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識閱讀答案
《學術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識》閱讀材料
③喚起學術人的羞恥意識。羞恥意識是個人將自我呈現在真善美面前、通過自我評價所形成的一種自律意識,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線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則。在中國,從孟子的“恥之于人大矣”到龔自珍的“以教之恥為先”;在西方,從古希臘德謨克利特的“對可恥行為的追悔是對生命的拯救”到馬克思的“羞恥本身已經是一種geming”,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視羞恥意識對人的行為的重要影響。學術人一旦有了羞恥意識,就會在其心靈深處形成最能激發學術良心的內在道德力量,從而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可以”“應當”的范圍之內。朱熹的“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④形成學術人的敬畏意識。敬畏意識是個人對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與畏懼。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懼等心理活動,而是出于人的內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識能夠警示和規范人的思想與行為。孔子認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頭上的燦爛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學術人的敬畏意識,應是基于對學術這一崇高事業產生景仰的基礎上對褻瀆學術的后果所產生的一種“畏懼”。它能警示和約束學術人的行為,促使其“自己為自己立法”。
⑤激發學術人的成就意識。成就意識是個人在羞恥意識、敬畏意識基礎上的一種積極心理轉向,是在自省過程中萌發出的一種主動、正向的道德力量。換言之,羞恥意識和敬畏意識都是一種“有所不為”的自律意識,而成就意識則是一種更積極的“有所為”的自律意識。對學術人來講,成就意識就是一種學術人克服自身“惡”后的趨“善”意愿,表現為一種學術信念和學術意志,最終成為其在學術道路上不斷上進、最終走向學術“至善”的內在動力。在中外學術發展史上,一些學者之所以能夠在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學術成果,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具有一種成就意識,能以此來激勵自己努力攀登學術巔峰。
(選自《人民日報》2011年2月15日期)
《學術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識》閱讀題目
17.文因時而作,本文主要是針對 的現象,提出了 的觀點。(2分)
18.下面說法與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3分)
A.強調學術人的自律意識,是因為學術活動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不可能用細密繁多的條條框框完全規定好。
B.羞恥意識作為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線和基本生存法則,可以限定學術人的行為,形成內在的道德力量。
C.學術人的敬畏意識,既指對從事學術活動這一崇高事業產生的“敬重”,又指對褻瀆學術帶來的后果所產生的“畏懼”。
D.激發學術人的成就意識,表明學術人應當樹立一種不及條件優劣,不急手段可否,努力取得學術成果的信念和意志。
19.從論證的角度,第③段引用孟子和龔自珍的話的作用是 ,引用朱熹的話的作用是 。(2分)
20.文中第③④段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3分)
21.讀了本文后,你獲得了什么啟示?聯系自身實際,就某一點坐簡述。(3分)
《學術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識》閱讀答案
17.學術圈內屢見不鮮的學術不端事件 學術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識。(2分,每空1分)
18.D(3分)
19.作論據 作結論 (2分,每空1分)
20.不能。(扣住兩者之間是層進關系,具體闡述即可。3分)
21.略。(能聯系自身實際談即可。3分)
看了“學術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