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一、 有趣是培養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
二、 活動是培養中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的基礎
學習興趣作為學生個性心理品質很需要的一員,是在社會現實條件下,是圍繞教師的教學活動所帶來的許許多多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沒有掌握客體化了的人類歷史成就的能動活動,人類的發展便不能成為現實”。這里所指的活動就是學習活動。進一步講,所謂學生的心理發展,是他就外部的業已客體化了的各種力量化為自己東西的活動,是學生形成人格所必須的活動,這種活動正是人學習的基礎和本質所在。當然,我們始終承認學生學習興趣的社會制約性,但這絕對不是指客觀環境對學習生物興趣只是機械化的影響。如果沒有師生共同參與積極主動的生物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生物興趣就得不到應有的形成和發展。因此,生物教學各種活動,為培養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提供了極大的現實可能性。中學生物的教學過程,能夠為師生提供廣闊的活動場所。在有效的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學生會逐步體會到求知的快樂,獨立的勤奮學習成功的自信。于是,這些活動對中學生來說具有個性價值,成為使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能夠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最終成為學生形成穩定的個性心理品質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三、 成功體驗是培養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動力
在中學生物教學過程中,成功意味著學生在學習上獲得了進步和好評。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功實際上沒有一個絕對化的標準。只要學生在原有的學業基礎上有進步,便獲得了成功。一般說來,學生在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尚未充分發展以前,學生成功與否的評價依靠教師或他人即外部的獎勵為成功的標志。而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一經充分發展,這種評價主要由學生進行即以自我意識和自我肯定標志成功。由于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尚不夠強,因而教師和他人的肯定評價對學生在生物教學中的學習成功感獲得就顯得相當重要。
成功體驗可使學習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由此帶來的愉快情緒體驗就成為學生形成和發展學習興趣的橋梁和紐帶;反之,失敗就會使學生形成消極的學習態度。“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對學科的消極態度就會在少年身上扎下根”。所以學生在生物學習上不斷的成功,是培養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動力。
四、 反饋是培養中學生學習生物的保障
現代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告訴我們:“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控制”。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為了這一系統得到有效的控制,以保障其興趣的順利產生,生物教師在教的活動中,必須從學生那里收集與學習生物興趣有關的情況并及時地加以歸納、分析和整理,以便在教的過程中對學生采取適當的激勵和控制措施;學生也必須在學的過程中,對自我學習興趣的狀況進行分析、自測和匯報,以便在學的過程中配合好教師工作。
反饋的方式很多,如口語反饋,這是師生雙方通過口頭語言交流的信息反饋,如課堂提問,口頭評價和學生質疑等;文圖反饋:通過文字和圖表交流的信息反饋,如學生的練習等;情態反饋:通過學生上課的表情、坐姿、態度,判斷課堂效果等。應該強調的是,反饋要及時,及時可以使教師利用學生現有的學習興趣狀況,在學生的積極配合下盡可能地發揮培養措施的有效性。反饋的信息要全面,不能局限于學習生物本能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得到逐步提高。
五、 交往是培養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樞紐
在交往中,個體之間交流知識經驗,表達情感和需要,傳遞激勵信息,為個體的發展提供良好條件。因此,筆者認為中學生學習興趣會在交往中得到強化。
按照有序原理,即“任何系統只有開放與外界有信息交換,才可能有序”。為使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形成和發展這個系統達到有序——使其在層次上遞增,質量上達到優化,就必須使該系統開放,而開放口就應是生物教學中的人際交往。只有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通過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彼此傳達思想交換意見,表達感情,使師生之間關系得以溝通和協調,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才能使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得以產生和升華。因此培養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交往是至關重要的樞紐。
中學生物教學中的人際關系應是多向的。據美國心理學家研究,只有教師在集體中成為相互交流的中心并促進成員參與交往,教學效果才會好。如果缺乏良好的師生關系,多向的信息溝通以及教師不具備移情、積極關注和真誠等條件,就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其學習興趣也就難于形成和發展。同時,我們也要高度重視學生間的合作和競爭交往。合作是社會對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競爭是學生本能和需要,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學生學習生物興趣更好地形成和發展。
有趣、活動、成功體驗、反饋和交往是培養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有效途徑,但是它們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生物知識的趣味性,學生學習成功的信息,有關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反饋,只有借助師生之間的交往才能進行下去。同時交往和活動是統一的,任何交往形式都是人們共同活動的特殊形式。生物教學活動為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往場所,它是培養中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基礎。
六、 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把班級分成注重學習興趣培養的興趣班及普通班,在興趣班中筆者按以上的途徑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經過一段時間不同方法的教學,對興趣班與普通班進行考查:
考核內容和方式: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學生實驗。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結構后,對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進行考查,考查根據《顯微鏡使用和臨時裝片制作》的方式及評分標準。
考核結果:興趣班有三分之這一的學生在5分鐘內完成,評90分以上;多數在8分鐘內完成,評80分以上;極個別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的,評60分。而普通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在20分鐘內才完成,評70分以上;三分之一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的,評50分。
興趣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鉆研能力等都比普通班學生要強出許多。由此可見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生物素養和動手操作能力等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總之,作為生物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掌握并靈活適應各種教學方法,以認真的科學的態度,發展學生智力,提高生物學的教學質量,為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看了淺談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看:
1.怎樣在教學中培養生物的學習興趣
2.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
3.淺談高中生物小論文精選
4.淺談初中生物小論文參考
5.提高中學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策略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