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學好物理的妙招
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總感覺物理很難,其實知識之間都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的,物理也是一樣,我們要學會把零散的物理知識銜接起來,讓其成為一個大的知識體系,形成一個大的框架。物理知識在我們的腦海中變得清晰,有條理,任何物理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為了幫助同學們學好物理,改進學習方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關于中學生學好物理的妙招,希望能幫到大家!
中學生學好物理的妙招一、怎樣找物理題中的隱含條件
一、知道一些約定俗成的提法的含義
課本上經常用一些固定的提法來說明某些現象,這些提法中的某些詞語由于已約定俗成,所以具有確定不變的含義,知道了這些提法的含義,就等于知道了隱含條件。
如“一物體在光滑面上運動……”,其中“光滑”的含義為不計摩擦,所以隱含條件為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零。
又如“一顆手榴彈在空中自由飛行……”,其中的“自由”的含義為手榴彈僅受重力作用,所以隱含條件為:手榴彈只受一個力--重力。
二、掌握一些物理現象的出現條件
一定的物理現象的出現,是以具備一定的條件為前提的,當知道什么條件具備時可出現什么現象后,一旦題目給出某種物理現象,馬上便可以找出相應的隱含條件。
如“一個物體勻速運動……”,要出現這種現象,前提條件是物體必須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隱含條件為:物體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
再如,“一個物體漂浮在液面上……”,出現這種現象的條件是物體所受浮力等于物重,所以隱含條件是物體受到液體的浮力等于物重。
三、擴大知識面,記住一些有關數據之間的關系
同學們的知識面宜寬不宜窄。即使是一些僅需了解的知識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對有些物理量的某些數據(比如物質的密度、比熱等)之間的“大斜關系也應知道并記祝如“在照明電路中接了三盞燈……”,因為照明電路電壓均為220V,且所有用電器除非特別聲明外,所以隱含條件為:三燈并聯,其電壓均為220V。
又如,“等質量的鐵塊和鋁塊哪個體積大?”顯然,僅知道質量無法判斷,還需知道密度,所以隱含條件為:鐵的密度大于鋁的密度。
四、熟練掌握概念和規律
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在理論、實驗的基礎上總結、發現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掌握了它們,就能找出其中的隱含條件。
如,“兩個用電器串聯在某一電路中……”,由串聯電路規律可知,電流強度處處相等,所以隱含條件為:流過兩燈的電流強度相等。
又如,“兩用電器并聯在某一電路中……”,很顯然,由并聯電路規律可知,隱含條件為,兩燈兩端電壓相等。
五、注意尋找一些物理量之間的外在關系
有些物理量,無任何內在聯系,但人為附加一些條件后,便可使它們有一定的外在關系。找出這些關系,就找出了隱含條件。
任何內在聯系,但由于都先后裝于同一瓶中,而瓶的容積是不變的,所以隱含條件為:水和酒精體積相等。又如.“一天平兩邊分別放一鐵塊和一鋁塊,天平平衡……”,由天平平衡條件可知,其隱含條件為:鐵塊和鋁塊質量相等。
中學生學好物理的妙招二、區別壓力壓強
常常聽到有的同學說:壓力就是壓強,兩者是一樣的.這話對嗎?看來,有的同學對壓力和壓強的概念不清,因此,他們解題應用時勢必出錯。壓力和壓強是兩個重要的物理概念,弄清楚它們的區別和聯系,有助于對這兩個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具體應用。為此,提醒同學們有必要清楚下面幾點:
1.壓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總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在具體的問題中,壓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關.這里必須要明確的是,我們不能有壓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錯誤認識。
2.壓力和重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產生壓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僅僅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壓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在豎直方向處于平衡狀態時,它對水平面產生的壓力在數值上才等于物體的重力。
3.壓強是描述壓力產生的效果的物理量,這種效果不僅和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與受力面積的大小也有關。
4.壓強是物體和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它存在于受力的兩物體的接觸面上。壓強不但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和壓力的方向相同。
5.在應用公式P=F/S解題時,要注意下面幾點:受力面積S必須是受到壓力的那部分面積,P是面積S上受到的壓強;F的單位是牛頓,S的單位是平方米,P的單位是帕斯卡。
中學生學好物理的妙招三、“糾錯本”
很多新生對新的學科都很頭疼,其實不用著急,人都要接觸新的事物,不過在接觸新的事物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一下幾點需要新生們注意了:“糾錯本”的意義很重大。同學們要注意。
第一,分清主次,抓主干: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應當學會用全局的眼光對它,糾錯筆記也是如此。首先我們應該為各科準備一個糾錯筆記,其次,我們應該為各科的糾錯筆記分成若干個部分。以物理為例,可以分為基礎知識、物理公式、重點題型分析、實驗等等,其實就是模擬高考試卷的結構,這樣細化便于我們對各科的知識點進行訓練拔高,以達到統籌兼顧,胸有成竹的目的。
第二,深入分析,找出“病根”
糾錯的方法,提高是目的,找出錯因才是關鍵,對于自己發現的錯誤,我們可以把自己最初的錯誤與正確答案加以對照,從而達到長效記憶以防再犯的目的,對于自己比較模糊的錯誤,我們一定要向周圍的老師或同學請教,直到找出自己理解或記憶的盲區,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糾錯的目的。
第三,常翻常看,溫故知新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容易忘記錯誤,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回顧自己的錯題集,這樣不僅會讓我們有效規避錯誤,也能從中領悟到新的知識與感悟,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旁邊注上自己的見解,體會與領悟,這些都是靈感的火花,智慧的結晶,是自己獨有的經驗,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第四,分析歸納,總結方法
這是糾錯的最后一環,也是拔高解題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對自己所犯錯誤的分析,歸類整理,我們就能找出解決它的思路與方法,面對一個問題,審題時我們就要學會善于揣摩命題人的意圖與側重點,這種類型的題有什么特點,涉及幾個知識點,突破口在哪里,難點、重點又在哪里,是否通法通解,是否有簡捷方法等,通過多問幾個為什么,把一道錯題弄懂弄會,從而達到做一題會一類,錯過一次決不再錯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