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生命哲學閱讀練習及答案
《漢字的生命哲學》閱讀材料
②中國的文字最早稱為“書契”,《說文解字•敘》中說:“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為什么叫“書契”?《尚書•序》:“書之于木,刻其側為契。”《說文》:“韌,刻也,從豐,從刀。”豐,正是在木板、木塊上刻記號的刀痕。
③后來又有了“文”與“字”的名稱。《說文解字•敘》:“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繁殖;演變)而浸多也。”“文”與“文”的結合孕育出新的“生命”,也就是“字”,這就作為“生命體”來看待了。不過周代稱“字”為“名”“書名”;稱“名”“書名”為“字”,始于秦。可見把漢字看作“生命體”有一個漸進的認識過程。
④如果我們認識“字”的本義,就可以豁然開朗。《說文解字》:“字,乳也。從子在宀下,子亦聲。”古時人和鳥生子稱為“乳”,所以“字”就是生育、生殖的意思,“字”的結構就是婦人生子居住在房室中。
⑤漢字被看做“生命體”的理念,一直傳承著。王安石《字說•序》說:“文者,奇偶剛柔,雜比以相承,如天地之文,故謂之文。字者,始于一二,而生生至于無窮。如母之字子,故謂之字。”“如母之字子”,即像母親生孩子一樣,所以稱為“字”。宋鄭樵在《六書·序》中又譜寫了一個復雜的漢字生殖、婚姻血統之譜系,如“二母為會意”,“一子一母為諧聲”等,由生命的生殖進而擬出其家族與血緣的譜系來。
⑥漢字“生命哲學”的內容很豐富,先民不僅把漢字的產生視為“生命”的誕生,而且每個字被看成是“生命體”,尤其是書法家更是將漢字“人化”了,一個漢字可以賦予它骨骼、血肉、經脈、神情、風韻、氣質。
⑦再如又有漢字的“生存哲學”。漢字始終面臨著各方面的嚴峻挑戰,但是它成功化解了“生命”過程中的障礙與矛盾,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一路演變,繼續著自己燦爛的生命之旅。21世紀的漢字依然生機勃勃,計算機的輸入等問題也被解決了。漢字必須與社會、語言的不斷發展相隨,才能始終保持其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必須有一套能動的、卓有成效的生命機制與系統。漢字是一個不斷生成與完善的生命過程,又是一個開放的生命系統,在本身的發展以及對外來文化的吸納中,充分體現出漢字“生命哲學”的大智慧。
⑧當然漢字“生命”的智慧、哲學,是由創造使用它的中華民族所賦予的。筆者由此想到了衡山大鼎:高9.9米,寓意中華九九歸一;重56噸,寓意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大團結;鼎上鑄有一萬個不同的“壽”字,寓意祖國繁榮昌盛、萬壽無疆。又想到:一萬個不同的“壽”字,也寓意中國的漢字萬壽無疆,中國的文化萬壽無疆。
⑨這不又是漢字的“生命”哲學嗎?
《漢字的生命哲學》閱讀題題目
1.聯系下文,對第①段中畫線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漢字最早被稱為“書契”,傳說由倉頡創造,意為刻痕于木,這是漢字產生的源頭,也是漢字被視為生命體的開始。
B.“文”“字”是兩個不同但關系密切的概念,“文”與“文”的結合孕育出新的被當作生命體看待的符號——“字”。
C.“字”的原意為生育、生殖,“字”的結構是婦人生子居住在房室中,源于《說文解字》的這一解讀使它獲得了生命意義。
D.漢字被看做生命體的理念,不僅是漸進的,也是傳承和發展的,書法家為漢字的“生命哲學”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②③④⑤段通過對古籍的充分引用和解讀,準確生動地闡釋了漢字產生是生命的誕生;⑥段強調書法家能賦予漢字生命特征,從而說明每一個漢字都是生命體。
B.⑦段先敘述漢字從古至今的演變過程,接著提及漢字發展中解決了計算機輸入等問題,意在強調社會、語言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漢字的生成與完善。
C.⑧⑨段對衡山大鼎的解讀,形象地表明了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和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是漢字生命力的源泉,同時也體現了漢字“生命”的智慧和哲學。
D.全文總體為層進式結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先說漢字是特殊的生命體,后深入到漢字的生存哲學;先說明生命哲學的內容和發展過程,后解釋其本質。
3.漢字要保持強大的生命力需要具備哪些要素?請簡要概括。(3分)
《漢字的生命哲學》閱讀題答案
1.A
2.C
3.(3分)(1)必須有一套能動的、卓有成效的生命機制與系統;
(2)必須與社會、語言的不斷發展相隨;
(3)必須要有本身的發展以及對外來文化的吸納。
看了“漢字的生命哲學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