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與被碎片化閱讀答案
《微文化與被碎片化》閱讀材料
“微”文化產品的另一個副作用是邏輯思維的“被碎片化”導致的思維能力弱化。雖然文化產品的思想文化含量并非取決于其規(guī)模或篇幅的大小,但以“微”文化產品如此“迷你”的體量,要承載起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力量卻幾乎是不可能的。當我們陶醉于它帶來的短暫快感時,很難再就某一人、某一事進行一探到底的研究和追問。于是,完整的、有縱深感的知識體系也就難以形成,系統的、層層遞進的邏輯思維也便擱于淺灘。對于一個國家或者民族來說,這樣的文化產品即使再多,也只是如細沙堆積。而探求與追問精神的缺失,則會最終將我們引入迷失自我的無限蒼茫。
上世紀早期,英國文學家奧爾德斯•赫胥黎在其著作《重訪美麗新世界》里,對人們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而感到憂心忡忡——真理淹沒于無聊煩瑣的世事,人們毀于他們熱愛的東西。這則來自上個世紀的箴言,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有著別樣的意義。在碎片化的時間里,用“微”文化消費代替“無所事事”固然是種進步,但如果它變成阻礙文化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桎梏,則應引起我們的反思。從“沒有時間”到“更沒有時間”,從“碎片化”到“被碎片化”,這是一個頗有些尷尬的冷笑話。
( 選自2012年04月13日《 人民日報》,有刪改)
《微文化與被碎片化》閱讀題目
6.下列不屬于本文所說的“‘微’文化”的一項是
A.字數較少的文字作品,如字數不超過140字的微博、字數不超過140字的微小說等。
B.時間較短的音像作品,如時間不超過300秒的微電影、手機電話中的音樂彩鈴等。
C.篇幅較短的宣傳作品,如墻壁上的宣傳標語口號、電視中插播的商品宣傳廣告等。
D.字數較少的新聞作品,如對話不超過140字的微訪談、手機信息中的新聞短訊等。
7.關于“被碎片化”理解,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在現代社會,因“‘微’文化”的產生和流行導致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原本連續(xù)的大塊的時間被肢解成無數個碎片。
B.“微”文化產品越來越多,人們的注意力也被肢解為碎片,都沒有耐心讀書,甚至沒有耐心去冥想與沉思。
C.“微”文化產品使人的邏輯思維“被碎片化”,從而導致思維能力弱化,很難再就某一人、某一事進行徹底的研究和追問。
D.在“微”文化產品流行的時代,如果把“被碎片化”內容都拼接起來,那么就可以形成完整的、有縱深感的知識體系。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尼爾•波茲曼大聲疾呼要對電視保持警惕,是因為他擔心電視技術的發(fā)展會對人類的文化積淀產生負面的影響。
B.電影導演何平認為玩微博比看電視更浪費時間,他的感慨其實也代表了許多人面對“微”文化時的焦慮。
C.赫伯特•西蒙認為,現代人的注意力之所以匱乏,是因為現代社會信息量非常大,人們不得不時時接收信息。
D.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人們會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這正是奧爾德斯•赫胥黎感到憂心忡忡的原因。
《微文化與被碎片化》閱讀答案
6.C
7.C
8.B(二者無比較)
看了“微文化與被碎片化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