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探索集中供冷:不開空調室溫26℃
多地探索集中供冷:不開空調室溫26℃
不開空調室溫26℃?多地探索集中供冷:據光明日報,近期,多地高溫持續,空調負荷不斷增加,為了應對高溫,全國多個城市開始探索“區域集中供冷”。入伏后,廣州高溫預警持續,正值暑期客流高峰的廣州圖書館,每天要接待幾萬名讀者。為了保持涼爽,這里的一百多個出風口從9時到21時持續運轉,這樣大量持續的供冷,并不是由一臺臺空調,而是由冷凍水管來完成。目前,包括濟南、三亞、深圳在內,全國多地都在探索集中供冷模式。
為什么集中供冷不好實現
1.對于北方集中供暖的地區來說,實現集中供冷還需要增加設備,改造現有管道,否則無法實現。
2.集中供暖能夠實行的很大原因是一些工業生產會產生大量的余熱。例如,熱電廠在發電過程中會產生余熱,將這些熱量利用起來加壓就可以送到住宅室內。能夠產生“余冷”的工業生產少之又少,要想實現集中供冷就需要專門的制冷設備。
3.集中供冷的建設成本、使用成本還比較高,目前不適合全面推廣。更多是在商圈、綜合體項目試運行。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于舒適生活的強烈需求,集中供冷也會普及開來。
集中供冷原理
集中供冷的原理就是利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通過電制冷的方式或熱水制冷的方式產生低溫冷水,然后把冷水送到終端,再通過風機裝置送出冷風,用戶可以通過按鈕來調節溫度,這樣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不過現階段集中供冷適合在城市商品樓集中的地區使用。比如今年在濟南試運行的集中供冷,主要區域是片區內辦公樓、酒店、商業綜合體等地,面積近21萬平方米。集中供冷系列采用的是市政供暖網,也就是冬天進行供暖、夏季供冷。
簡單點說就是夏季集中供冷時把冬季集中供熱的管網切換到制冷,把7℃左右的冷凍水作為冷媒介,輸送到與冬季供暖的換熱站同一位置的換冷站。通過冷交換原理置換出7℃至9℃度左右的冷凍水,然后運送到用戶的末端風盤系統,滿足夏季制冷需求。由此看來,集中供冷對于高溫地區來說,是一大利好。
集中供冷的優勢
首先與集中供冷用戶自行購買空調設備相比,會減少設備的占地面積,同時集中供冷采用的是掛表計量的方式,按冷量資費,就是說用戶使用了才會產生費用,不使用不會產生費用。
采用區域集中供冷的方式,具有高效節能、智能管控、錯峰使用,避免重復投資等特點。比如說在城市的中心位置有不同功能寫字樓,集中供冷系統就可以通過合理的設計,利用不同的高峰時間段,進行供冷系列的運行。
集中供冷在降低總裝機容量的同時,又提高了系統的經濟性,安全性和穩定性。利用錯峰方式供冷,可以降低系統運行時的費用,又解決了電網用電高峰期的緊張。
其次就是對于2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集中供冷采用的是大型高效的冷水機組,制冷效果會比普通空調的效果明顯,使用成本也低于單獨空調機組的成本。
最后就是集中供冷對環境影響小,高效節能,可以實現二氧化碳減排。其實在歐洲一些國家的商業區,日本一些城市的商業區,還有美國的大部分大學都已經采用這種集中供冷的方式。
今年集中供冷已經在我國部分城市試運行,比如廣州的大學城、上海的虹橋、北京的中關村科技園都采用了這種供冷方式。那未來是不是所有的地區都能集中供冷呢?
集中供冷的城市有哪些?
集中供冷的城市有濟南、深圳前海、廣州大學城、北京中關村等,其中深圳前海有三個片區在去年實現了供冷覆蓋,預計在項目建成后,將為前海深港合作區的1900萬平米的辦公、酒店、學校等提供供冷服務。
1.濟南
自2021年集中供冷試運行以來,濟南集中供冷已經覆蓋了,整個項目采用的是同一套市政管理,在夏天時集中供冷,在冬天時集中供熱,供冷后整體室溫在26度左右,效果很好。
2.海口
海口集中供冷適用于海口江東新區(起步區)區域集中供冷系統是海口江東新區(起步區)重要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同時是海口江東新區(起步區)智慧綜合能源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3.深圳前海
深圳前海目前已有35個商業項目確定使用集中供冷模式,其中前海率先將區域集中供冷列為公用事業,將區域集中供冷建設與城市規劃同步實施,共計劃建設10座供冷站,供冷面積40多萬冷噸,服務面積1900萬平方米。