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革命有關的讀書筆記3篇
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創造輝煌業績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與革命有關的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與革命有關的讀書筆記一: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3000字
一、淺談本書及作者
“斯諾對中國共產黨的發現和描述,與哥倫布對美洲大陸的發現 一樣,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這是美國記者白修德對這本書以及作者 斯諾的評價。是的,就是埃德加?斯諾,這位作為第一個到中國紅色 區域完成長達 7 年采訪的西方記者, 揭開了無數當時令人無法理解甚 至在外界看來撲朔迷離的紅色中國的神秘面紗。 作者長年跟隨紅軍共同生活,甚至于許多中共領導面對面交流, 也正是應為這樣本書的內容大到毛澤東對抗日戰爭的著名論斷、 共產 黨的基本政策, 小到黨員和民眾的言語神態。 他站在非常可觀的角度, 從小人物的小事件中,不僅反映當時人民百姓的生活、心理狀況,更 是從側面的角度表現出紅軍以及那些遙不可忘的領袖們的精神狀態 和思想覺悟。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 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世界。 ”這是讀完后 我最大的感受!
二、讀后新認識
“這些故事卻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造,所寫下的。這些革命青 年們使本書所描寫的故事活著。而且從嚴格的字面上的意義來講,這 一本書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寫的,而是毛澤東、彭德懷、周恩來、林 伯渠、徐海東、徐特立、林彪這些人——他們的斗爭生活就是本書描 寫的對象——所口述的。此外還有毛澤東、彭德懷等人所作的長篇談 話,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辭,解釋中國革命的原因和目的。還有幾十 篇和無名的紅色戰士、農民、工人、知識分子所作的對話,從這些對 話里面,讀者可以約略窺知使他們成為不可征服的那種精神,那種力 量,那種欲望,那種激情。 ”斯諾自己說道。 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首次打破國民黨新聞封鎖,向世界報導 中國革命真相。對我這種高中落下一大截政治歷史的理科生而言,更 是讓我對當時的人民、 紅軍、 毛澤東等等都有了新的甚至顛覆的認識。
(一)人民
在斯諾的筆下,不管是現實的生活狀況,是紅軍高大的形象,還 是領袖們思想高度都從人民百姓點點滴滴的小事中一一體現。 而在這 些小事的背后又深刻反映了百姓們當時的心理狀態。 在書中“蘇維埃社會”一節中的一部分令我影響深刻。 “中國農 民通常最討厭他自己家庭之外的組織、紀律和任何社會活動。當提到 這一點是,一些黨員大笑起來,他們說中國農民如果是為自己而不是 為民團——地主或是稅吏工作,他們沒有不喜歡組織或社會活動的。 我不得不承認與我談話的大部分農民看上去都支持蘇維埃和紅軍。 他 們中許多人都很自由地進行批評和抱怨, 但是當問道他們是否喜歡現 在這樣而不喜歡過去的日子時,他們的回答幾乎是帶著強調的語氣 ‘是的’ 。我們也注意到他們大多數人在談到蘇維埃時常講‘我們的 政府’ ,這使我感到中國鄉村有一種新鮮的凝聚力。 ” 從我以前的狹窄的認知范圍來看, 當時的人民一定都思想禁錮且 保守,甚至有些木訥。沒想到事實卻恰恰相反, “他們中許多人都很 自由地進行批評和抱怨”這無疑是對他們言語自由開放最直接的證 明。而之后大部分農民團結一致看好“蘇維埃”和“紅軍” ,可以說 他們思想覺悟相當高,有共同追求的目標有堅定不移支持的信念,我 想這一點更是當今社會缺乏精神寄托的我們非常欠缺的地方。
(二)紅軍
說到紅軍,長征是不得不提的大事件。長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敵 人的嚴密封鎖線。面隊敵人強大的軍事實力,窮追猛打,紅軍則采用 了各種巧妙的戰術突破圍困,擺脫危險境,其中渡江這一環節,猶如 電視劇里面的驚險萬分,但是確實千這萬卻。當時長江邊的渡船早一 被敵人焚毀,面對這事實,紅軍奇跡般的走了八十五英里,穿著繳獲 的國民黨軍服,冒充敵人來到對岸解除武裝,但紅軍的主力軍在沒有 沒有損失一兵一卒的情況下成功渡河。有勇有謀,這就是中國共產黨 員,中國的紅軍。接下來的是巧奪大渡河。這環節主要不是渡河的經 過了,而是中國共產黨與少數名組之間的關系了。紅軍當時面對著敵 人的炮火威脅,還要應付驍勇善戰的土著居民,獨立的黎族人民,桀 驁不馴的黎族人民從來沒有被住在周圍的漢族人征服過,同化過,對 于中國共產黨, 中國紅軍, 更是聞所未聞。 對于大多數少數民族來說, 情況也是差不多的。但畢竟是紅軍,他們的功績,他們的作為,贏得 了少數民族的友誼,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參軍,這足以證明了中國紅 軍在人民中的威望與感召力了。 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戰略轉移,是一 次武裝巡回宣傳,是一個奇跡。它體現了共產黨強大的精神境界,非 凡的心理素質,而這些也僅僅占了全書的一個小部分。也可以說,紅 軍的長征也僅僅占了中國革命的一小部分。
(三)毛澤東
在斯諾的描述下,共產黨那時的領袖們我無一不佩服得五體投 地。他們是有氣質,有風度,更是有能力帶領中國人民前進的的一群 人。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段傳奇的經歷,絕非凡人。正是斯諾的講述讓 我原本對革命者冷冰冰的印象現在卻鮮活起來。 首當其沖的無疑是毛澤東了。在平日的生活中,偉大的無產階級 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頭銜把真實的毛澤東同志隱藏在了耀眼的光輝之下完美無缺遙不可以。但在聽過《毛澤東傳》的讀者朋友 介紹之后,對那個真實毛主席的好奇也隨之達到極致,終于在這擦邊書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毛澤東的經歷是本書的一大重點, 這在相當程度上也是一個中國 革命的故事。斯諾寫到“毛澤東每天工作十三、四個小時,常常到深夜二、三點鐘才休息。他的身體仿佛是鐵打的。他認為這要歸因于他 在少年時代在父親的田里干過苦活, 要歸因于他在學校讀書的刻苦時 期,當時他與幾個志同道合的人組織斯巴達俱樂部一類的團體。他們常常餓著肚皮,到華南山林中作長途的徒步跋涉,在嚴寒的日子去游 泳,在雨雪中光著脊梁——這一切都是為了要鍛煉他們自己。他們憑 直覺知道,中國的來日需要他們有忍受最大的艱難困苦的能力。 ”而 我們現在的大學生呢?很多人冬天怕冷放棄了甚至洗臉, 早上能多睡 就多睡, 有多少人還想到要去磨練自己的意志呢?毛澤東從小就狂熱 的喜歡讀書,他自己說“我如饑如渴地閱讀凡是我能夠找到的一切書籍。 ”特別是大約 18 歲的時候,他在校六個月就退學了,訂了一個自修計劃,每天到湖南省立圖書館去看書。他非常認真地執行,堅持每 天早晨圖書館一開門就進去,在圖書館讀到關門才出來。在這段自修期間,他讀了許多的書,學習了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他說“我讀了 亞當?斯密的《原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約翰?穆勒的一部 關于倫理學的書。我讀了盧梭的著作,斯賓塞的《邏輯》和盂德斯鳩 寫的一本關于法律的書。我在認真研讀俄、美、英、法等國歷史地理 的同時, 也閱讀詩歌、小說和古希臘的故事。 與我們同樣的年齡時,” 他的閱讀質量和數量早已遠遠超過我們中的大多數。讀萬卷書行萬里 路,毛澤東年輕時還登了泰山,看了孔墓,步行游歷了湖南,在北海 灣的冰上散步,沿著洞庭湖環行,繞保定府城墻走了一圈, 《三國》 上有名的徐州城墻,歷史上也有盛名的南京城墻,他都環繞過一次。
三、個人心得
回看這本書,我讀到的是一名兢兢業業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 諾,他為自己的夢想為解世界之謎堅持 7 年之久;我讀到的是一群思 想開明的農民,他們充滿朝氣與活力的生活在紅色蘇區中;我讀到的 是英勇善戰的紅軍戰士,他們切實為農民解難為人民服務;我讀到的 是最最真實的毛澤東,他從小就愛跟爸爸吵個不停…他們都是一群一 心意義為了民族生存,為了祖國的未來不斷拼搏不停奮斗的年輕人, 在他們身上我更看到的是中國的希望那些藏在我們骨髓中到危難關 頭一定會爆發出來的昂揚斗志。 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向他們鞠一躬。如今極度膨暴的物質 生活從何而來, 沒有他們的槍林彈雨有現在的高樓大廈么?那么當時 他們對建國 60 周年后的我們又有什么要求和期待呢?我們是不是讓 他們失望了?在這個文化氛圍敗壞,精神生活缺乏的今天,當我再回 首當年他們的豪情壯志豐功偉業時,心理難免有一些心酸。 “斯諾對中國共產黨的發現和描述,與哥倫布對美洲大陸的發 現一樣,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斯諾,謝謝你!
與革命有關的讀書筆記二:
《建黨偉業》觀后感800字
當星星般閃耀的謝幕燈亮起,一部如史詩般宏偉的巨制《建黨偉業》落下了帷幕,耳畔回響這那低低吟唱但又慷慨激昂的《國際歌》,“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而我我眼中含著那飽滿的淚光,思緒卻還沉浸在那個風雨飄搖的舊中國……
《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演到中國共產主義剛成立,這之間的十年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發生使國人永遠銘記的事情,涌現了許多名留青史的風云人物,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勛復辟、護法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它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斗爭,終于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于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卻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領土,那些強權國家,根本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硬是將德國在中國的權利轉讓給日本。“弱國無外交”,演員陳道明在劇中沉痛的話,告訴了人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須自強。
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希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斗爭,最終終于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愿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與革命有關的讀書筆記三:
《革命英雄小故事》讀后感
當我讀完《革命英雄小故事》這本書后,那一幅幅驚心動魄的場面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它再現了那硝煙彌漫、艱苦卓絕的斗爭歲月。
這本書介紹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但最使我感動的是放牛郎王二小。那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兇狠殘暴的日本鬼子踐踏我們袓國的大好河山,強占了我們的土地。晉察冀的人民不畏強暴,奮起反抗,同敵人展開了英勇的搏斗。
一天早上,一百多個如同惡狼一般的日本鬼子爬上山來。但是,他們站在山頭上就不敢再往前走,生怕走進我軍的埋伏圈。正好,他們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敵人叫他帶路。王二小心里琢磨著:如果讓日本鬼子自己下山去,一旦他們辨明了方向,找到后方機關和莊里的老百姓,那可就糟了。但他還是鎮靜地領著敵人走了。他知道在一個山溝里我們的八路軍已經設下了夭羅地網。當敵人夸他時,他裝著一副很高興的樣子,走著走著,兩邊的山上就響起了密集的槍聲,手榴彈也一個接著一個地爆炸,整個山溝充滿了硝煙。一個日本鬼子知道上了當后,端起雪亮的剌刀猛地朝王二小剌去,然后這個殘忍的家伙用剌刀把王二小高高挑了起來,鮮血順著槍把流了下來。接著,敵人又把王二小狠狠地摔在了大石頭上。一時間,草地上、石頭上、鬼子的大皮鞋上濺滿了王二小的鮮血……就這樣我們的小英雄壯烈犧牲了,當年他只有13歲。“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弄丟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我看完后,從中我體會到,我們今夭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一切,都來之不易,我們應當像對自己的生命一樣對今夭倍加愛護和珍惜,用自己學習好、工作好的實際行動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我們還應當學習革命者那種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優秀品質,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袓國,把有限的生命投人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一流的成績。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獻出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