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跡心得感想
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跡心得感想篇1
愛國戍邊,忠誠奉獻,他無怨無悔;冰湖救人,見義勇為,他以生命護衛生命。“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感人事跡日前經中央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后,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引起強烈反響。連日來,廣大官兵學事跡、寫體會、談感受,表示要積極投身強國強軍實踐,用扎實工作和艱苦奮斗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雄鷹折翅,精神永駐高原。初春,帕米爾高原寒風依舊,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像往常一樣踏上巡邏路。冰峰腳下,他們以特有的方式紀念逝去的戰友——拉齊尼大叔。拉齊尼是南疆地區優秀的護邊員代表。南疆軍區部隊掀起學習拉齊尼熱潮,官兵表示:“寧丟生命、不失寸土。”駐守在喀喇昆侖腹地的新疆軍區某合成團,第一時間組織官兵開展黨小組主題活動。他們對著國旗宣誓:“堅決守護好祖國邊防線,誓死捍衛國家尊嚴和每一寸國土!”收聽收看拉齊尼事跡后,正在高原駐訓的“進藏先遣英雄連”官兵誓言要像拉齊尼一樣,無怨無悔衛國戍邊。雪域高原,界碑無言,西藏日喀則軍分區某邊防連官兵又一次踏雪出征,同行的還有吉汝村的民兵們。民兵排排長噶羅布說:“我們要以拉齊尼為榜樣,和解放軍一起守好家鄉、護好邊防。”
致敬英雄壯舉,立足崗位接續奮斗。拉齊尼對黨、對人民深沉的愛和熾熱的情無聲感召著廣大年輕官兵。北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第73集團軍某旅、第78集團軍某陸航旅、駐疆某綜合倉庫官兵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要用實際行動傳承英雄精神,用忠誠和熱血守望和平安寧。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基地保障隊上士劉猛說:“我們崇敬像拉齊尼這樣的勇士。”武警江西總隊九江支隊官兵常年擔負水面巡邏和九江長江大橋的守護任務,他們表示,從艱苦的高原邊防到寬廣的大江大河,雖然守護的地方不同,崗位不同,但衛國為民的決心和行動是一樣的。在第80集團軍某旅“學時代楷模精神,做新時代的奮斗者”主題演講比賽中,摩步五連中士冀鵬深情講述拉齊尼一家三代人守衛邊境的故事,引發大家強烈共鳴。連日來,該旅實彈射擊等重難點課目接續展開,官兵訓練熱情高漲。
最好的紀念是傳承,最好的告慰是奮進。拉齊尼扎根高原、忠誠奉獻的精神,化作官兵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南國密林細雨霏霏,火箭軍某導彈旅發射陣地劍指蒼穹。“導彈發射先鋒營”二級軍士長、一等功臣何賢達在發射架下說:“拉齊尼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作為新時代的火箭軍官兵,我們一定將手中武器練到極致、用到極致,無愧于時代賦予的使命重托。”武警張家口支隊崇禮中隊中隊長解浩磊,正帶領官兵緊張備戰冬奧會安保任務,他說:“拉齊尼的英雄壯舉讓我們感動,更傳遞給我們力量。”北京衛戍區“老虎團”某連下士肖佳奇剛剛成為一名預備黨員,他表示要以拉齊尼為榜樣,在國家需要時沖鋒在前,在百姓需要時挺身而出,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跡心得感想篇2
望著掛在家中的那套新西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淚水滿面。要是往年,這時的拉齊尼·巴依卡已經帶著他在基層工作調研所得,踏上了去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路程。如今,他已長眠在帕米爾高原,守護著他魂牽夢繞的邊防線。
時光回到今年1月4日13時56分,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著哭腔的叫喊:“快來人啊!救救孩子!”
拉齊尼·巴依卡循著聲音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小孩陷入人工湖的冰窟里,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來不及細想,拉齊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帶走身體的溫度,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盡量托在水面。
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10多分鐘過去,孩童成功獲救,但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冰水中浮上來,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回憶拉齊尼·巴依卡救人的情景,木沙江·努爾墩淚流滿面:“他說救孩子,救孩子,我把圍巾遞給他,他抓好后我把圍巾往回拉,拉過來一米多,冰突然裂開了,我也掉到水里。我快上來時他說趕快救孩子,我回過頭一看,他慢慢地往水里沉下去了,整個過程大約10分鐘,他一直托著孩子……”
拉齊尼·巴依卡的家鄉位于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達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50%,冬季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多攝氏度,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是我國唯一只能靠牦牛出行的巡邏線。特別是在中巴邊境的重要通道吾甫浪溝一帶,每次巡邏都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達坂,還要80多次蹚過刺骨的冰河。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都是帕米爾高原上的護邊員,從他的爺爺開始,就和當地邊防戰士一同守護著紅其拉甫邊防線。,拉齊尼·巴依卡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成為家里的第三代護邊員。
10月的一天,拉齊尼·巴依卡和戰士們巡邏時突遇暴雪,狂風夾著暴雪讓人睜不開眼睛,一名戰士不幸掉進雪洞。危急時刻,拉齊尼·巴依卡爬到雪洞旁,脫下衣服,奮力將戰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他自己卻被凍得不省人事,在醫院搶救了3個小時才挽回生命。
說起拉齊尼·巴依卡,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阿布都賈米·龍吉克說:“巡邏的時候每次看到界碑,拉齊尼·巴依卡都會去擦干凈。顏色淺了,他專門帶油漆去描紅。‘中國’這兩個字永遠在他心里,也永遠在我們心里。”
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多次帶著兒子拉迪爾·拉齊尼來到國門和護邊一線,讓他從小感受護邊守邊的精神力量。拉迪爾·拉齊尼說:“我爸爸是一個英雄,我長大要當像他一樣的人。”
拉齊尼·巴依卡的女兒說,爸爸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為國戍邊,讓自己和弟弟上大學。她希望爸爸放心,姐弟倆一定會好好學習,實現他的心愿,把他的精神傳給所有人,要讓全世界知道,爸爸是個英雄。
拉齊尼·巴依卡離開了大家,巡邏的隊伍和巡邏的腳步從沒有停息。每當巡邏的人們休憩時,都會唱起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大家知道,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歡唱的一首歌,也是他每次巡邏時都在唱的一首歌。唱起這首歌,仿佛拉齊尼·巴依卡就和大家在一起,就一同走在巡邏的路上。因為這只帕米爾雄鷹,永遠翱翔在帕米爾的天空。
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跡心得感想篇3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1月4日,為救助一名落水兒童不幸犧牲,年僅41歲。拉齊尼·巴依卡祖父三代人為國守邊護邊,他也被大家稱為“帕米爾雄鷹”。
每天上午,提孜那甫村護邊員麥富吐力·砍加都會在帕米爾高原的山路上巡邊。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巡邊隊伍中少了與大家朝夕相處的拉齊尼·巴依卡。望著眼前崎嶇不平的漫長巡邊路,麥富吐力·砍加回憶說:“每次巡邏的時候,都是拉齊尼帶領我們。有一次我們巡邏時下雨,山上發洪水遇見了泥石流,探路的時候山上的石頭砸在了他頭上,我們不讓他去,他還是堅持去,頭上流血了,走了三個小時才回來,找到了一條安全的路,帶我們一起過去了。”
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都是護邊員。,剛從部隊退伍的拉齊尼·巴依卡接過父親手中的鞭子,和邊防戰士們一起騎著牦牛,開始行走在千里尋邊線上。帕米爾高原海拔4000多米,終年積雪,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風力常年在7級以上,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攝氏度。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拉齊尼·巴依卡一巡邊就是十六載,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帕米爾雄鷹”。,拉齊尼·巴依卡多了一個新身份——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每次巡邊放牧,都要到牧民家里走訪調研,聽取意見和建議。三年來,他提交了十三份議案。11月,拉齊尼·巴依卡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今年1月4日,正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經過學校人工湖時,發現一名男童掉入冰窟。拉齊尼立刻踏上冰面,伸手去拉落水的男童,沒想到冰面突然坍塌,他頓時跌入冰冷刺骨的湖中,但他仍舉起雙手奮力托舉著男童,并拼盡全力把男童推向冰面。在聞訊趕來的救援人員的努力下,這名5歲男童獲救了,但拉齊尼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了41歲。
自治區黨委追授拉齊尼·巴依卡為“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英雄已逝,精神長存。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阿布都賈米·龍吉克:“雖然他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永遠都在,我們要和他一起,永遠守護好邊境。”
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跡心得感想篇4
那天傍晚,官兵采訪結束,我去了拉齊尼的家。因為三代護邊,當地政府專門為他們家建了一個榮譽室。
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紅其拉甫邊防連在帕米爾高原上成立。在這里,雪崩、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是家常便飯。如果沒有經驗豐富的向導,巡邏隊將寸步難行。拉齊尼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自告奮勇擔任向導,并主動和邊防軍人一起護邊。1972年,凱力迪別克走不動了,就把義務向導的接力棒交給了兒子巴依卡。
在爺爺和父親的影響下,拉齊尼從小就和邊防官兵結下深厚的情誼。,剛從部隊退伍的拉齊尼,毅然接過父親手中的鞭子,和邊防戰士一起騎著牦牛行走在千里邊防線上,成為一個不穿軍裝的邊防軍人。這一年,25歲的拉齊尼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吾甫浪溝,是紅其拉甫最考驗戰士們信念和意志的地方。它蜿蜒在帕米爾至喀喇昆侖的崇山峻嶺之間,亂石林立,這是全軍唯一一條只能騎牦牛執勤的巡邏線。整趟巡邏要翻越8座海拔5000多米的冰達坂,蹚30多次寒冷刺骨的冰河,隨時都有遭遇泥石流、暴風雪、冰雹、雪崩、猛獸襲擊和“彈盡糧絕”的可能。
“如果能去一次吾甫浪溝,我就是真正的勇士了!”紅其拉甫邊防連一名新兵說。而拉齊尼去過多次。
“每次邊境巡邏,只要拉齊尼在,我們就很安心。”紅其拉甫邊防連連長說,“拉齊尼總是走在最前面探路,憑借自己多年的經驗,幫助大家化險為夷。”戰士們都叫他“帕米爾雄鷹”。“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拉齊尼說這話時,臉上的表情極其堅定。
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跡心得感想篇5
5月21日,我到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腳下的紅其拉甫邊防連采訪。這不是我第一次踏上帕米爾高原,但即使做足準備,當車碾過雪山凍土,翻越冰峰達坂,來到海拔4300多米目的地,我的頭還是脹痛欲裂。到了連隊,我跟著當天的巡邏分隊一起巡邊。
出連隊營區,步行不到半小時,就要經過一條河。五月的紅其拉甫氣溫在零攝氏度左右,遠處的山坡被厚厚的積雪覆蓋,河水冰涼刺骨。連指導員讓一位邊民牽來一頭牦牛,讓我騎著渡河。
這是一位黝黑臉龐的塔吉克族小伙子,大眼睛亮閃閃的,睫毛很長,他沖我靦腆一笑,用漢語自我介紹:“我叫拉齊尼”。在他的鼓勵下,我平生第一次騎上牦牛渡河。
走到河中,牦牛突然停下來,我有些不知所措。拉齊尼趕緊說不要慌,牦牛過慣了這條河的。
走著走著,可能怕我緊張,拉齊尼哼起歌來,“紅其拉甫很高很高,紅其拉甫很遠很遠,我們這個地方叫邊關,界碑樹在云里面……”歌聲像健碩的云雀,穿過冰峰雪谷,直插云霄,充滿生命的力量。一路上我和拉齊尼成了朋友,他比我小兩歲,我就叫他拉齊尼兄弟。
接下來的采訪,連隊指導員和我說起三代護邊員的故事。戰士們早已把他們當成是連隊的一份子。聽說邊境雙方會晤時,拉齊尼還經常幫著當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