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學習方法
物理是一門特別有趣、有用的學科,它和語文、數學等其它課程有著不同的特點,其學習要求和方法也就有所不同。那么,怎樣才能學好物理呢?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初三物理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初三物理學習方法一
如何培養初中生物理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運用已學知識去單獨地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學會學習是每個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一個人只有具備了這種素質,才能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高科技信息時代環境,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跟我學物理網賈蘭華老師說: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將是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學習是終身學習的前提,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應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目標。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充分考慮初中學生的認知成熟度。初中學生經驗性思維仍占據著重要作用,認識問題仍然需要具體經驗的支持,這種現象在初中二年級尤其明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充分考慮這種因素,在自主學習一些如電功率、電和磁等抽象概念時,應緊密聯系實際,或者使用一些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材料,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使知識內容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強烈的學習動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機制。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是各種有效的教學對策實施的前提,學習動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其學習只能是盲目的、被動的,學生就不會真正進入主體的角色,更談不上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應讓學生體驗成功,如通過微課預習,不僅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還能增加課堂發言機會,從而樹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自覺學習的起點。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積極最活躍的成份,是推動學習的直接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激起學生高度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并使之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在學生實際自主學習中,引起他們興趣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樣的,如在講參照物之前,可以播放二戰時期,法國飛行員抓住了一顆子彈的視頻等等。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學會探索,有利于科學素養的形成。
初三物理學習方法二
也許,你剛步入初二,仍似懂非懂地躊躇在物理世界的大門口;也許,你已經學過一年物理,卻還為概念、公式、計算、推導、比較、歸納而犯愁;也許,對于有些物理題目,你一做就錯,老師一講就懂,可是再做還是錯。千萬別著急,只要你掌握了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就如同找到了金鑰匙,物理殿堂的大門會向你轟然打開。
一、興趣和堅持 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隨著有趣的演示實驗和動手實驗,一個個意想不到的現象吸引你走入深奧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時候,老師為了講清某一物理規律或物理情景,考慮到知識的整體性和邏輯性,經常會進行大段講解。這是理解較高層次的知識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課堂氣氛可能不象小學時那樣“熱烈”,隨著學習的深入,物理的簡潔美、邏輯美、對稱美、統一美等更高層次的魅力就會吸引你欲罷不能,對這一過程同學們應該有思想準備,同時自己要盡快養成這種嚴謹的思維習慣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學習是個苦差事,三分鐘熱度人人都有,難在讓堅持成為一種習慣。
二、理解和記憶
經常見到身邊的某位同學考試時填空、計算題都對,就是選擇題一錯一連串,原因何在?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而這正是學習物理的首要任務、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標準是對每個概念和規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怎么用”等問題,例如“浮力”的概念,我們要搞清楚“浮力是什么?”“浮力怎么樣計算”“為什么物體會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等等;對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記住和說出他們的聯系和本質區別,突出要素,抓住關鍵。而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才會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主動和獨立
身心處于積極主動狀態的同學,能夠在課前主動預習,發現自己學習的困難點,課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腦要高速運轉,對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要自己去考慮,主動發言,不要等老師去“灌輸”。在學習中要善于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學會對知識進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雜亂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將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一定要獨立完成作業。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熟能生巧,這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觀察和思考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善于觀察和思考是物理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學們要學會有目的的觀察,就是在做實驗之前,聽清楚老師講的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采用什么儀器,儀器如何放置,實驗怎么做,觀察什么現象。還要認真思考實驗結論、過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處,怎么解決或改進,實驗誤差來源于哪里如何減小誤差等等。長此以往,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五、錯題本(好題本)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到期末考試前,大部分之前學過的內容都忘了,再怎么翻課本也無濟于事?每當卷子發下來,總是遺憾地感慨“這題我會啊,怎么考試時就這么馬虎?”心理學研究發現,這些事情不是真的遺忘了,而是找不到從大腦中有效提取的路徑和線索,這就需要我們建立錯題本或者叫好題本,主要記錄“易錯題”、“難點題”、“典型題”、“好題”,定期或考前翻一翻,一定會大幅有效提升你的考試成績。
仔細想想,你花了一個多小時去考試,又花了很多時間讓老師改卷和聽老師講評,實際上真正對你的學習有意義的只是那丟掉的十分,明白了這一點,你還會輕視錯題本嗎?錯(好)題本使你的復習極具針對性,是物理取得優異成績的捷徑。
學無定法,更具體地、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需要同學們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別人的學習方法再好,也要通過自己去實踐內化,才能變為自己的東西。方法對了,堅持就能成功。
初三物理學習方法三
物理是一門特別有趣、有用的學科,它和語文、數學等其它課程有著不同的特點,其學習要求和方法也就有所不同。那么,怎樣才能學好物理呢?
一、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好任何知識,首先你要對所學知識充滿濃厚的興趣。物理本身就是一門特別有趣的學科,據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在兩千米高空飛行時,發現身邊有一只小蟲在飛,他伸手抓來一看,竟然是一顆子彈!這個故事你信嗎?另有報載,英國的兩位物理學家布拉格頓和欽特里,為了進行實驗,便進到面包房里的烤箱內,將烤箱的溫度逐漸升高,直到烤箱內干燥空氣的溫度升高到160度才停止,他倆竟然在里面停留了幾個小時,然后又安然無恙地走出來了,這可能嗎?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具備物理知識,因為物理知識就是幫助我們了解自然、解釋自然的,你們看,物理學竟
然是這么神奇有趣!
二、學會觀察
物理學是一門和實驗關系十分密切的學科,物理學中規律性的知識都是從物理現象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重視觀察和實驗,對學好物理知識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實驗能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增強觀察物理現象和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巴甫洛夫說過:“應該學會觀察,不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如何觀察物理實驗呢?
觀察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借助于眼睛直接觀察,二是通過儀器進行間接觀察。觀察可分為三步進行:一看、二找、三定。
一看,就是首先要學會看現象。看又可以通過三個途經進行:一是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例如:我們看太陽光穿過窗戶射
進教室里,若照著漂浮的灰塵,會發現光通過的路線是直的。二是看實驗,看實驗中呈現的現象。例如:把筷子插入盛有水的杯子中,會看到筷子從水面以下變得向上彎折,說明光從水中進人空氣時,改變了傳播方向,這比前面的觀察又進了一步。
三是看圖形,通過圖形發現規律。例如:通過看課本上《透鏡》一節的插圖,可以觀察出凸透鏡和凹透鏡在構造特點和光學特點上的區別。
二找,就是在反復觀察大量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找出物理規律。例如:射進教室的太陽光、電影放映機射向銀幕的光束、
黑夜里手電筒射出的光等,通過的路線都是直的。因此,我們就可以總結出“光在空氣里是沿直線傳播”的規律。找規律是觀察的主要目的之一。
三定,就是確定條件。由于任何物理規律的成立都是有條件的,因此,總結規律時,一定要考慮它在什么條件下成立。例如:光的直線傳播規律的條件是“同一種均勻介質”。
教師的演示實驗是同學們經常觀察的現象,應做到認真仔細地觀察和分析思考。弄清儀器的構造有何特點,儀器、儀表的刻度有何特點,各種儀器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多大,實驗由哪幾部分組成,實驗出現什么現象等等。
對于分組實驗,每次實驗前一定要做好預習準備,明確實驗目的,知道實驗的原理,了解用到哪些實驗器材及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確實驗的操作步驟及觀察內容,實驗中認真操作、觀察,實事求是地記錄必要的數據、實驗后再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結論。整個實驗過程中,都要手、眼、腦并用。
三、重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中,主要學習力、電、光、熱、聲的初步知要學習到許多重要的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等等。對這些基礎知識,要做到力求理解,不能局限于只記住結論。當學習到某個物理知識時,必須想到跟它有關的具體物理事實,明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義,知道它主要的應用。每學習一個概念或規律時,都必須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即為什么要引入它,它是從哪些現象中用什么方法分析、概括出來的?在此過程中具體使用了哪些實驗裝置?用了哪些思維方法進行研究的?
它有哪些主要的實際應用?它跟一些相關的物理知識有哪些聯系和區別?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越深刻透徹,知識的掌握才越持久牢固,知識的應用才越靈活自如、得心應手。在應用中,要特別注意的是物理意義的理解及適用范圍和條件。
四、聯系實際學物理
學習物理的目的之一,就是發展基礎理論,發現新的科學規律,為發展生產服務。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密切相關。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例如:初二的同學學習完力的概念后,聯系生活中踢球、推墻等實例,你會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更深的理解;而通過推門這一天天做的動作,體會換用不同作用點、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力,其效果顯著不同,又可進一步加深對力的三要素的認^1。要善于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并用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樣做有助于提髙學習物理的興趣,更有助于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試想,當你用學過的物理知
識解決了生活中的一大難題時,你該會有多高興!
五、認真做好練習
做練習的過程,既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發現自己理解、掌握知識中的薄弱環節,進而有目的、有意識地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又可以在練習過程中,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物理練習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仔細審題。通過審題,弄清題目所敘述的物理過程,明確有哪些已知條件,需要解答的是哪些物理量,要特別注意
挖掘出那些隱含著的條件。例如:把3千克水從15度加熱到沸騰(氣壓為1標準大氣壓)需要吸收多少熱量?此題隱含著末溫為100度。
第二,認真分析。認真分析各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間的關系,明確解題關鍵的核心問題,確定解題方案,尋找必須用到的規律、公式,利用這些規律、公式來建立已知條件和所求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從而解出答案,求得結果。例如:一定值電阻R兩端電壓從6V增大到10V,通過R的電流增大了2A,那么電流通過電阻R所做的功在lh內增加了多少焦耳?本題的核心是通過定值電阻R的電流是一個變化量,而不是一個具體值,切不可把電流的變化視作電流來用。需要利用歐姆定律和電功公式配合求解。
第三,統一單位。如果所解答的問題需要用數字進行計算,則計算前一定要先統一好單位,用規定的單位代人進行計算,防止差錯,切忌亂套公式、機械模仿。例如:某同學騎車速度為5m/s,他用lh能通過多遠的路程?解:S=vt=5m/sxlh=5m。你們看,是不是出現了笑話?
第四,符合規范。物理練習的題型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問答題和計算題。各類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解題思路、解題規律和方法,以及不同的解題規范和格式規范。例如:填空題要求答案完整、準確、不能似是而非;問答題要求抓住要點,即本題主要涉及的物理規律,否則璁嗦很多還不得分;而計算題要求過程完整,從單位換算、分析、公式,到帶數過程、計算、結果、答案等,一步都不能少,否則也會丟分。對這些都應該進行認真總結,做到胸有成竹,符合規范化的要求。
要學好物理知識,必須要做一定量的練習,但做練習切記要與課堂上老師講課內容聯系起來,只有與教材要求聯系起來,并且注意不斷總結經驗規律和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因斯坦曾說過:“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廢話。”只要同學們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通過自己艱苦的努力,就一定能把物理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