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習中的49個成語解釋
6.吞吞吐吐——細胞內吞作用和外排作用,是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7.無中生有——光合作用中的物質變化,綠色植物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糖類。
8.根深葉茂——根深才能充分吸收水和礦質離子,使二者最大限度地參與生命活動,保證植物茁壯成長。
9.瞬息萬變——新陳代謝,即生物體內數量眾多、反應迅速的化學變化。
10.川流不息——高等動物和人的循環系統,負責運送各種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
11.津津有味——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能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而使味蕾感覺到甜味。
12.移花接木——植物的營養生殖方式。通過扦插、嫁接等方式來繁殖花卉和果樹。
13.不攻自破——卵生生物的個體發育。是指胚胎發育到一定階段后,幼體破殼而出,進入胚后發育。
14.無師自通——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包括趨性、非條件反射和本能。
15.六親不認——動物后天性行為中的印隨。例如,剛孵化的小天鵝,會緊跟它所看到的第一個大的行動目標(可以不是雙親)。
16.驚弓之鳥——鳥類的條件反射。
17.畫餅充饑——人的條件反射。
18.開花結果——開花受粉后形成種子,種子產生生長素促進果實的發育。
19.供不應求——異化大于同化。如人的甲狀腺機能亢進。
20.言傳身教——高等動物和人的后天性行為,使個體通過學習和經驗積累以更好地適應環境和社會。
21.一枝獨秀——植物的頂端優勢,即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
22.紅杏出墻——植物的向光性。生長素在背光側比向光側分布多,使枝條朝向光源一側生長和彎曲。
23.失之交臂——在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在四分體時期的交叉互換,是基因不完全連鎖遺傳規律的理論依據。
24.獨一無二——每種生物的遺傳物質。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遺傳多樣性。
25.良莠不齊——基因突變。突變是不定向的,既能產生有害變異,也會出現有利變異。
26.患得患失——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對人而言,有性腺發育不良(少一條X染色體)和先天愚型(多一條21號染色體)等遺傳病。
27.內憂外患——生存斗爭。
28.枯木逢春——溫度等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29.恩將仇報——種間關系中的寄生。
30.弱肉強食——種間關系中的捕食。
31.東施效顰——擬態。我不是我自己。
32.作繭自縛——適應的相對性。
33.黨同伐異——種內互助和種間斗爭。
34.自相殘殺——種內斗爭。
35.同心協力——種內互助。
36.哀鴻遍野——環境污染給生物帶來的危害。
37.飲鴆止渴——水污染帶來的危害。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理,人將自食其果。
38.劫后余生——動物的細胞培養中,個別細胞經原代培養,到傳代培養,歷經兩次劫難,才有可能變成癌細胞,成為“不死細胞”。
39.毛骨悚然——交感神經興奮,皮膚立毛肌收縮,骨骼肌不由自主地顫栗。
40.自給自足——自體移植。如皮膚移植,能減少組織相容性抗原引起的排斥。
41.狹路相逢——受精作用。即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的壺腹部相遇并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42.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各種細胞器之間的結構差異決定了其功能的獨特性。
43.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
44.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自然選擇。即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4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保護色。我不在這里。
46.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種間關系中的共生。
47.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建立自然保護區,使珍稀生物有立足之地,能各得其所。
4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轉基因技術。如我國科學家將某種細菌的抗蟲基因導入棉花,培育出抗棉鈴蟲效果明顯的棉花新品系。
49.牽一發而動全身——食物鏈中每種生物都有其重要地位。一種生物的數量發生變化,整個食物鏈都會受到影響
看了生物學習中的49個成語解釋還看:
1.學好高中生物的四種學習方法
2.學好高中生物的四大方法總結(很全面)
3.學習生物的方法
4.如何學好高中生物的方法
5.如何學好生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