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速度或者運動方向)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1N大約是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測量和表示力
6、實驗室測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7、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彈簧測力計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認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彈簧的伸長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
第四步:讀數
9、力的示意圖就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
畫法:第一:找作用點,第二:畫箭頭(力越大線越長),第三:標出字母和大小
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11、重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點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體質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單位是N,m表示質量,單位是Kg)
g=9.8N/Kg,含義: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時取10N/kg)
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叫滑動摩擦。
15、滑動摩擦力(f):滑動摩擦中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16、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粗糙表面、物體要接觸,物體間要有相對運動(滑動),或者物體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17、滑動摩擦力方向:阻礙物體相對運動。
18、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實驗
(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2)實驗要求:用彈簧測力計測摩擦力的大小
拉彈簧測力計要水平、勻速直線
用增加砝碼來增大壓力,在木板上鋪毛巾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19、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壓力大小有關: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②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力一定,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20、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壓力②使接觸面更粗糙。
21、減小摩擦的方法:①減小壓力②使接觸面更光滑③使接觸面分離,加潤滑油④用滾動代替滑動。
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22、杠桿:能繞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23、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24、力臂(L):從支點到力作用線的距離(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
25、杠桿上有二個力,分別是動力(F1)和阻力(F2)
二個力臂,分別是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
26、杠桿平衡: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桿保持靜止或者勻速轉動叫杠桿的平衡。
27、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 (公式中:F的單位是N,L的單位是m)。
杠桿的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杠桿的動力F1就是阻力F2的幾分之一。
28、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杠桿要保持水平靜止。
鉤碼的重作為作為動力(F1)或者阻力(F2)
29、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動力臂長度大于阻力臂,動力小于阻力。(如:撬杠,起子,鍘刀,手動抽水機)
特點:省力但是費距離
(2)費力杠桿:動力臂長度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如:釣魚竿,筷子,手前臂)
特點:費力但是可以省距離
(3)等臂杠桿:動力臂長度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如:天平)
特點為:不省力也不費力,也不省距離
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探究滑輪的作用
30、滑輪分類: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
31、定滑輪:
(1)使用時滑輪軸位置固定
(2)特點:不省力,拉力F=G物,可改變拉力方向
(3)定滑輪實質上是一個等臂杠桿
32、動滑輪:
(1)使用時滑輪和重物一起移動
(2)特點:省一半的力,拉力F=(G物+G動)/2
但不能改變拉力方向
(3)使用動滑輪時,拉力要勻速豎直向上。
(4)動滑輪實質上是一個動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桿
33、滑輪組
(1)滑輪組是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組合
(2)滑輪組省力判斷:使用滑輪組吊重物時,若動滑輪重和摩擦不計,動滑輪被幾股繩子吊起,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公式:F=(G物+G動)/n
(3)根據要求繞滑輪組,先確定繩子拴在哪一個滑輪:奇動偶定。
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描述運動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
2、參照物:
(1)判斷物體否運動時被選作參照的物體,這個物體叫做參照物。
(2)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一般選擇地面作為參照物。
(3)運動:研究對象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改變
(4)靜止:研究對象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改變
3、運動的相對性:物體的運動和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叫做運動的相對性。
4、運動的普遍性:自然界中所有的物體都是運動的。
5、機械運動是自然界中最簡單,最基本的運動。
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比較運動的快慢
6、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傧嗤穆烦瘫容^所用的時間
?、谙嗤臅r間比較所走的路程
7、速度(v)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速度。
(3)速度公式:
(4)公式中:S表示路程,單位:m(Km)
t表示時間,單位:s(h)
v表示速度,單位:m/s(Km/h)
(5)1m/s=3.6Km/h
(6)速度公式應用:求速度:v=s/t
求路程
求時間:t=s/v (7)測量速度實驗:測量路程s和時間t,用公式v=s/t算出速度。
(8)人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車的速度:5m/s
8、機械運動分類
(1)按路線分: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按速度分:勻速運動和變速運動
(2)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
9、亞里士多德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10、伽利略觀點: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維持,運動的物體會停下來,是因為它受到摩擦阻力。
11、探究牛頓第一定律實驗:
(1)小車要從斜面同一高度放下:使小車在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
(2)結論: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車的速度減小得越慢,小車運動的距離就越遠
(3)推理:假如水平面對小車完全沒有摩擦,小車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12、牛頓第一定律
(1)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2)牛頓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產生運動的原因,一切物體如果不受外力,都能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3)牛頓第一定律是實驗+科學推理得出—理想實驗。不能用實驗驗證。
(4)不受外力時:原來靜止的要保持靜止,原來運動的物體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13、慣性
(1)物理學中,把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2)牛頓第一定律又叫做慣性定律。
(3)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普遍屬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4)慣性大小和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5)慣性的利用和防止現象:汽車啟動—向后倒;汽車剎車—向前傾;安全帶;安全氣囊。
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
14、二力平衡: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或做勻速直線運動,這兩個力互相平衡或二力平衡。
15、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16、物體受平衡力,會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
17、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運動狀態改變。
18、力和運動關系
(2)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認識壓強
1、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1)壓力方向:與支持面垂直
(2)壓力大小:在水平面或者地面上時壓力大小等于物體重力(F=G)(3)壓力作用效果和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受力面積一定,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壓力一定,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2、壓強(p)
(1)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壓強:物理學中把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壓強
(3)壓強公式:
(4)壓強單位:Pa(帕) 1Pa=1N/m2
3、壓強公式應用
求壓強:
求壓力:F=PS 求受力面積:S=F/P
注意:在水平面或者地面上時:F=G;
S表示受力面積(接觸面積—最小的面積)
4、增大壓強方法:
根據公式p=F/s可知:增大壓力F或者減小受力面積S,可以增大壓強。例:刀口鋒利、啄木鳥嘴尖、老虎牙齒尖、釘子尖
5、減小壓強方法:
根據公式p=F/s可知:減小壓力F,或者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
例:書包帶很寬、重卡車很多寬大輪胎、鐵軌下鋪枕木、雪撬很寬、坦克用履帶
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研究液體的壓強
6、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有壓強。
7、液體內部有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作用,液體具有流動性。
8、壓強計:測量液體內是否有壓強,和測量液體內壓強的大小----U型壓強計。
9、液體內壓強的大小和:液體的密度、深度有關。
10、液體內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的底和側壁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并且在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
(3)液體內部壓強跟深度有關,深度增加,壓強增大
(4)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有關,同一深度,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11、液體內壓強計算公式:
12、液體內壓強公式應用:
(1)比較壓強大?。罕容^深度h、比較液體密度ρ
(2)計算液體內壓強:計算深度:計算液體密度
(3)計算液體內壓力:先用公式P=ρgh算出壓強,再用公式F=PS算出壓力
13、連通器
(1)連通器結構:上端開口,底部互相連通的容器
(2)連通器特點:當連通器內裝有同種液體,并且液體靜止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
(3)連通器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船閘、自動喂水器、下水道彎管、自來水系統、水平計
看過“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