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3篇
“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讀書筆記,希望能幫到大家!
讀書筆記一:
《太空漂流記》讀后感800字
“嫦娥奔月”曾是中國的神話傳說。
皎潔的月光灑滿人間,我國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志士把天空中的明月賦予人世間錯綜復雜的情愁。李白曾“寄情明月”蘇軾曾“把酒問天”……我們常常把自己的思想“強加”于月亮。從那時起便有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等千古流傳的詩句。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認識到“宇宙”的存在。宋朝辛棄疾曾寫道“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古代人們開始利用星空中的星象辨別天氣的好壞?,F階段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我國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后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這是中國人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之一。
《太空漂流記》是美國宇航員杰瑞·M·利寧杰的“太空旅游記”,其中部分講述了他適應太空生活的過程。開始時,他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慢慢適應了做一個太空人。在月球上,地球小時變得沒有意義,因為在月球上他每天可看到太陽升次,由于在月球上,人處于失重狀態,當他休息時,他頭腳倒置睡在墻上。他是為愛好運動的好航天員。在月球上,他穿金屬鎧甲來增加重力進行鍛煉。他認為鍛煉可以克服因失重而造成的體能衰退。在太空的生活中,為了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他時常想象回家的景象,兒童嬉戲的景象。在這種狀態下,他和他的隊友一起度過了太空的五個月生活。作者在文章中下到:在某種意義上,我認為空間站是小孩子的天堂,另外蓬亂,不刮胡子,甚至有點亂糟糟的,似乎很適合太空探險的景象。我們畢竟是在前線的冒險者,忙的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看上去怎么樣或者聞起來怎么樣。這是作者的思想,以國家科技進步為重,以個人權益為輕的愛國主義精神。
團結就是力量,我國在1970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到2011年9月21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天宮一號”飛行器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顯示出我國航天技術不斷提高。這與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分不開,與我國科教興國的戰略分不開,充分說明了科技的重要性。
想到到達太空的方法,曾有一篇說明文有關于到達太空的方法。文章設想,當你進入電梯按下上升的按鈕就可以達到太空。據科學研究發現,建在一個200噸的電梯是個合理的設想,而且具有商業價值,一個200燉的太空電梯的大小相當于一家大型商務飛機,他使普通人的太空旅行得以實現。
面對科技不斷更新的現代化社會,我們需要總結以往的教訓和經驗,掌握扎實科學文化知識,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
“嫦娥奔月”不再是中國的神話傳說。讓我們為我國未來的“太空之旅”而奮斗吧!
讀書筆記二:
《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讀后感800字[高中水平]
暑假里,去了趟廈門大學,對海的熱愛讓我向大海走近,向海明威先生走近。
海明威先生,一位用自己的獵槍結束了自己生命的硬漢子。寫過一篇簡單而令人感動的小說,名為《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故事不長,人物也不多,但,興許你讀個兩三來遍,也不定吃得透這老先生的立意和意境……
主人公:喜歡喝著白蘭地的孤獨現代人
時間很晚了,大家都離開餐館,只有一個老人還坐在樹葉擋住燈光的陰影里。白天里,街上盡是塵埃,到得晚上,露水壓住了塵埃。這個老人喜歡坐得很晚。他是個聾子?,F在是夜里,十分寂靜,他感覺得到跟白天的不同。并非出于為難侍者,只是比起開通宵的酒店,“這兒是個干凈愉快的餐館。十分明亮。而且這會兒,燈光很亮,還有飄渺的樹影”。杯子滿上了白蘭地……顯然,老人有些醉了。
在我看來,老人害怕孤獨,害怕黑暗,害怕無希望無意義的生活,直到死去。他企圖用自殺來擺脫對生活的迷惘,但上天終究沒有放他走。后來……依賴上了酒,靠“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去逃避迷惘,然而,仍不得不離開那個干凈明亮的地方,回到黑暗孤獨和虛無之中。想知,他唯一的奢望竟然只是尋找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
不過,年長的侍者似乎并不怕虛無,因為他有明確的想法,他心里很有數,“這是虛無縹緲,全是虛無縹緲,人也是虛無縹緲……他知道一切都是虛無縹緲的,一切都是為了虛無縹緲…….” 他深知虛無吞噬一切的巨大威力,知道虛無的普遍存在,所以他理解老人對黑暗孤獨的恐懼,也知道年輕侍者生活在虛無之中,只是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里,皆是虛無,充滿了黑暗孤獨,無希望、無意義、精神無所寄托的迷惘。
今天,和幾個朋友,破天荒“對鏡貼花黃”?;蛟S,就是如海明威所寫的那樣,你會納悶:你從哪里來,又將去向哪里?你會發現:你的到來是上天注定,是一種規律,是漫長時光之中的一個小小安排。而你在安排中起到了冥冥之中應起的作用。這時,名字只是成為一種代號,你真正的生命在乾坤之間終究要回歸大地,這似乎是個公訂的原則,在世世代代后,一切重演之時,你已經被稱為“過去”,變得虛無縹緲。 就因如此,我便理解那種“夜里要有亮光的人”。
感謝海明威,給了我對人生簡單的理解。因此,盡管今天只是一個陰天,家里依然干凈明亮。
讀書筆記三:
《地板下的小人》讀后感900字
地板下的小人讀后感 我讀過許多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美女與野獸、森林里的小屋…其中記憶最深的是一本《地板下的小人》的童話書。 書里說那些小人是住在地板下面的,他們沒有家具,沒有用品,沒有食物,所以他們要到地板上面來取,他們說這叫“借”。并且地板下的小人也是分等級的,比如說住在客廳下面的就比住在廚房的地板里的身份高。 看了這本書后,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總是感覺有這樣一個世界,有時恍惚地會看見那些小人兒,有時是一個老奶奶,有時又變成了一個小女孩。有一次,我剛躺到床上準備睡覺。忽然,看到一個小人兒正站在我的衣服上,雖然這個小人兒的樣子一點也不可怕,但是很小,只有我的手掌那么大,所以把我給嚇死了。我尖叫著:“媽媽!有鬼!有鬼!”媽媽就趕忙跑進臥室,打開了燈,我發現小人兒不見了,只有我脫下的一堆衣服。這樣折騰了幾次,我就不肯一個人先睡了,必須要爸爸、媽媽陪我睡著。從那以后,我睡覺時再也沒見過那些小人。 書中說的小人住在地板下,而且常要到地板上來借東西。每次當我發現自己的水彩筆、鉛筆、書本之類的不見了,就誤以為是被那些小人借走了,到時還會還給我的。平時,只要家中聽到什么聲音,就會認為是地板下的小人上來借東西了。于是,我就會竄來竄去的去找小人,希望能看到小人是怎么上來的,還下定決心,要到地板下面探個究竟,看下面是否住著好幾戶人家。當然,我肯定是徒勞無功的。 后來,新房子裝修時,我看見他們如何鋪好地板,下面什么也沒有。我才明白,那只是童話里的世界,書本中的故事和現實生活中原來是不一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又感到那并不純粹的幻覺,也許在昆蟲、微生物的生活中就是這樣的,它們很小很小,但它們也有自己的家庭,說不定,我們居住的臥室、客廳就是它們生活的宇宙,而我們居住的地球,也只是宇宙中的一顆行星,在這渺茫的宇宙中不知有多少顆這樣的星球。人類不正像是宇宙中的一些“小人兒”嗎? 我將保留那份對“小人兒”的好奇心,讓飛翔成為可能,讓嫦娥奔月的神話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