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語文方法
語文的學習方法有很多,語文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的精髓,但是現在很多人越來越學不好語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
一、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奠基石,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大多數的孩子認為語文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靈活性差,知識太死。其實不然,語文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開放性。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內容都離不開語文,只要有意識地學習,在生活的任何場合都可以學到語文。因而語文具有最便于自學的突出特點。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無情物。”不僅文章,就連我們民族的文字也個個充滿著感情色彩。教師帶著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學生帶著感情學,才有可能學好。離開了感情因素去單純地學知識,是導致學生對語文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靈活性。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呈現線形或鏈條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語文學習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是很嚴格的,是相對而言的。學習語文不能搞自我封閉,機械死板的學。
如何培養學習興趣,結合工作實踐總結以下兩點:
1、課本結合生活。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母親節到了,讓孩子制作一張節日賀卡,寫上最誠摯的祝福送給母親。此時,孩子們一定會將平日老師教的優美詞句運用上。
2、課本結合游戲。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周末,父母陪孩子做成語接龍的游戲,讓孩子參與其中,體會學以致用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做基礎,學好語文便不再是一件難事。
二、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緊張的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絡上獲取信息,并有條理的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積累更多知識,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四、加強寫作訓練。
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
語文學習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踏踏實實地學,認認真真地練。只要自己努力了、付出了,總有屬于你的成果。“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巧’作舟”,堅持再堅持,你一定可以學好語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