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并非命運閱讀答案
《基因并非命運》閱讀材料
但是,這些人經歷了3個月的主要生活方式的改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健康得到改善。
研究人員還獲得了意外的發現。
這些人的500多個基因發生了改變,其中有48個防止疾病的基因開啟,而有453個與疾病有關的基因關閉。最讓人高興的是,在大量的促發疾病的基因,包括涉及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基因關閉的同時,一些預防疾病的基因的活性得到了增強。這一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奧尼希研究小組并非初次得出這樣的研究結果。在早前的一項對93名早期前列腺癌病人的研究中,他們就發現,如果讓病人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有重大改變,則可能阻止癌癥的發展,甚至逆轉病情。
不過,也有研究人員認為,奧尼希等人的研究還沒有真正證明是否基因的開啟閉合和改變實際上阻止了腫瘤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還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
不過,奧尼希等人給予公眾的建議是,從小處著手來改變生活方式,有望達到集腋成裘的效果。一是進行小量而逐步增加的生活方式改變,如每天步行2000步,少吃100卡路里的食物日積月累,這種少量的變化就會成為有意義的生活方式的改變。
研究人員還發現,環境對基因的影響同樣是巨大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基因學家最近對46位基因結構相似但居住在不同地方(海濱城市、沙漠和山區)的柏柏爾族摩洛哥人血液中的白細胞基因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這些人由于居住環境的不同而有三分之一的基因表達產生了差異。
同一個基因可能在城市中會有所表現,但在農村環境中就不會表現出來。因此在分析基因與疾病的關系時,必須考慮環境的影響。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的結果并非是首次說明環境對基因的影響。2007年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長期孤獨的生活方式也會對白細胞的基因表現造成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只限于免疫體系。孤獨會影響人類的生物本能,甚至影響到人類最基本的基因活動。
把以上研究結果結合起來,就會得出環境的確可以影響基因的表達并體現為健康和疾病的種種外在現象的結論。
如果再考慮生活方式,就足以證明,人的命運并非完全由基因結構決定。換句話說,基因、行為和環境是相輔相成的。
《基因并非命運》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內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人的個性、性格、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個體之間的差異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B.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這些后天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基因的活性和功能。
C.環境也是一種后天因素,對基因的開啟和表達影響也是相當大的。
D.人的命運北非完全由基因結構決定,先天和后天的因素是相輔相成的。
小題2:下列表述屬于奧尼爾研究內容的一項是
A.通過對因個人原因拒絕常規醫療的病人的研究,證明了生活方式的改變實際上阻止了腫瘤的進一步發展 ,甚至使病情發生了逆轉。
B.對93名早期前列腺癌病人的研究中,他們就發現在大量的促發疾病的基因關閉的同時,一些預防疾病的基因的活性得到了增強。
C.對柏柏爾族摩洛哥人的基因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同一個基因可能在城市中會有所表現,但在農村環境中就不會表現出來。
D.長期孤獨的生活方式也會對白細胞的基因表現造成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只限于免疫體系。
小題3:根據原文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奧尼爾研究為治療癌癥找到了一條新途徑,癌癥治療完全可以通過改變病人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來阻止癌癥的發展。
B.針對現代人們的亞健康狀況,每個人都應該注意起來,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來找回應有的健康。
C.從小處著手,小量而逐步增加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對人體健康才是有效果的。對疾病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D.排除孤獨,走出封閉狀態,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自身獲得健康增強疾病抵抗力的有益選擇。
《基因并非命運》閱讀答案
小題1:A
小題1:B
小題1:A
看了“基因并非命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