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墳塋閱讀練習及答案
《梵高的墳塋》閱讀材料
范曾
冬天來到了巴黎,寒風料峭,木葉盡脫。順著塞納河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蕭瑟。我們驅車向瓦茲河上的歐維爾城疾馳,去瞻仰我心靈深處的藝術殉道者梵高的遺蹤。
梵高這位荷蘭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來到法蘭西后,等待他的是貧困與饑餓。梵高一生賣不出一張畫,人們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藝術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壓抑著 他。他曾在一張畫上描寫了一個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爛的藤座上放著他的煙斗和一張紙包的些許煙草,它似乎向我們唱出一首凄涼的身世之歌。藝術既不能提供面 包,那就讓需要面包的藝術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簡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槍,走到薩都的草坪,向心窩射了一槍,他在華貴的建筑前對這不平的社會用生命作一 次壯烈的抗議。
梵高過著清白無瑕的生活,他沒有金錢的刺激,沒有女人的誘惑,沒有鮮花的慰藉。當羅丹命豐腴清麗的模特兒們在畫室翩然起舞時,當莫提格里昂尼面對著嫵媚而 慵懶的美女,在畫面上把她們的臉“令人愉快地拉長”時,梵高在哪里?他正對著一片平常的農田,一張破舊的靠椅,一雙踏遍人間含辛茹苦的皮鞋,畫這些巴黎的 大師們不屑一顧的事情。在他的畫筆下,野地里摘來的向日葵燃燒著一把火,藍色野花臨風搖曳,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這是在傾訴愛情,但是他的情人卻在大地的 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隱耀中。看他畫的所有自畫像,那眼神沒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閃現的光芒有堅毅,有不平,有尊嚴,充滿了對人生的批判和對自己命 運的抗爭。梵高在美術史上的出現確實是一個奇跡。他遠離了傳統審美的藩籬,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絕的構圖,一掃藝術界的平庸淺薄和鄉愿惰性。這種 畫風一旦問世,美術史就必須重寫,色彩學甚至美學就必須修正,這正是梵高撒向人間的一種永恒的謎。
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評論家才像天文學家發現新星一樣仰望他,贊嘆他而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我們來到梵高的墳塋,它坐落在一所極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愛的弟弟德奧合葬,兩塊墓碑,方身圓頂,沒有任何紋飾,沒有花崗巖的墓室,碑前只有一抔黃 土,覆蓋著長青的蕃藤。公墓寂然無聲,所有體面的、稍微精致的墳塋前都空無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卻在刺骨寒風中顫動著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 靈的,不是拍賣場的呼嘯,而是一束束的鮮花,放在墳塋的四周。這不禁使我想起魯迅先生的《墳》,總有一些人是不會被人們忘卻的。
《梵高的墳塋》閱讀題題目
11.為什么說梵高是一位“藝術的殉道者”?閱讀第二段的有關內容,作出簡明的回答。(不超過30個字。)(4分)
12.在第三段中,作者提到羅丹和莫提格里昂尼兩位藝術大師的創作情況,這是一種什么表現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3.梵高的作品有哪些特點?仔細閱讀第三段,用簡要的語言歸納。(6分)
1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A.第五段說:“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靈的,不是拍賣場的呼嘯,而是一束束的鮮花,放在墳塋的四周。”這句話的意思是梵高墳塋遠離城市的喧囂,他的靈魂可以享受這里的一片寧靜與芬芳。
B.文章最后提到“所有體面的、稍微精致的墳塋前都空無一物”,意思是說一個人身前的榮耀不過是過眼煙云,等待他的往往是死后的寂寞,而偉大的藝術家卻永遠被人銘記和景仰。
C.文章第三段說:“這種畫風一旦問世,美術史就必須重寫,色彩學甚至美學就必須修正。”這句話的意思是:梵高的畫風填補了美術史的空白,開辟了色彩學和美學的新領域。
D.古往今來的畫家,車載斗量,不可勝計,然而可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畫社會認為最好的畫;第二類畫自己認為最好的畫;第三類則是置好壞于度外,被冥頑不朽之力驅動著畫筆作畫。梵高屬于第二種類型。
E.梵高用自裁的方式來抗擊命運固然不值得稱道,但他對藝術的執著與真情卻給后來的藝術家們帶來無盡的啟示。
F.梵高死后的榮耀說明真正的藝術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就像好酒一樣,存放越久,味道越醇。
《梵高的墳塋》閱讀題答案
11.梵高的藝術無人欣賞,窮困潦倒的他只好用自殺來反抗這不公平的社會。
12.反襯;突出他清白無瑕的生活和不同凡俗的獨特畫風。
13.①取材于平凡事物;②感情真摯、自然,絕無矯飾;③充滿對人生的批判和對命運的抗爭;④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構圖超絕。
14.AD
看了“梵高的墳塋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