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小學生作文范文
現在的小學生作文存在模式化傾向,內容、題材千篇一律,假話、假感想、假故事比比皆是。這并非小學生閱歷淺、沒有生活積累,而是 應試教育 和 傳統作文教學觀念 導致的。我們要變 應試 作文為 應需 作文,轉變觀念讓學生寫 放膽文 ,同時要增加學生閱讀量。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300字的小學生作文范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300字小學生作文范文一
獻給老師的禮物
教師節到了,小明想給老師送禮物。可是,送什么好呢?是做卡片,還是畫幅畫?后來她想:現在是秋天,房后的山坡上有許多盛開的野菊花,不如采些野菊花送給老師吧!
9月10日這天,小明早早就起來了,她來到房后的山坡上,那里的野菊花顏色真多呀!黃的、藍的、白的……再加上綠葉的襯托,真是美麗極了。小明把每種顏色的野菊花都折下幾支,一共是36支。小明想:讓這36支花代表我們班36名同學的心意吧!
小明背著書包,手里拿著野菊花,蹦蹦跳跳地來到學校。她來到老師的辦公室前,見辦公室的窗戶開著,老師都不在室內。她向室內一看,發現老師辦公桌上的臺歷還停留在9月9日,于是,她伸手把臺歷翻到了9月10日“中國教師節”這天。看到“教師節”幾個字,她不由想到:老師多么辛苦啊,為我們操碎了心,老師又是多么關心同學呀!雨天,老師把雨傘借給同學;有人缺少文具,老師就用自己的錢買來……這些往事,我們都銘記在心。這時,小明看到桌上放著的地球儀和地球儀旁邊的筆筒,靈機一動,把花插到筆筒里正合適。于是,她把手里的花分成兩份,把其中的一份插進了老師辦公桌的筆筒里。手中另外的一份,她準備插到老師講桌上的筆筒里。
小明望著老師辦公桌上的花,不由得甜甜地笑了。她身旁的牽牛花也似乎發現了什么,綻開了粉紅色的笑臉。
300字小學生作文范文二
關于霧的作文
清晨,一打開門,濃密的霧氣就漫進屋里,離門前有幾步遠,就看不清東西的模樣了,好大的霧呀!
我真想到外面好好看一看這少見的大自然美景。恰好媽媽要和我一起過江看外婆,由于輪船停渡了,我們決定從大橋上走過去。
到了大橋上,我們居高臨下,環顧四周,茫茫一片。江面上,除了奔騰而下的水聲之外,別的什么也聽不見了。偶爾有幾艘浮萍似的輪船,在大霧里忽隱忽現,不知是在水上飄,還是在空中飛,江岸上,一切景物都影影綽綽,往日熟悉的那一棟棟高大的樓房,一座座聳立的工廠,一根根冒煙的煙囟,都被濃霧遮蓋了;橋下近處依稀看見車輛、行人、樹木。抬頭望去,只見蛇山上空的太陽迷迷蒙蒙的,周圍好像包著一團紫色的煙霧,真是“日照香爐生紫煙”啊!然而,這兒不是廬山的香爐峰,而是蛇山。上空云霧越來越濃,剛才還看見的紫煙團也辨不清了,就是那平日光芒四射的太陽,這時竟像一個珠子似的懸在天空中……
這樣看來,霧能阻擋人們的視線,能遮天蓋地,能使太陽發出的光變微弱的。但是,我發現,霧是不能阻擋人們工作的。你看:那緩緩向前的淡黃色燈光,就是載著人們奔向四面八方的卡車……你聽,那歡快嘹亮的馬達聲,就是正在演奏著建設四化的進行曲。
300字小學生作文范文三
登泰山記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作文賞析:
在古代山水游記中,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本文敘述了作者冬日登覽泰山和觀日出的全過程,再現了泰山雪后晴日的奇異景色以及日出時的壯觀瑰麗的場面。全文不足千字,其內容很豐富。作者先總寫了地理位置及形勢,首選為我們勾勒了泰山的輪廓,采用點面結合寫法。然后寫登山的具體經過,詳略地描寫了途中的艱險和初登頂峰的所見。蒼山、白雪、紅日、云霧、流水、城廓,絢爛如畫,盡收眼底。接著濃墨重彩地描寫了作者泰山之巔觀日出的情形,作者按時間順序寫了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 景觀,寫景層次分明,多角度地給我們描寫了一幅瞬息萬變的綺麗圖景。最后略寫了登山所見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文章以時間為經,以泰山景為緯,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層層深入地描寫景物,結構完整嚴謹,語言簡潔,生動形象,體現了姚鼐散文的 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