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奧秘閱讀練習及答案
《美的奧秘》閱讀材料
悲劇表現的不是人生的歡樂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劇主體對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這是人類社會和人類活動中十分重要、嚴肅的一面。悲劇在表現對偉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毀的同時,更表現出無法摧毀的人的偉大和崇高。
(摘編自王曉旭《美的奧秘》)
《美的奧秘》閱讀題題目
1.下列各項中,其性質不屬于原文所論悲劇的一項是
A.在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中,祝英臺女扮男裝外出求學,為追求愛情自由,面對封建勢力的巨大壓力,拒絕委曲求全,最后觸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戰中,清軍致遠艦在中彈累累、艦身傾斜、彈藥耗盡的情況下,開足馬力,沖向日本吉野艦,最后被魚雷擊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壯烈殉國。
C.在電影《狼牙山五壯士》中,五位八路軍戰士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及當地群眾安全轉移,阻擊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進攻,彈盡糧絕之后,跳下懸崖。
D.老舍筆下的祥子,純樸善良,勤勞能干,有著駱駝般堅韌的精神度的沉重打擊之后,淪為自甘墮落的行尸走肉。在飽受舊社會、舊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悲劇沖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總是以失敗、死亡、毀滅為結局,他們是悲劇的主人公,即悲劇主體,而其對立面則是悲劇客體。
B.在羅丹的《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靈和人性的象征,馬身和馬足則是獸、肉和獸性的象征,獸性和人性的矛盾構成了人間的悲劇。
C.當悲劇以文學藝術的形式出現,悲劇事件與觀眾或讀者之間就會具有一定的心理距離,這樣人們就不至于獲得悲劇感,從而不至于介入悲劇沖突之中。
D.悲劇主體的死亡意味著肉體力量的失敗,卻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敗,所以說悲劇在表現偉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毀的同時,更表現出人的無法摧毀的偉大和崇高。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具有“凈化”作用。他所說的“凈化”,不是指受眾在生理上的發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們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劇在表現沖突與毀滅的同時,也表現抗爭與拼搏,因此奴方力量越是懸殊,主體的抗爭越是艱難,所體現的精神就越強大,悲劇的審美價值也越高。
C.在歌劇《白毛女》的演出過程中,扮演地主黃世仁的演員被激憤的觀眾毆打的事件,說明人們的實際道德評價是不可能把現實的悲劇作為審美對象的。
D.人們之所以喜歡欣賞悲劇,是因為悲劇會引起人的悲傷、畏懼、憐憫,使人在強烈的痛苦中獲得一種快感,所謂“以悲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美的奧秘》閱讀題答案
1.【B】
2.【C】
3.【D】
看了“美的奧秘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