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方言守望鄉愁閱讀答案
《保護方言守望鄉愁》閱讀材料
如今,方言該不該保護似乎已不再是一個問題,但如何保護,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全國來看,漢語內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語非常豐富,該保護到哪一級、哪些地域的方言?國家是否應該出臺系統支持政策?是否應該將方言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每一個問題,都不易回答。
所幸,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探索的步伐都已邁出。2008年,國家語委啟動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試點,在各方言區采取活態標本,建立方言檔案——這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傳承和保護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學術性搶救。而在民間,類似于“中國微鄉音”漢語方言大賽這樣的方言保護和傳承活動正在興起:在電視、廣播中推出方言節目;方言進校園,讓孩子們不忘鄉音,記住鄉情;移動互聯網上更是出現了以鄉音鄉韻為紐帶的社群,延續著方言的魅力。
時間不斷向前,語言的融合與演進同樣不可阻擋。一些方言會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語言習慣也正在形成。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總有鄉愁需要守望,而方言無疑是記住鄉愁的重要載體。珍視方言,其實是對文化根脈的呵護,是對歷史的銘記。講鄉音、守鄉愁,讓我們且行且珍惜。
(選自2015年12月《人民日報》,有改動)
《保護方言守望鄉愁》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認識到:方言和普通話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都需要高度重視。
B.方言是語言的變體,語言是思想的載體,不同地區、不同地域的人們可以通過方言進行交流,表達思想。
C.豐富多彩的方言不僅是身份認同的標志,是情感溝通的紐帶,而且也是展現地方文化及其歷史的標志。
D.方言承載著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寫就的文學作品因突出表現了其時其地的風土人情,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佳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榮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寫成的,創造了一種不同于時代主流的語言方式,其中的吳文化韻味吸引了很多的讀者。
B.具體到如何保護方言,從全國來看,存在很多現實的難以解決的問題,如國家是否應該出臺政策支持,是否應該將方言納入學校教育體系等。
C.保護方言的探索步伐已經邁出,在民間,出現了很多利用多媒體進行方言保護和傳承的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讓鄉音鄉韻得以延續。
D.方言與鄉愁有著密切的聯系,珍視方言,就是對文化的呵護,是對歷史的銘記。由此可見,只有保護好方言,才是對鄉愁真正的守望。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很多方言寫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為了文學史上的優秀之作,從這方面來看,保護方言,也是傳承地域文化的一種努力。
B.方言該不該保護,如今似乎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但具體到如何保護的問題,仍然是眾說紛紜,沒有一致的看法。
C.為更好地保護方言,國家語委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試點,明確了先做好方言的傳承和保護性工作,之后再做學術性搶救的思路。
D.講方言和推廣普通話并不矛盾。誠然,普通話作為交流溝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歷史的窗口也應該得到保護和繼承。
《保護方言守望鄉愁》閱讀答案
1.B(“不同地區、不同地域的人們可以通過方言進行交流,表達思想”錯,方言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區使用的語言,只適合特定區域內的交流)
2.D(“只有保護好方言,才是對鄉愁真正的守望”過于絕對,方言只是記住鄉愁的一種重要載體,而不是記住鄉愁的全部)
3.C(“先做好方言的傳承和保護性工作,之后再做學術性搶救”順序錯誤,應該是“先做好學術性搶救,之后再做方言的傳承和保護性工作”)
看了“保護方言守望鄉愁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