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之話說明文閱讀答案
《蟋蟀之話》說明文閱讀材料
⑤無論鳥類、螽斯或蟋蟀,能鳴只有雄,雌是不能鳴的。這全是性的現象,雄以鳴音誘雌。它們的鳴,和南歐人在戀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戀歌。蟋蟀是有耳朵的,說也奇怪,蟋蟀的耳朵不在頭部,倒在腳上。它們共有三對腳,在最前面的腳的脛節部,有附有薄膜的細而長的小孔,這就是它們的耳朵。它們用了這“腳耳”來聽對手的情話。石塊或落葉叢中是它們的生活的舞臺,它們在這里戀愛,產卵,以至于死。
⑥蟋蟀的戀愛生活和他動物及人類原無大異,可是有一極有興趣的現象:它們是極端的女尊男卑的。試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觸角探知對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開始鳴叫。這時的鳴聲與在田野時的放聲高吟不同,是如泣如訴的低音,與其說是在伺候雌的意旨,不如說是一種哀懇的表示。雄的追逐雌的,把尾部向雌的接近,雌的猶淡然不顧。于是雄的又反復其哀訴,雌的如不稱意,猶是淡然。雄的哀訴,直至雌的自愿接受為止。雄蟋蟀在交尾終了后,不久也就要遇到悲哀的運命。-----所存在者只翅或腳的碎片而已。
⑦蟋蟀產卵,或在土中,或在樹干與草葉上。雌蟋蟀在產卵時,先用產卵管在土中試插,及找到了適當的場所,就深深地插入,同時腹部大起振動。產卵管是由四片細長的薄片合成的,卵瀉出極速,狀如連珠,卵盡才把產卵管拔出。一個雌蟋蟀可產卵至三百以上。雌蟋蟀于產卵后亦即因饑寒而死滅,所留下的卵,至次年初夏孵化。
⑧蟋蟀在昆蟲學上屬于“不完全變態”的一類,由卵孵化出來的若蟲②差不多和其父母同形,只不過翅與產卵管等附屬物未完全而已。這情形和那蝶或蠅等須經過幼蟲、蛆蛹、成蟲的三度變態的完全兩樣。(像蝶或蠅等叫做“完全變態”的昆蟲。)自若蟲變為成蟲,其間須經過數次的脫皮,身體的各部逐漸完成。變為成蟲以后,經過四五日即能鳴叫,其時期因溫度地域種類個體而不同,大概在立秋前后。它們由此再像其先代的樣子,歌唱,戀愛,產卵,度其一生。
(選自《名物采訪》,有刪改)
《蟋蟀之話》說明文閱讀題目
13 .下列對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 分)
A .蟋蟀的鳴聲與鳥或蟬的鳴聲有著本質的不同:蟋蟀的鳴聲是由腹部的聲帶發出的,鳥或蟬的鳴聲是由翅膀的鼓動發出的。
B .雄性蟋蟀是用一前翅的钅慮狀部和另一前翅的硬質部相互磨擦,并用前翅間的“發音鏡”這一特殊的音色“機關”發出特殊聲音。
C .雌雄蟋蟀可以通過觸角探知對方的存在,雄性蟋蟀可以通過鳴音向雌性蟋蟀反復哀訴,雌性蟋蟀則通過“腳耳”領會其意。
D .蟋蟀由卵變為成蟲不需要經歷三度的“完全變態”;由卵解化出來的若蟲和其父母同形,在立秋前后變為成蟲即能鳴叫。
E .文章采用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科學、形象地說明了蟋蟀的發音原理和發音樣式,清晰地展現了蟋蟀的生命歷程。
14 .根據全文,概括蟋蟀的生命歷程。 ( 4 分)
15 .請就這篇文章的語言特色,談談你的看法,并舉例說明。 ( 6 分)
《蟋蟀之話》說明文閱讀答案
13 . ( 5 分)AD【解析】A選項有誤,蟋蟀的發聲原理與鳥或蟬的發聲原理恰恰相反。D選項根據原文“這情形和那蝶或蠅等須經過幼蟲、蛆蛹、成蟲的三度變態的完全兩樣。”可知蟋蟀由卵變為成蟲也需要經歷三度的“完全變態”。
14. ( 4 分)
第一階段:卵解化成若蟲。
第二階段:若蟲經數次脫皮變為成蟲。
第三階段:成蟲“戀愛”、交尾。
第四階段:交尾后雄蟋蟀死亡,雌蟋蟀產卵后死亡。
15 . ( 6 分)
[示例一]
本文語言平實,善于以科學而準確的語言說明蟋蟀的生命特征和生活習性。如,第③ 段“蟋蟀等秋蟲.雄性的鳴聲比之鳥或蟬的鳴聲,是技巧的,面且是器械的”,平實地說明了蟋蟀的發音的原理和構造。再如,第⑥ 段“蟋蟀的戀愛生活和其他動物及人類原無大異”,平實地說明了蟋蟀的戀愛過程。
[示例二]
本文語言生動,善于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說明對象的特征。如第⑤段“它們的鳴,和南歐人在戀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戀歌”一句,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地說明了雄蟋蟀的發音器官發達、發音富有技巧、所發的聲音對雌蟋蟀具有誘惑力。再如第⑥段 “這時的鳴聲……直至雌的自愿接受為止”這幾句,綜合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說明了蟋蟀戀愛過程中“極端的雌尊雄卑”。
看了“蟋蟀之話說明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