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培訓計劃范文3篇
鄉村醫生培訓計劃范文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精神,落實醫改中提出的“政府重點加強對農村衛生室和村醫的技術支持”的工作任務,切實提高鄉村醫生隊伍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根據省衛生廳關于印發《江西省20XX年鄉村醫生在崗培訓計劃及大綱》通知要求,現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新余市20XX年鄉村醫生在崗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標
(一)掌握基本藥物使用管理有關要求,規范抗菌藥物、激素的使用辦法,糾正藥物的不合理使用行為,培養臨床合理用藥習慣,同時按照《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衛辦發[20XX]45號)的要求,規范鄉村醫生的從業行為。
(二)了解和掌握重性精神病防治相關知識。
(三)提高鄉村醫生參加農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的應試能力。
二、培訓對象
全市經注冊在村醫療衛生機構從事預防、保健和一般醫療服務的鄉村醫生。
三、培訓內容、形式及學時安排
鄉村醫生培訓為三個項目12項內容(詳見下表)。培訓總學時為80學時,分為集中培訓和臨床培訓兩種形式,集中培訓72學時采取理論授課或視頻學習,臨床培訓8學時。實踐技能項目由縣級培訓基地分批組織安排到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和鄉鎮衛生院進行。
注:合理用藥、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按照廳農衛處印發《20XX年江西省鄉村醫生重點業務培訓項目實施方案》執行。
四、培訓考試考核與登記
鄉村醫生在崗培訓參照繼續醫學教育規定,實行學分制管理。培訓對象每年參加在崗教育培訓活動,所獲得的總學分為25學分。完成培訓80學時并考試合格者,授予25學分,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登記培訓的內容、形式、學時、考試成績,培訓結果記入本人業務技術檔案,作為其年度業務考核、執業注冊與再注冊的必備條件之一。并且,根據《江西省鄉村醫生考核辦法實施細則(試行)》(贛衛農衛發[20XX]5號)文件精神,培訓情況作為鄉村醫生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考核結果作為鄉村醫生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的發放依據。
五、培訓管理
市衛生局負責對全市鄉村醫生培訓工作進行管理、指導和監督,各縣、區衛生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本轄區內培訓基地的管理,負責鄉醫培訓集中授課、安排實踐技能和考試考核工作。
新余市20XX年鄉村醫生在崗培訓大綱
一、合理用藥:(40學時)
(一)總論:(8學時)
1.掌握常用抗生素、激素、解熱止痛藥物、中成藥的合理使用知識。
2.熟悉合理用藥、藥物相互作用的相關基礎知識。
3.熟悉藥物不良反應類型及監測上報系統流程。
4.了解注射劑、特殊劑型藥物安全使用知識。
5.了解常見不合理用藥現象。
6.掌握村衛生室人員的從業規范。
(二)內科合理用藥(20學時)
1.掌握內科疾病、神經內科疾病、急性中毒、急診急救用藥、急性傳染病等各個系統疾病用藥的藥物的分類、藥理作用、適應癥、用法用量、禁忌癥、常見的毒副作用及處理。
2.熟悉內科疾病、神經內科疾病、急性中毒、急診急救用藥、急性傳染病等各種疾病常見的不合理用藥的表現及后果,各個系統疾病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
(三)兒科合理用藥(4學時)
1.掌握為達到兒童常見疾病初級診治而涉及到的藥物使用基本原則。
2.熟悉兒童各個系統疾病常用藥物的用法、劑量,熟悉藥物作用和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機制、藥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了解兒童病情變化時藥物加減量、換藥、停藥的指征。
3.了解兒童藥物代謝特點和劑量換算原則。
(四)外科合理用藥(4學時)
1.掌握各種類型外傷的用藥原則和方法。
2.熟悉常見外科感染(淺表感染、深部感染)的用藥原則和方法;掌握常見外科特殊感染的用藥原則和方法;掌握外科圍手術期抗生素的的使用原則和方法。
3.了解各種營養制劑、特殊疾病用藥的使用指征和方法。
(五)婦產科和合理用藥(4學時)
1.熟悉妊娠期、哺乳期藥物代謝動力學特點和藥物治療總體原則;熟悉孕婦用藥分級,妊娠期及哺乳期禁用和慎用的藥物。
2.掌握妊娠期常見疾病常用藥物的用法、劑量,熟悉藥物作用和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機制、藥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3.掌握婦科感染性疾病、避孕與終止妊娠等常用藥物是用法、劑量,熟悉藥物作用和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機制、藥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二、重性精神病防治(4學時)
(一)熟悉農村精神病患者防治和管理的相關知識和技能(2學時)
(二)掌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務規范(2學時)
三、農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復習(36學時)
(一)全科醫學知識(2學時)
1.掌握全科醫學概念
2.掌握全科醫學原則與方法
(二)醫學人文(2學時)
1.熟悉醫學倫理
2.熟悉農村衛生中常見的行為與心理問題
3.掌握農村衛生涉及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
(三)基本公共衛生(8學時)
1.掌握農村初級衛生保健
2.熟悉基層常用衛生統計學知識
3.掌握常用流行病學方法
4.熟悉農村居民健康教育、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
5.掌握疾病預防與控制
6.熟悉農村環境衛生、職業衛生與食品安全
7.熟悉婦幼保健內容
(四)基本醫療(16學時)
1.熟悉和掌握農村常見癥狀的鑒別診斷
2.熟悉和掌握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按系統)和轉診
3.熟悉常見危重癥的識別與處理
(五)實踐技能(8學時)
1.常見癥狀的鑒別能力
2.體格檢查能力
3.輔助檢查判斷能力
4.醫療文書書寫能力
5.基本醫療操作能力
6.常見疾病的診斷和處理能力
7.急診急救和轉診能力
8.慢性病管理與健康宣教能力
9.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能力
10.人文精神及溝通交流能力
鄉村醫生培訓計劃范文二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進一步增強我鎮農村衛生室的服務能力建設,規范在崗鄉村醫生培訓工作管理,保證培訓的質量與效果,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標
更新鄉村醫生的知識,提高防治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治能力、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二、培訓對象
經注冊在我鎮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及預防、保健和一般醫療服務的鄉村醫生28名。
三、培訓內容
20XX年培訓內容為:小兒發熱、小兒腹瀉、小兒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毒性肝炎、消化道出血、貧血、腎炎、尿路感染等常見疾病。
四、組織管理
衛生院負責制定鄉村醫生年度在崗培訓計劃,組織實施全鎮在崗鄉村醫生培訓,并實施本轄區在崗鄉村醫生年度培訓。
五、考試與登記
培訓結束后采取理論考試,由衛生院組織考試,并將培訓考試結果作為年度業務考核、執業注冊與再注冊的必備條件。
鄉村醫生培訓計劃范文三
一、培訓目標
根據《中共湖北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決定》(鄂發〔20XX〕29號)和《秭歸縣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到20XX年,我縣為每一個村衛生室培養一名年齡在50歲以下的骨干鄉村醫生,累計脫產培訓不低于三個月,使其基本掌握醫療衛生專業中專畢業生應了解的醫療衛生知識,其中在縣級醫療衛生單位培訓7天以上;每一個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的在職鄉村醫生累計脫產培訓一個月,使其具備農村多發病、常見病診治知識和公共衛生、預防接種、婦幼保健基本常識。
二、工作職責
1、縣級醫療衛生單位(縣人民醫院、縣二醫院、縣疾控中心、縣衛生局衛生監督局):縣級醫療衛生單位由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講師團,定期開展培訓服務,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重點是培訓鄉鎮衛生院的師資隊伍,每季度開辦一次巡回培訓班,每次5-—7天。
講師團人員構成如下:縣人民醫院10人(專業要求:內科2人,外科2人,婦科、兒科、五官科、中醫、檢驗科、護理各1人),縣疾控中心5人,縣二醫院6人(專業要求:內科、外科、兒科、護理各1人,中醫科2人),縣衛生局衛生監督局2人。上述單位在4月底以前上報人員名單,由縣衛生局醫政股統一安排培訓內容和時間。
2、鄉鎮衛生院:每所鄉鎮衛生院安排3—5名具有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各鄉鎮培訓領導小組,由各衛生院院長任組長,分管院長具體負責,定期開展工作,其主要職責是:組織本鄉鎮參訓人員,按時參加縣級培訓班培訓;組織本鄉鎮鄉村醫生開展培訓、考核等工作。
3、村衛生室:組織本室在職鄉村醫生按時參加鄉鎮衛生院及縣衛生局組織的培訓班,每個村衛生室確定一名50歲以下,業務技術能力強,醫德好的骨干鄉村醫生重點培訓。
三、培訓內容、時間、方式
1、內容:以湖北省鄉村醫生中專學歷教育教材為主,縣級醫療衛生單位尤其是縣疾控中心、衛生監督局可以自編培訓教材。要求培訓期結束時,骨干鄉村醫生基本達到中專學歷水平,其他在職鄉村醫生業務水平明顯提高,基本掌握農村多發病、常見病診治知識和公共衛生、預防接種、婦幼保健基本常識。
2、時間:骨干鄉村醫生每年培訓不低于三周,三年累計不低于三個月,一般在職鄉村醫生每年培訓不低于一周,三年累計不低于一個月。
3、培訓方式:縣級講師團定期舉辦培訓班,培訓鄉鎮師資隊伍,每季度組織一次巡回培訓班,到一至兩個鄉鎮開展培訓,每次5—7天;鄉鎮每月組織一次培訓班,對鄉村醫生開展輪訓,每次2—3天,培訓結束后進行考試考核,確保培訓質量。縣衛生局將按上級主管部門要求,選送鄉村醫生參加省、市組織的鄉村醫生培訓。
四、保障措施
1、經費保障:
鄉村醫生參加培訓時,各衛生室按每天不低于30元的標準支付生活費,并據實提供交通費;縣、鄉醫療衛生單位組織培訓時,免費為參訓鄉村醫生提供教材、場地和安排住宿,鄉鎮衛生院要免費安排好縣巡回培訓班教師的食宿;縣級各醫療衛生單對講師團成員提供相應經費保障,不能因為參加講師團而降低待遇。縣衛生局對上級轉移支付的鄉村醫生培訓經費做到應撥盡撥。
2、嚴格考核:
縣衛生局對各鄉鎮衛生院及縣級醫療衛生單位加強目標考核。從2010年起,縣衛生局將把鄉村醫生培訓計劃作為醫政工作的一個重點對各單位進行考核,同時將其納入各單位綜合目標考核內容之一;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各鄉鎮衛生院對培訓對象加強管理和考核,嚴格考勤制度,對參訓對象做好考勤記錄,未達到培訓時間的必須補訓;嚴格工作紀律,培訓期間要著裝整潔、舉止端莊,尊重培訓教師;嚴格目標考核,所有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如期完成規定的培訓內容,達到預期的目標,培訓結束后由各鄉鎮衛生院組織考試及考核,并將結果上報縣衛生局。
3、獎懲措施
獎勵:培訓期結束,縣衛生局對組織得力,效果顯著的單位和鄉村醫生進行獎勵;
懲處:對于拒不參加培訓的鄉村醫生、村衛生室將根據《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注銷其執業注冊、收回執業證書或其他處罰;沒有達到規定學時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員,應在6個月內進行補訓和考核。
4、工作要求:
鄉村醫生是我縣一支重要的衛生隊伍,是捍衛我縣三十多萬農民身心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在農村醫療、預防、保健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加強鄉村醫生培訓是提高鄉村醫生業務技術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的具體措施。各單位一定要站在忠實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按照縣衛生局的統一安排部署,把鄉村醫生培訓工作抓好、抓實、抓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