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學習態度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專家曾說過,“學習態度決定好成績”,的確沒錯。如今,每個學生的智商可以說并無什么較大的差異,可是為什么從第一名到最后一名差距會那么大呢?可以說學習態度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成績好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認真、積極;而學習差的學生總是不明白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因此學習態度消極。于是就造成了“我要讀書和要我讀書”的兩種境況,這無疑就是態度的決定性問題。 大部分的同學都聽過“成功=1%的天賦+99%的努力”名言,的確,努力是通向好成績的必經之路,但是學習態度才是決定你成績高度的標桿!因此,在學習的歷程中,擁有良好與端正的學習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正確的學習態度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態度指學習者對待學習比較穩定的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傾向,是在學習活動中習得的一種內部狀態.它是由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組成的一種互相關聯的統一體。因而,我們可以從學習者對學習目標的意識程度、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習活動的堅持程度等方面,綜合地判定或評鑒其學習態度的端正與否。
對學習態度的探討,不僅有利于教師認識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且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策略的選定,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美德,這既是教育本身的需要,使教學成效更為顯著,又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適應社會的需要。更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之一。
一個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就是說他對學習的意義有明確的 認識,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中能夠不斷體驗到取得進步的愉悅心情,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各種其他分心的事情時能夠主動克服,堅持完成既定學習任務或目標。而一個具有消極被動的學習態度的學生卻認識不到學習的意義,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會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態度,而不去主動尋求解決辦法,學習會給他帶來什么積極的情感體驗也就無從說起了。
學習態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后天習得的,是個體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通過交往,接受別人的示范、指導、勸說而逐漸形成的。作為當今信息時代,學習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適應社會的先決條件,同時也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礎。黨的十六大不是提出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要建立學習型組織和學習性社會嗎?誠然,學習的意義不言而喻,學校應理所當然擔負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的重任。
因此,學習態度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學習成效,而且直接關系學生個性與人格形成與發展。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對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強調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的培養,這既是適應新課程的需求,又會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