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液體的壓強說課稿(2)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本節重點放在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因為這是解釋社會生活中相關現象的基礎知識。
(2)難點:公式P=ρgh的理論推導的理解。
難點的突破,通過演示實驗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建立模型液柱,通過求解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推出液體內部壓強的一般公式,讓學生從具體實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過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多的物理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的能力。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已不再陌生。但在具體操作方面還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本節課主要采用科學探究式和啟發式教學法。
(2)學法: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四、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程序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設計意圖及依據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1、首先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實驗:當把小桶拉高時,我們看到與小桶連通的小瓶瓶底的橡皮膜被漲破了。
思考:小桶拉高時為什么小瓶瓶底的橡皮膜會漲破?
2、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情景讓學生思考:
情景1:你見過活的深水魚嗎?為什么?
情景2:潛水員下潛不同的深度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潛水服 ?
情景3:為什么水壩總是上窄下寬?
思考問題
通過這個實驗馬上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二)感受液體壓強的存在
(1)準備多樣器材,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實驗:如塑料手套、兩側和底部都扎有橡皮膜的PVC管、空飲料瓶、錐子、盛水的水槽等。
(2)設計完畢,個別組展示設計方案。
(3)想一想
a. 為什么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有壓強?
b.液體內部壓強有哪些特點? 動手實驗
思考并回答
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好的發揮,既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
(三)分組實驗: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
1.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提出問題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發現問題的能力。
2.猜想假設 鼓勵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大膽進行猜想。
為了讓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設計了兩個演示實驗:
實驗①.將四面貼有橡皮膜的立方體豎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體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內凹陷。
實驗②.將兩側扎孔,分別裝有紅色的鹽水和水的兩個礦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內、外液面相平時,松開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見紅色的鹽水從小孔噴出,而紅色的水沒有噴出。通過這兩個實驗學生很容易猜想到液體的壓強可能與深度和密度有關。
接著讓學生說出其它猜想因素和猜想依據,老師對學生的猜想進行分類整理,學生的猜想可能有:
猜想1: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深度有關;
猜想2: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密度有關;
猜想3: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重力有關;
猜想4: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方向有關。
……
根據現有的實驗器材和有限的課堂時間,我確定液體深度、密度和方向三個因素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探究。 學生猜想,并說出猜想依據
1.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進行合理猜想,而不是胡猜、瞎猜。
2.讓學生掌握“科學猜想”的方法。
3.設計實驗
3.設計實驗
(1)實驗器材:水槽、U形管壓強計、水、鹽水、刻度尺等。
(2)教師出示U形管壓強計,簡單解釋其結構、原理及使用方法。
(3)學生說出設計實驗思路,師生共同討論尋找最佳的實驗方案:
探究一: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處液體壓強的特點。
實驗步驟:把金屬盒固定在水下一定深度,改變橡皮膜的朝向,分別記錄橡皮朝上、下和側面時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改變金屬盒在水下的深度再做兩次。
探究二: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處液體壓強的特點。
實驗步驟:把金屬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時,分別記錄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探究三:研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實驗步驟:保持金屬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變,把金屬盒分別放入水和鹽水中,記錄U形管高度差,改變深度再做兩次。
(四)、推導液體的壓強公式
1. 教師演示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實驗。
2. 啟發學生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教材圖中截取一段“液柱”利用壓強定義公式結合質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導液體壓強公式。
3.讓學生自己做課本例題,感受液體壓強與受力面積無關。
5.舉出幾例讓學生理解公式中“h”的含義。
觀察
推導公式
練習 1.物理模型的方法是學生比較生疏的方法,教師通過演示實驗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建立模型液柱,通過求解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推出液體內部壓強的一般公式,讓學生從具體實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過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2.讓學生通過實例深入理解液體壓強與受力面積無關以及“h”含義,突破難點。
五、應用拓展
聯系生活實際回答新課引入中的三個情景問題:
情景1:你見過活的深水魚嗎?為什么?
情景2:潛水員下潛不同的深度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潛水服 ?
情景3:為什么水壩總是上窄下寬的?
回答 1.首尾呼應
2.通過對生活實例的進一步分析,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知識所帶來的樂趣,感受到應用簡單的物理原理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3.體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六、課堂小結:
讓學生小結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有何收獲?
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及時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液體的壓強
一、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它的密度有關。
二、液體壓強的大小:p=ρgh
看了“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