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習技巧總結
生物這門課程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物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要想學好這門課程,必須要正確地了解身體,學習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不要盲目地去死記硬背,要與生活中的經驗聯(lián)系起來理解。生物學科是重要的基礎學科, 也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學生不喜歡生物,也不重視生物。
生物學習技巧總結
要想學好生物并不需要你投入太多的時間與精力,以下是我給你們的一些建議。即:會聽課、善閱讀、抓規(guī)律、歸納運用、觀察比較。
一、會聽課
課堂上不僅要保持旺盛的精力,還要做到眼到、耳到、腦到、手到,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這樣在大腦皮層上形成許多個興奮中心相聯(lián)系,留下不易肖退的記憶痕跡。老師講課尤其是講授新課,一般是分塊的,但各塊各知識點之間有內在的本質的聯(lián)系,各年級生物知識是連貫的,是一個整體。學習時要將分散的知識聚集起來,歸納整理成為系統(tǒng)的知識,這樣易理解好記憶。
1. 想收到好的聽課效果,就需要課前做好預習。
預習時,可先從每章每節(jié)的標題開始。在每一個大標題、小標題的后面加一個問號,用“是什么”、“為什么”、“是怎樣的”三個基本問題來提問標題的內容。
然后,帶著這些問題瀏覽課文內容,同時用筆將自己認為重點的內容或看不懂的內容標出來,將瀏覽后產生的新疑問記在筆記本上。
這樣的預習,會使你在聽講時更加有的放矢,知道自己要聽什么、想聽什么。
2. 上課專心聽講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關鍵。“聽講”是有技巧的,上課時務必全神貫注,并思考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在聽課時應該注意老師是怎樣運用這些基本觀點去分析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本質的。例如:在消化系統(tǒng)一章的教學中、注意老師如何分析各段消化道的結構,特別是小腸的結構與小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3. 筆記是簡化了的課文重點。聽課時,將老師講授的重點記錄下來,可加深印象,減輕考試復習的負擔。聽課不是僅指用耳朵靜靜地聽教師傳授知識,還要求動靜結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直接參加者和實踐者,應積極主動地將耳聽、腦想、手動三者有機結合,才會更好更快更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二、善閱讀
閱讀是學習最基本的一種學習方法,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標志。良好的閱讀能力是順利地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的最佳手段。閱讀時同學們可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出示提綱導讀:可以將要學習的內容事先精心準備閱讀提綱,這個提綱可以根據(jù)課后習題來列,然后以此有目的的閱讀相關課文,以便抓住重點,使自己讀有所得。
聯(lián)系實際閱讀:聯(lián)系實際問題,閱讀與思考相結合,能很好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如學習對水分的吸收一節(jié)時,可思考一下植物的根是在什么情況下,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一次施肥太多時,為什么會發(fā)生“燒苗"。帶著問題閱讀有關的內容,會很清楚地掌握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成熟植物細胞的結構。
聯(lián)系課本插圖閱讀:課本內容包括知識系統(tǒng)、插圖系統(tǒng)、練習系統(tǒng)。同學們往往忽視有意識地查看插圖。在學習中應注意運用好插圖,把閱讀與識圖結合起來,邊讀邊看。如被子植物的雙受精過程.,通過抓識圖,先認識花粉的萌發(fā),花粉管的形成和胚珠的結構圖,再認識受精作用圖,對受精的作用就容易理解了。這樣有利于理解課文內容,獲得感性認識,并能牢固記憶。
概念原理重點讀:生物學科中的概念原理用詞嚴謹、科學,必須通過思維活動加以錘煉,才能把握其本質內涵。如被子植物體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構成,其中“一般”是指絕大多數(shù)被子植物有這六種器官,少數(shù)不完全具有。因而在學習中應培養(yǎng)嚴肅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三、抓規(guī)律
規(guī)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lián)系。生物有自身的規(guī)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tǒng)一、生物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以及簡單→復雜、低級→高級、水生→陸生的進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掌握這些規(guī)律將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就比較容易理解并記住其結構與功能了。
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也要遵循認知規(guī)律、大腦活動規(guī)律。如人的認識都是由淺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積累、逐步深入。學習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其實,生物學學習大體上也要遵循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等步驟,有規(guī)律地進行學習。如預習弄清知識結構,初步確定重點,找出疑難處,上課就能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四、歸納運用
生物學的內容繁多而零碎。因此,要學好生物就需要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生物知識歸納包括基本知識的歸納、習題歸納和特殊知識點歸納。
基本知識的歸納就是把書本上的所有知識點有條理的羅列出來,做這種歸納的最重要意義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義是幫助你讀透課本。這種基本知識歸納只不過是把書上的要點和例子抄在一起,但這個過程你要翻書,這個過程又幫助你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點,理清思路。然后再抄寫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識歸納最大的用處是在做的過程中幫助你熟悉課本、掌握知識點,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課本是最最最根本的。
習題歸納就是把做過的錯題、好題、經典的題目歸在一起,然后寫出每道題目的關鍵,如某個知識點或某種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錯題則寫出出錯的原因,尤其是要寫明是哪個知識點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可以把題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覺得自己沒那么多時間,可以在那道題目旁邊做個記號,并寫上我剛剛提到的“題目的關鍵”。考試前認真察看就可以了。
在做好了以上兩種歸納的基礎之上,便做著兩種歸納的歸納,也就是特殊知識點的歸納,把基本知識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難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識點或例子另外抄寫來,還有把習題歸納中常錯的、易錯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識點也一起抄下來,這樣就組成了特殊知識點歸納。平時在聽完課,做完習題后應該著重做基本知識點歸納和習題歸納,而在準備考試的時候,應該先看一邊書本,再看一遍知識歸納,一邊看一邊把重點要點寫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識歸納,最后就只看這本特殊知識歸納。如果時間允許,邊看邊把記不住的打上記號,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記號的。這樣就可以把所有知識點過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為這些知識本來就爛熟于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經過這樣抄一遍,看幾遍也都攻下來了,所以上考場的時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
靈活運用是學好學活生物的關鍵,認識的目的全在于應用。靈活運用知識才能記得牢,學了才真正有用。運用知識解理論題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后者正是中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必須高度重視。一方面,生物學研究的東西都是活生生的。“活”的東西,重在理解,切忌“死”記硬背——活學;另一方面,生物是一門生活科學,她來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知識就會“為我所用”——活用。
因此,我們需要觀察自然界,留心身邊的各種生命現(xiàn)象,隨時親身驗證課本內容,嘗試用已學的知識去解釋這些現(xiàn)象。例如:吞咽時,喉頭上升還是下降?校園植物是屬于單子葉植物還是雙子葉植物?對這些問題-對于前者你只要吞口水試試;對于后者,你可比較葉脈、花瓣,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五、觀察比較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不僅可以獲得新知,也能驗證已知。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觀察是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觀察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生長發(fā)育等等。要想有效地發(fā)揮觀察在生物學學習中的作用。還必須做到“四有"必備,即:有目的、有順序、有重點、有疑存。如觀察生物群落,目的是了解群落的成員、數(shù)量及其關系;順序從植物到動物再到微生物,植物又有喬木。灌木——草本——苔蘚、地衣;有重點即通過解剖觀察、套袋實驗觀察等看動植物關系;觀察時多思考,如植物分層、錯落有致有何意義等。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生物中能比較的東西很多.如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冬眠與夏眠、應激性與適應性等等。比較時注意對比較對象全面了解,然后確定比較項目,并做到簡明扼要,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這類生理過程,可從場所、條件、過程、結果、意義等進行全面了解。確定比較項目時過程不能太具體,而是物質變化、能量變化的反應前后變化,抓住此重點,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中學生物概念多,易混難記,比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內容可以通過對比、分析。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應激性與反射,動脈血和靜脈血。維生素與激素等等,這些內容都可以用比較的方法復習,可以幫助我們弄懂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總之,初中生物并不難,講的都是我們身邊的花花草草和我們自己,上課時認真聽講,記好筆記,回家后把老師講的多和你看到的,了解到的事聯(lián)系起來,增進理解。其實生物基本上是不用死記硬背的,另外,你可以多看看生物課本,上面對基本的知識點和實驗操作講的很詳細,一些不算重點,但考試會有幾個空涉及的小知識點也可以找到。再與老師的進一步講解聯(lián)系起來。你要是有時間可以找點拓展視野的書來看看(千萬別找太高深的,淺顯易懂的就好了)。最后復習時看看老師經常強調的重點和實驗,而且千萬別把字寫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