的審丑快感,這種快感是美的對象所不能及的。
B.美與丑是對立中的存在,兩者是相反相成的。離開丑孤立地去求美,得不到美;相反,若能把丑置于美之旁,那么美就在對比中顯露出來了。
C.羅丹的《歐米哀爾》以丑的、病態的形象為題材,其目的不是為了展覽丑,而是為了激起欣賞者心靈的震動和深刻的美感。
D.“以美裁判丑從而激起快感”之所以成為美學界一種最流行最重要的說法,是因為它較為合理地解釋了藝術創作中審丑快感產生的原因。
《陋劣之中有至好談審丑快感》閱讀答案
1.C(說法絕對化,因為原文最后一段說“藝術既是對客觀的反映,同時又是主體的創造”。)
2.B(柳絮、桃花都是比喻乘風亂舞、隨波逐流的勢利小人;這兩句都是寫“丑”,表現了世人對現實的不滿。)
3.A(“這種快感是美的對象所不能及的”理解不當,“審美快感”與“審丑快感”是非常復雜的美學問題,二者很難區分優劣。)
看了“陋劣之中有至好談審丑快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