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的彼岸閱讀答案
《木屐的彼岸》閱讀材料
④某個秋日的傍晚,再次回到昔日的住處,偶遇多年未見的街坊,她年逾古稀,兒孫滿堂,十年前舉家移居國外,最近獨自回廣州頤養天年。聊起當年的往事,她便從臥室的床底拖出一個落滿塵土的木箱,從里面找出一雙陳舊的漆花屐,它盡顯滄桑,但褪色的漆底上還隱約能看見斑斕的圖案,仿佛歲月的刀痕忽略了它的存在。靈動與真誠、淳樸與幽深,都鐫刻在那雙已然衰老的木屐里。
⑤時光荏苒,老城依然跟隨著都市的步伐行進,但木屐卻選擇躲進歷史的森林,從人群恍惚的目光淡出,蜷縮在人去樓空的記憶堡壘里。這或是木屐的宿命使然。從五味雜陳中捧起木屐破敗的身軀,如同捧著一艘即將靠岸的艦艇,翻涌的海浪撲面而來。科技迅疾地異化了人類的言行舉止,現代化的魔掌無孔不入地伸進了千家萬戶。無法想象,一百年后的人們是否還要靠自身的力量走路?也許,有人覺得這是一個匪夷所思的偽命題,然而它卻像若隱若現的精靈一樣,讓你不置可否。
⑥木屐,它在眼前靜默不語,卻反而在記憶的彼岸里散發出針尖般的光芒。
⑦萬物皆有定數。說實話,現在提起木屐,人們首先聯想到的詞語除了感嘆,更多的是惋惜。嶺南素來雨水充沛,這讓木屐的生命得以誕生,卻未能延續。換個角度想,木屐可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重生。比如,盛夏時節,廣州的街頭,女士所穿的人字涼鞋不正是木屐的改良版嗎?
⑧我篤信木屐是有彼岸的。歷經滄海桑田之后,終有一天還會歸來,收獲此起彼伏的掌聲,抵達更為深邃的藝術高地。
(摘自《廣州文藝》2014年第11期,有刪改。)
《木屐的彼岸》閱讀題目
16.請解釋第③段畫線句子(“木屐從一種文化演化成一種記憶”)的含意。(4分)
17.本文第一段引用了一則廣東童謠,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18.文章結尾說,“我篤信木屐是有彼岸的。”這話濃縮了本文的意蘊,請你簡要解讀。(6分)
《木屐的彼岸》閱讀答案
16.(4分)【答案示例:幾十年前,木屐在廣州隨處可見,而如今,已難覓其蹤影。(評分要點:“文化”指此物普遍流行、可做地方標志;(1分)“演化”指時間流逝,事物變化;(1分)“記憶”指不復可見;(1分)地點、范圍1分。)在示例中,“幾十年前……而如今”得“演化”1分,“隨處可見”得“文化”1分,“難覓其蹤影”得“記憶”1分,“廣州”得“地點、范圍”1分。與“文化”“演化”“記憶”相扣的詞語不要求字面相同,只要意思對即可;至于“地點、范圍”,使用本文涉及的“廣州”“廣東”“嶺南”均可。】
17.(5分)【答案示例:①奠定全文懷舊的基調;(2分)②激發讀者對逝去的生活的回憶,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關注;(2分)③該童謠具有嶺南文化特色,自然引出關于木屐的懷想,增強了文章的內涵與韻味。(2分)本題最多得5分】
18.(6分)【答案示例:①木屐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彼岸”是指人的精神家園和心靈的歸宿。②作者懷念木屐,其實是人們眷念傳統文化,尋找精神家園心態的一種影射。③現代化進程對傳統文化有解構,也有對精神家園的重構。④這句話表明了作者重構精神家園的信心。⑤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人們可能暫時迷失精神家園,但不會永遠迷失。(每點2分,本題最多得6分。】
看了“木屐的彼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