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活態度的文章3篇
面對出生,我們沒有選擇權和決定權,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是對生活的態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關于生活態度的文章,希望能幫到大家!
關于生活態度的文章一: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行,任何挫折都需要我們自己去解決,當然,要想有一番成就,你就要學會各種各樣的本領、技巧或者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我們可以從一件偶然的事情中,或者在長時間里,學會一種精神,一種態度!
我學會堅持不懈!校訊通真是一片神奇的綠色土地,這里孕育了無數優秀的小作家,從害怕寫作的自己到現在出口成章的自己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在這里,不僅要有你的實力,還有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這種精神在寫博路上必不可少,那就是堅持不懈。當你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一時沒有成功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希望。就像是在冰天雪地里,再搏一下,迎接你的將是溫暖而明亮的陽光。這也是如此,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再搏一下,你將看到柳暗花明,看到新的希望。曾經的自己失望過,傷心過,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從來沒有失望過。即使失望,卻相信定會有光芒出現,所以總是鼓勵自己,不能絕望,不能放棄,因為海那邊的太陽告訴我:前面有光,有希望,有成功!終于,經過自己的努力,拼搏,真的成功了。我知道,給我最大的動力是自己的堅持不懈,是它促使我不斷向前,不斷進步。最終,收獲多多,喜悅多多!是校訊通告訴我一個能夠讓我受益終生的道理——堅持就是成功!遠遠看見,大海那邊的太陽更加明亮,更加溫暖!
我學會孝順長輩!從小,父母就教育我一定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并在爸爸的熏陶下對孝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爸爸每星期都有一個固定的行程,風雨無阻,那就是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我的姑姑也是如此。爸爸和姑姑每次回來家都會為爺爺奶奶買些東西,營養品、衣服。到家后,就開始不停地個忙活兒。忙著買菜、做飯,我們這些小孩子們在長輩的帶領之下忙著打掃衛生。爸爸在吃飯的時候多說會兒話,問問爺爺奶奶近來身體如何?家里都還好?即使是如此簡單,卻足以體現一個孩子對父母的孝順。我還清楚地記得,上次吃完飯后爸爸俯下身來為爺爺奶奶洗腳還不停地問水溫如何?“給你們洗過腳,我再去給你們買點雞蛋、蔬菜、肉,這幾天你們就不用再買了,家里就有了。”爸爸一邊把熱水往奶奶腳上撩,一邊說。“那么啰嗦干什么呀,我們就倆人在家,想吃啥就做了,你不用給我們買,買那么多也吃不完,可不敢買。”奶奶立即否認了爸爸的想法,爸爸也沒轍啊。接著,就又是掃掃這,抹抹那,洗洗這,沖沖那,忙個不停。就在爸爸的潛移默化下,我知道了回家才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所以,孝順在于行動!
成長路上,一種精神,一種心態促使著我努力向前!
關于生活態度的文章二:
一次偶然地翻開一本書,上面寫著一句話: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這是古代有名的教育家孔子寫的。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我一直深懷不解地想。
一天下午,我寫完作業后,翻開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說《項鏈》細細品讀著。女主人公瑪蒂爾德是一位美麗動人的姑娘,但因為生在小職員家庭,所以只得和一個小書記員結了婚。但在她的心中,卻向往著高雅、奢侈的生活,因而貧寒的家境使她痛苦不堪,她每次去看望有錢的朋友,回來就因為失望、悔恨而整天哭泣。
這時,媽媽走了過來,好奇地問:“女兒,你在干什么呀?”
“我在看莫泊桑的小說。”我的注意力全都投入在了書中,無意地瞥了媽媽一眼,輕描淡寫地回答道。
媽媽笑著坐在我身旁,說:“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我點頭同意了。
“人一生下來便是不平等的,”媽媽神情頓時嚴肅起來,她語重心長地說:“有這樣一個故事,醫院里同一天出生了兩個寶寶,他們穿著同樣的衣服,睡在同樣的床上,沒有任何區別。等到出院的時候,一個孩子的爸爸開著小車,給寶寶穿上最好的衣服,帶他去了溫暖舒適的家;另一個寶寶的爸爸從地里趕來,用粗糙的大手抱著寶寶回到簡陋的木屋里。
聽到這里,“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這句話又出現在我的耳邊,現在,我傾刻間恍然大悟,不禁讓我想到了生活中的兩件事。
記得幾天前,我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一位名牌中學的學生不幸跳樓自殺,他有著良好的家境,優越的學習環境,有著充滿陽光的前途,有著未來也許美好的生活,而且他的家人也陪伴在他的身邊。但他卻有著一顆灰暗的心,對生活沒有一點兒信心和熱情,上帝賜給了他多么幸福的生活,可他自己卻不懂得珍惜,難道這就是他對生活的態度嗎?
還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買東西。過馬路的時候,我看見一位中年男子坐在馬路邊上的角落里。走到他身邊,我清楚地看見,在那飽經滄桑的臉上,帶著一絲絲深深的皺紋。他的嘴角微微向上揚起,似乎有著一股不易察覺的微笑。他沒有了兩條胳膊,但他卻正用自己的雙腳寫下了一個個娟秀的字跡,后來,我才得知,這位中年男子無兒無女,前幾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走了他妻子、兒女的生命,也奪走了他的兩條胳膊。然而,面對重重打擊,他沒有在命運面前低頭,他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依然不減,在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看到那兒充滿了對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因為他有一顆赤熱的心呀!走過那條馬路時,我還常常聽見他樂呵呵的笑聲,他的身旁還經常有人打趣道:“老王,你又聽什么笑話了,成天樂得像個孩子似的!”
是啊!面對出生,我們沒有選擇權和決定權,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是對生活的態度:即使出身微寒,也千萬不要像瑪蒂爾德那樣怨天尤人,要學會平靜地接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即使面對挫折,我們也要學會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生活,而不是從此一蹶不振,這就是生活的態度。
關于生活態度的文章三: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父親欲對一對孿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艷的新玩具給悲觀孩子,又把樂觀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會壞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親嘆了口氣,走進車房,卻發現那樂觀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里掏著什么。
“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里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樂觀者在每次危難中都能看到機會,而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了危難。
人的信仰不同,所服務的對象自然不同。
大家一定熟悉電視連續劇《亮劍》吧!李云龍和楚云龍都愛自己的祖國,面對日本小鬼子的侵略,他們毫不畏懼,都能身先士卒,痛擊日寇。小日本被趕走了,李云龍和楚云龍因為信仰和政治立場的不同,而成為戰場上的一對勁敵。楚云龍忠于蔣家王朝,支持蔣介石搞獨裁。而李云龍則一心為勞苦大眾著想,堅持走人民民主專政之路。于是他們兵戎相見。如果不是戰爭,我相信李云龍和楚云龍會成為好朋友的,他們彼此欣賞對方的軍事才能。
正如蘇軾在詩歌《題西林壁》中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的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不一樣。所以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遇事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千萬不要死鉆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