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與友現代文閱讀答案
《敵與友》現代文閱讀材料
真正的戰爭來到了,兩村的人一點也不感到關切。說真的,要不是幾個學生來講演過兩次,他們就連中日戰爭這回事也不曉得。由學生口中,他們知道了這個戰事和日本軍人如何殘暴。他們很恨日本鬼子,也不怕去為打日本鬼子而喪了命。可是,這得有個先決的問題:張村的民意以為在打日本鬼子以前,須先滅了李村;李村的民意以為須先殺盡了張村的仇敵,而后再去抗日。
戰事越來越近了,兩村還沒感到什么不安。他們只盼望日本打到,而把對岸的村子打平。
世界上確是有奇事的。偵探回來報告張村長:張榮回來了。可是,他攙著李全,走得很慢!
李村長也得到同樣的報告。
兩村長最初想到的是把兩個認敵為友的壞蛋,一齊打死。可是這太不上算。
第二次報告來到:他們倆坐在了張村外的大楊樹下面。兩村長的心中象刀剜著一樣。那株楊樹是神圣的,在樹的五十步以內誰也不準打架用武。
第三次報告:李全躺在樹下,似乎是昏迷不醒了;張榮還坐著,臉上身上都是血。
兩村長撐不住了,對大家聲明要去看看那倆壞蛋是咋回事,絕對不是去認兒子,他們情愿沒有這樣的兒子。
他們不愿走到楊樹底下去,也不召集村人來保護他們,雖然明知只身前去是危險的。兩個老頭子不約而同來到楊樹附近,誰也沒有看誰,以免污了眼睛,對不起祖先。
張榮看見父親,不曉得怎好地叫了一聲“爹”,而后遲疑了一會兒用同樣的聲音叫了聲“李大叔”!
李村長沒答聲。張村長的胡子嘴動了動,眼里冒出火來,他覺得這聲“李大叔”極刺耳。
張榮看著父親,毫不羞愧地說:“李全救了我的命,我又救了他的命。我把李全拖了回來,他的性命也許……反正我愿把他交到家里來。在他昏過去以前,他囑咐我:咱們兩村子得把仇恨解開,現在我們兩村子的,全省的,全國的仇人是日本。在前線,他和我成了頂好的朋友。我們還有許多朋友,從廣東來的,四川來的,……都是朋友。凡是打日本人的就是朋友。爹!李大叔!你們說句話吧!咱們彼此那點仇,一句話就可以了結。為私仇而不去打日本,咱們的祖墳就都保不住了!”
二位村長低下了頭去。
李全睜開了眼,看明是父親,他的嘴唇張了幾張:“我完了!你們,去打吧!打……!”
張村長豆大的淚珠落在李全的臉上。而后拍了拍李村長的肩:“咱們是朋友了!”
(一九三八年七月《抗戰文藝》第一卷第十二期,文章有刪改)
《敵與友》現代文閱讀題目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兩項是(4分)
A.小說開篇運用了夸張的藝術手法,交代了張村李村的狗貓水火不容,形象地點明兩村的敵對關系,語言幽默,統領全篇,畫龍點睛。
B.張村村長的兒子當了排長,而李村沒有一個參軍的,李村村長的兒子也沒有一官半職,這使得李村在與張村的爭斗中一直處于下風。
C.兩村的村民不關心中日戰爭,甚至盼望日本人能為自己消滅對方,但他們在心里也恨日本人,這為小說結尾兩村的人化敵為友作了鋪墊。
D.張村和李村沖突不斷,主要原因是兩個村長迂腐守舊、頑固狹隘,化解他們兩人的矛盾才是改變張村和李村敵對關系的關鍵。
E.小說結尾借張榮和李全的話點明了作品的主旨,意在表明兩村的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起來,根本不算什么,應該捐棄前嫌,一致對外。
5.張村和李村的敵對關系是如何一步步化解的?請簡要概括。(4分)
6.小說標題“敵與友”有什么寓意?以此為題又有哪些好處?請結合小說內容談談你的看法。(6分)
《敵與友》現代文閱讀答案
4.【參考答案】C、E(4分)
【解析】A項,“統領全篇、畫龍點睛”錯,應為引出下文;B項,“李村沒有一個參軍的”表述有誤;“一直處于下風”于文無據;D項,張村和李村的人沖突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現實原因,兩村的村長之間的矛盾是村民矛盾的集中表現,而非主要原因,因此也就談不上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能力
5.【參考答案】(4分)①幾個學生的演講使兩村人都恨日本人;②張榮和李全相互攙扶歸來打破了兩村世代的仇恨壁壘;③他們在戰爭中成了生死之交,兩位村長受到感召;④張榮的講述讓兩位村長都認識到民族的仇恨、家族的危機;⑤李全的死讓雙方徹底放棄了仇恨。(每點1分,答出任意四點給滿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情節梳理和鑒賞能力
6.【參考答案】(6分)寓意:“敵”既指張、李兩村世代為敵,又指日本侵略者;(1分)“友”指兩村村長的兒子成為朋友,又指張、李兩村化敵為友。(1分)“敵與友”蘊含作品主題。在國難當頭之際,中國人應舍私仇而赴國難,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應團結起來一致對外的主旨。(2分)
好處:①構成矛盾沖突,吸引讀者閱讀。(1分)②題目暗示情節,小說是圍繞張、李兩村敵和友關系的轉化來展開的。(1分)
看了“敵與友現代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