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閱讀答案
《網絡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閱讀材料
③斯茅要求12名互聯網新手在以后的5天每天使用互聯網。第6天,他們重新掃描了各組的大腦兩組大腦掃描圖片顯示,代表大腦活躍程度的亮斑圖案幾乎一模一樣。可見,僅通過5天的訓練,互聯網新手大腦皮層前部的神經回路就被激活了。
④實驗證明:從事某個特定活動的頻率越高,神經通路負責執行這項活動的能力就越強。如果反復刺激同一區域,那個區域的神經回路將變得興奮。后來的實驗也證明:如果你忽略其他區域,其他神經回路將會相應變得衰弱。由此科學家認為,互聯網已經改變人類思維方式,降低大腦集中精力的能力和深度思考的頻率。
⑤閱讀并非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人們需要通過學習掌握這種能力。網上閱讀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使用大腦的方式,以快餐式、跳躍性、碎片化為特征的“淺閱讀”正成為一種閱讀新趨勢。
⑥倫敦大學用5年時間做了一個網絡研讀習慣的研究。報告說:“很明顯,用戶們不是在以傳統方式進行在線閱讀,相反,一種新‘閱讀’方式的跡象已經出現:用戶們在標題、內容頁和摘要之間進行著一視同仁的‘海量瀏覽’,以求快速得到結果。”
⑦即使不在電腦前時,上網養成的閱讀習慣也會繼續回蕩在我們的腦細胞中。上網使我們的神經集中在略讀和多任務同時處理。以這種方式閱讀時,我們充其量只是一臺“信息解碼器”,而我們專注地進行深度閱讀時所形成的那種理解力、那種豐富的精神聯想,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
⑧美國哈佛大學的丹尼爾·韋格納教授曾發現,結婚時間長的夫婦會依賴對方做自己的“記憶庫”。科學家把這稱為“交互記憶”。交互記憶是“外部記憶庫”,就如同人們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會向專業人士請教一樣,而現在,互聯網也成為交互記憶的一種途徑。
⑨互聯網的知識儲存和查找功能助長了我們的惰性,我們不必記憶什么,因為任何知識都可以通過“復制”加“粘貼”來完成。這種便利讓人難以抗拒。但是,當我們開始利用網絡代替個人記憶,從而繞過鞏固記憶的內部過程時,我們就會面臨掏空大腦記憶的風險。
(選自《發明與創新》)
《網絡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閱讀題目
11. 根據文章內容,說說網絡改變了我們大腦的哪些方面。(3分)
12. 文中劃線句中加點詞語“幾乎”能否去掉,說明理由。(2分)
13. 第⑥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網絡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閱讀答案
11.(3分)改變了思維方式;改變了閱讀方式;改變了記憶方式。(每點1分,若有關鍵詞“思維、閱讀、記憶”等也可以得3分)
12.(2分) 不能,“幾乎”表示接近之意,表明兩組新手經過短期互聯網的訓練對大腦活躍程度的影之大。(1分),如去掉就不符合客觀實際,“幾乎”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1分)
13.(3分)作比較(1分),傳統方式的深度閱讀與網絡海量瀏覽的淺閱讀比較(1分),充分說明網絡正改變人們的閱讀方式(1分)。
看了“網絡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